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观
2014-05-27徐占辉
徐占辉
摘 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关键词:新课标;更新观念;创设情境;尊重人格;精心设计;留有余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11-01
新的课程标准正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数学课程改革更是走在课改前列。翻开数学新教材,马上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全新的数学理念,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情感体验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数学贴近了生活,也贴近了学生,从课本内容上已经形成了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氛围,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了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教师,最终看教学。下面结合自已的实践就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谈一些个人观点:
一、“乐园”学校,“舞台”课堂
在新“课标”下,先要从教师自身观念上更新,把学校变成学生乐学爱进的乐园,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舞台。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创设情境,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情境中,可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学习兴趣,主要倾向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新教材已从各个方面着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并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1、贴近学生,联系生活。不论是问题的引入,还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可爱有趣的卡通人物和动物,趣闻故事,精美图片,数学游戏,身边的人和事等,把学生引进直观形象、真切现实、图文并茂的乐园。
2、组织活动,走出教室。教学不应光在固定的教室进行,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如测量、竞猜、比赛、游戏之类的活动,操场、田边、山上都可作为教学的场地。让课时活动化,内容游戏化,不论新课还是练习课多以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学生爱动的特点、好胜的心理,及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三、尊重人格,注重情感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成人不一样,他们一旦受到打击便会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被忽视,或反重视(就是被歧视甚至打击),或因一次委屈、一次忽视,可能使他们从此对数学教师连同数学永远失掉兴趣和信心。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可转移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这就是“爱屋及乌”。不论课内课外,也不论成绩品行优劣的学生,我们都应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热情的目光去关注,从学习、生活、心理各个层面帮助关心他们,从而建立良好深厚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精心设计,重视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而新教材本身就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注重过程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做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做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人。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从教案设计、课堂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精心设计。
1、教案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的主要过程,体现 “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索过程”,要把握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时机和度,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体验的乐趣、成功的欢乐。
2、课堂应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开放性的活动场。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课堂就应体现“情景——问题——探索——交流——合作——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辩解和争论;允许学生说错、犯错;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教学中要以开放题的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新教材中所编排的开放题为开放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儿童的个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由他们自己来表达的机会。
五、留有余地,鼓励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合作者”“参与者”和"鉴赏者",应提供机会、创设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取发现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疑点,不管是一个问题,还是一节课都不应急于去下结论和总结,要留有余地,使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