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了谁?
2014-05-28金先
金先
“年年就业年年难,今年更比去年难。”据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在去年699万的基础上将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人。就在2013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还没有完全解决和消化掉的同时,今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又浩浩荡荡地加入进来,于是又出现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
有观点认为,近些年高校的盲目扩招是导致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高校同时也在喊冤,因为高校自身是只管教书育人不管解决就业的,要想就业还得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一味过分强调和要求从学校方面来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显然不切现实、为难了学校。更多的应该从市场用工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而用人单位也有苦衷。许多用人单位经常反映,现在新毕业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不强,普遍期望值过高而又不肯吃苦学习,尤其是在专业能力上更是距离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更是感到无奈和迷茫。如果说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话,还真是有些冤枉和委屈了他们。这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虽然所开课程不少,但大多数课程都不过是泛泛学习而已,很多具体的专业知识并没有接触到,很多重要的专业技能甚至干脆就没有学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又怎么去适应和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显然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是政府职能部门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不能片面指责和抱怨大学生。
然而从政府的职能层面上看,也不可谓不尽力。每年相关的就业职能部门安排指导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措施也可谓是层出不穷,国家的许多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也按照政府的指导和要求大量地吸收和接纳了高校毕业生,再加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私企和其他经济形式的公司也录用招收了不少大学生就业,可以说能吸纳青年人就业的岗位都已挖掘出来,现在社会的各个工作领域几乎都普遍地实现了年轻化。由此可以看出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一味抱怨就业不利也是为难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因此政府提出改变大学生就业思路,到更需要人才的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去,并且要求大学生家长全力支持。
可是,不少大学生家长也有难处。在很多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家庭普遍都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让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去中西部甚至边远的地区去就业,显然也不太现实。而那些从边远乡村考来的大学毕业生,其目的就是通过考上大学,毕业后能留在大中城市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又怎么可能指望这部分毕业生主动再回到更贫穷的边远地区去就业?这些又都是明显为难了高校毕业生的家长们。
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个环节上几乎没有一个实际的赢家,大家在这场环环相扣的利益链中互相掣肘、互为难题,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在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假如各方都能做好自己本职应该做好的那部分事情,是不是就能不再相互为难?是不是就能缓解甚至部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