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05-27马增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中学教育健康教育

马增娟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心理问题,分析其心理机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注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愿接受并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7-01

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意识正确,即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

2、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

3、性别角色明确。

4、社会适应良好,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地适应现实、改选现实。

5、具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

6、人格结构完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性格特征。

纵观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最佳时期,随着生理变化,他们在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但这时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还未定型,好厅、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对自己生活、学习、家庭、社会中的某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导致心理上出现一些不健康倾向。诸如暴躁、固执、偏激、孤僻、自卑,冷漠等异常心理,具体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狭隘抑郁型。二是虚狂型,表现为任性,逞强显能。三是神经过敏型,表现为喜怒无常。四是自卑与怯懦型,胆小缺乏自信。由于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学生和学习及思想状态的优劣,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心理问题,分析其心理机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注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自愿接受并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用十八大的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时刻牢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需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强不息,性格开朗,胸怀坦荡,能明辨是非,谦虚好学,努力开拓,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旺盛的斗志,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砚、价值观,形成健全要格。

二、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激发自信心

教师要从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做起,强调动手实践的意义。让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善于发现、肯定、鼓励学生在动手及实践中的点滴进步,努力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其他方面暂时的挫折,甚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能够考验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毅力。引导学生学习正确面对挫折,懂得“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指导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当学生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怒气、攻击乖恶性行为。对此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处理,而应弄清原委,有的入矢开展教育,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理,让不良情绪和以宣泄和分流。比如让学生通过跑步、听听音乐、谈心、散步等活动来调节和稳定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互动,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的存在,能融于集体之中,在与人相处时,持积极的态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并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必须引起教师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中学教育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