APP下载

例说“课文链接”的设计及指导

2014-05-28朱艳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德富芦花图画

朱艳梅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更加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背景下,语文教师会在学案中更加重视与所授课文内容相关的课文链接部分的内容,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手段。

语文学案中的课文链接,我个人认为是以一篇课文为基本原点,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的总和。它包括作者简介(作者画像、生活时代、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主要作品、流派风格、作家及作品评价以及与文本内容、风格类似的案后附文等等。

应该说,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对此是做足了功课的,为了完成课文链接部分的内容,他们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或者通过参阅大量的资料,去伪存真,认真筛选,力争给学生一个相对简洁但却信息丰富的助学内容。然而可惜的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这部分内容,许多时候并没有引起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课文时的重视,他们可能只是视其为可有可无的阅读材料;部分教师也只是在进行课文正式讲解之前带着同学走过场般地读一下课文链接内容或者直接跳过,这不能不说是课文教学的遗憾和损失。

下面以我教学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来谈谈我为这篇课文设计的链接内容、设计构思及学习指导。

晚 秋 初 冬

[日】德富芦花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

2.学习用文字“绘画”的精妙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人生之趣。

【课文链接】

1.课文专题

《晚秋初冬》专题名为“文字绘出的图画”。

2.作者介绍

(1)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著名散文家,生于熊本县。甲级战犯德富苏峰之弟。“芦花”是笔名,他的原名是德富健次郎。

(2)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主张普世统一,劝人转离恶行。

(3)1889年,芦花加入“民友社”。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给他最大影响的是托尔斯泰的和平思想和歌德的浪漫主义诗歌。

(4)中日甲午战争暴发之后,芦花不赞成苏峰的国家主义思想,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兄弟间出现裂痕。1903年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黑潮》,揭露明治政府的奢侈昏聩和专横暴虐,反对强权统治。他的作品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5)1924年,芦花又受了两次政治刺激:第一是难波大助事件。难波曾用鸟枪狙击坐在汽车里的摄政殿下未遂。芦花坚决主张废除死刑,竭力营求难波大助。第二是美国排斥日本移民法案。芦花从人道主义出发,斥责种族歧视是非人道的,要求自利主义者的美国反省。他以和平主义者己任,努力排除太平洋纷争。

3.作品评价

(1)《晚秋初冬》选自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多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并在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德富芦花语)。

(2)《自然与人生》是一部用艺术手法描绘自然风物的写生集,也是作家对美丽故国山河的一曲赞歌。(陈德文译)

(3)一个对自然没有感情,过于理性、功利甚至冷漠的人,是写不好风景的。(格非《有情与有心》)

【学习过程】(略)

【附文】

不朽的德富芦花(作者:苍岩)(略)

为《晚秋初冬》设计以上“课文链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明确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所属专题——“文字绘出的图画”。在知识链接部分,这一内容的设计是犹为必要的。在课前预习时,有很多同学往往忽略这一点,因此每篇课文的课前学习都是千篇一律,没能明确本篇课文编写者的意图和学习重点。因此,学生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关注教材的专题及专题解说。本专题解说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的双腿没有那么长,不可能亲历那广阔的世界。然而,文字比我们更有行走能力,或者说,更有搬运能力,它能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给搬了过来。我们的生活顿时开阔多了,有趣多了,美妙多了。”

图画本是由线条和色彩构成,教材的专题却说图画是由文字绘成的。由“线条和色彩”“文字”的不同,可以看出本专题的学习重点为: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技法,用文字来描摩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并借此认识自然,并且产生第二自然,创造属于人类的美。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学生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抓手,因此教师要对作者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学生对课文作者与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相反,适时适当的呈现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跨越时空,走进时代,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明白写作目的,感受作者情思。只有对一篇文章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真正的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才会挨得更近。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升内涵,丰富学识大有裨益。

三、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欠缺,他们对一些课文的阅读可能只是停留在一些肤浅的认识上,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有必要在课文链接部分选择作者、译者、评论家及读者的一些对这篇文章一些有特点且中肯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性的文字,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的解读。在本篇课文学案的作品评价部分,我选择了三名话,这三句话分别从作品的题材、意蕴及创作三个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解读课文的提示,以期学生在阅读时能得到启示、引起共鸣,并能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当然,以上的设计只是停留在教师备课的层面,要想使得备课的想法得到落实,那就要引导学生对链接内容的正确认识和主动参与,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一、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案中的课文链接部分内容,并进行圈画勾点,提取其中关键的信息。以上面的设计为例,我要求学生至少要能筛选出以下一些关键词:1.课文专题(文字、图画);2.作者介绍(散文家、基督教徒、和平思想、浪漫主义、反对战争、反对强权、排除太平洋纷争);3.作品评价(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写生文字、赞歌、感情、风景)。正是由于这些关键词的提出,学生就能很快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在课文链接内容的引导下,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探究课文。

二、对筛选出的信息做系统的分类。有些信息可以确定文章体裁、有些信息可以表明文章的题材、有的信息似乎暗含文章的主要技法、有些信息可能直指文章的主旨。《晚秋初冬》的链接设计整合起来就是:《晚秋初冬》是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德富芦花是一位和平主义和浪漫主义者,文章中作者融多种技法为一炉,给我们描绘了日本晚秋初冬的绝美图画,在创作中作者加入了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情趣、雅趣及理趣,表现了对人生的切实感悟。

当然,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至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前就从多个角度对文章有了大体的认识,对于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更为精细深入的探究。

三、结合主要信息深入探究文章。应该说,知识链接的内容往往得全面而多角度的,这是优点,也可能是负担,因为就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精力而言,完成信息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是不太现实的。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究。

下面就从以上筛选的的信息中,选一角度来探究作为示例:

本文所在专题的名称是“用文字绘出的图画”,选自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既然是一篇散文,那么它的创作必须遵循散文创作的基本规律:形散而神不散。初读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是由三个小节组成,那么它是用什么线索把这三个小节串连到一起,又用了何种手法?那就要求同学注意文中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每一幅图画各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共同的特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给每一幅图画用简洁的文字命名……这样一来,问题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作者在文中描绘了“静美落叶”、“静谧白昼”、“清静内宅”、“宁静月夜”四幅图画,来衬托内心世界的清静和寂寥,又通过落叶、生灵、炊烟、阵雨等富有生机的自然景物,奏响了一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乐章。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作者采用了小节分段形式,每一小节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它们之间有时空的推移,有日月星辰的交替衔接,但基本的的意境是“静”,由风吹树梢、雨打落叶的外界静观到参禅一般的内心思索,让读者能更深地感触到秋天的变化和秋思的绵长。

总之,教师在课文教学时,除了重视常规的环节以外,应该重视“知识链接”的设计和指导,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中学的语文学习更有活力,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猜你喜欢

德富芦花图画
芦花飞雪
最后一个猎人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月下白菊
芦花
吟雪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