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2014-05-27张伟丽

记者摇篮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体育场馆金牌

张伟丽

如今,关于体育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其中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唯金牌论的话题。

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过去和现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明确提出今后我国体育要实行:以夺取金牌为目标的奥运(竞技体育)战略和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的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战略并存的体育发展战略。不可否认,多年以来国家为更好地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多种尝试并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如体育彩票的收益按比例投入到体育事业中来即具有积极意义。

如今国内许多地区的高档社区、公园、街心广场及中小学校等地,都安置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健身器材,有些中小学建起高档的体育场馆,为满足一部分成功人士的健身需求,各地又陆续建成数量不等的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健身场所。这些事实与20年前相比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动辄一掷千金的竞技体育相比,我们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仍然是九牛一毛,特别是那愈演愈烈的唯金牌论。

二、“唯金牌论”的弊端必须要彻底解决

2008年夏天,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块金牌的骄人战绩,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数第一名。中国竞技体育创造了历史,达到事业的巅峰,同时扬眉吐气地击败我们的体坛宿敌美国(获36块金牌)和俄罗斯(获23块金牌)。但当奥运会烟消云散之后经过冷静分析,按人口平均我国是2550万人分享1块金牌,美国是833万人,俄罗斯是609万人。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在每块金牌上平均的成本投入更是远远大于美、俄等国。因为在举国体制、“唯金牌论”的前提下,我们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几乎从来都是不惜代价的。而每一块金牌的取得,也绝不是一名运动员与一名教练员组合的单打独斗的结果,它背后是与之配套的后备人才(包括为顶尖运动队或运动员陪练的专业人员)工程、科技服务与创新工程、教练员培训工程、运动员教育工程及场地设施建设维护的经费投入工程等诸多联系紧密且繁杂的系统工程,这些投入是非常巨大和惊人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仍在沿袭的举国体制、各级体育主管部门领导视若神明的“唯金牌论”,所带来的危害后患无穷,有关部门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理布局,我国竞技体育的局部优势很难保持

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在田径、游泳等体育基础项目上与欧美体育强国比尚有不小的差距。我国体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有效途径,向各国体育界朋友,特别是我们的邻国介绍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包含的独特文化背景及发展历史,并借以达到推广、普及、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国技柔道、跆拳道早已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而具有悠久的历史及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却还是非奥项目,这已不仅仅是中国体育界的悲哀。

2.“唯金牌论”是造成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后继乏人、实力下滑的罪魁祸首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曾经是中国体育一面旗帜的中国女排仅获第10名。

究其原因是:当国人及中国女排的教练员、运动员沉浸在一次次升国旗、奏国歌的喜悦中时,中国女排的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队、巴西队、美国队等以牺牲一部分成绩为代价,悄然完成了队伍的新老交替,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实力。反观中国女排,随着老队员的力不从心,实力超群的新手又青黄不接,因此成绩大幅下滑实属必然。说到底这都是“唯金牌论”惹的祸。因为“成绩”是考核教练员的唯一指标。与前任比、与自己以往的执教经历比,成绩下滑则轻者“下课”,重者危及前程。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赛中哪位教练员敢于冒险启用新手,或者有精力、感兴趣去考虑队伍的梯队建设问题。

3.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仍是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的“瓶颈”

目前国内各地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标志性建筑几乎都是新建的体育场馆。而当前我国实现全民健身战略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健身场所的缺乏,这直接影响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国内各地的专业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与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即只为各级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服务。偶尔也是官员和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自娱自乐”的场所。体育管理部门有时也拿出极少量的专业场馆对外经营开放,但其每小时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收费标准,又不是广大工薪族能够承受的。而学校、机关、企事业等相对封闭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更是不容外人染指,特别是学校,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有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甚至连本校学生都无权享受。国家花巨资建设了大量场馆等体育设施,这些设施平时的利用率极低,甚至闲置,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我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及维护的怪圈。社会各界多年来一直呼吁解决这一问题,但至今为止,有关部门未能拿出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克服上述弊端的关键是我国体育尽快减少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预,尽快实现由单项体协制向俱乐部制的过渡,市场化经营。这样在短时期内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有冲击,从长远发展来看则是利大于弊,这也是我国体育与世界接轨的必由之路。

三、为实现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鼓与呼是媒体的职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壮大,我国的体育新闻宣传报道始终与我国体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年艰苦创业的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就是通过媒体的宣传迅速传遍全国,激励了一代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了新的辉煌。与此同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报道可以说达到了“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高度。在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及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做的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工作总结中明确提出:“奥运会赛时的宣传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的科学统筹、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北京奥运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我国的新闻宣传史上对体育报道的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了辉煌,随后中国体育主管部门的高官适时地站出来多次在公开场合盛赞举国体制的伟大,巩固体育主管部门在国家的地位,争取充足的经费,在下一轮竞争中夺取更多金牌。因为金牌始终是评价体育官员政绩的最重要指标。而素以“铁肩担道义”之称的媒体记者们则认为连续多届的亚运会上金牌数遥遥领先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否派二线选手参赛,这样则既锻炼了后备力量,又增强了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

“唯金牌论”,该降降温了。

(作者单位:沈阳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体育场馆金牌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礼物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