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从另一个侧面入手
2014-05-27钱爱民
钱爱民
坦率地说,要写好“新闻人物”和“人物新闻”都不大容易。写“新闻人物”,难在从新闻的角度推出“我们身边的人与事”,使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访谈”;写“人物新闻”,难在要为已知名的人士“老兵”写出“新传”来,使人们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采写上述两种新闻时,我注意了从另一侧面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有机地连缀起来。
写出常人不平常的一面
生活中,有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人,却有着不平常的经历,身怀不平常的技艺。当我听说江苏省水利机械厂宣传干事朱蔚彤作画很奇特,便登门拜访,亲眼目睹了他在两张相纸背面滴上碳素墨水,尔后将墨面对合起来“挤压拉擦”,创作出《北国风光》、《林海雪原》、《飞向新天地》等作品。我还进一步了解到他有40多年坎坷的绘画经历:自幼随父学画,小学三年级时便能画马恩列斯毛大型画像,人称“神童”。初中毕业去农村插队,幸遇著名画家柯明悉心点拨,后又潜心于书画方面的研究,在画技及理论方面皆有新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有数幅画作获得省、市奖项并被收入展览画页,“相纸驱墨画”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于是,我写了《朱蔚彤和“相纸驱墨画”》,介绍了全国首创的这一画法。此稿被《扬州广播电视报》采用后,扬州电视台马上赶来拍专题片,《农民日报》《治淮》等中央、省级报刊也相继登出此稿并配发画作,一时间引人注目。
扬州水箱厂技术员刘宗流是一位习武者,我早就知道他会打鸭拳,还多次见其演练,长期以来却没有要写他的念头。可当我读了有关武术资料后,得知鸭拳是稀有拳种,据说是峨眉山老道人所创,原有4套,现在完整的套路在我国已经失传,这使我感到了鸭拳有新闻价值。
我对刘宗流进行多次采访,他从小跟名师习武,工作后多次在武术大赛中夺得好名次,《木鱼石的传说》、《狄公案》等一些古装电视剧在扬州拍摄时急需武打演员,他又被剧组人员看中,以一身拳脚功夫“打”上了荧屏。平素他将自己掌握的各种武术动作和峨眉老道所授的鸭形动作融会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攻守兼备的鸭拳。《一个专爱研究鸭子的拳师》投寄《武林》后即被刊用;《“活鸭子”刘宗流》还刊登在了《中华武术》的“风云人物”专版上。
写出名人很平常的一面
“扬州第九怪”季之光是人们熟知的“火花大王”,写他的文章数以百计,他的一些“收藏趣闻”东报登、西报摘,诸如:他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一见火花就如痴如醉……这是他古里古怪的一面,常人难以仿效,也不愿仿效。在与季先生相识的10多年时间里,我通过跟他“整日长谈”“共进午餐”“登门求教”“互通信息”等,感到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怪人”,怪就怪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世间万物都在巨变,而他收藏火花的初衷不变;怪就怪在他身上有一种罕见的恒心和毅力,有一种踏实得近乎呆板的收藏作风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迂”劲。他有一句口头禅:“虽说火花是一点点,然而却在燃烧、闪光。”《他是一点点火花》便记述了我与季先生的交往和感受。季先生本人从《名人传记》上读了该稿后也颇为赞同:“我就是一点点火花嘛,只是不断燃烧罢了,很平常的。”一些读者也反映《火花》一文“平平淡淡总是真”,认为它“有情趣、有思想、有看头”。
扬州电讯仪器厂工人管建平,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在小平家做过两年厨师,我3次登门采访,本子上列了一条又一条提问。因为问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管建平打开话匣一一作了回答:他先在北京总参招待所当厨师,后去聂荣臻、杨成武、张才千、李达、向仲华等老帅、将军家中做饭,最后定在了小平家中,掌管邓家12口人的饮食。管建平从小平家简朴的三餐,讲到邓家祖孙四代同在一桌的欢乐气氛;由邓家人亲切唤他“管师傅”,说到临别时和小平、卓琳合影留念,并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我如实地记下了这些。《在小平同志家做厨师》首次见刊于《星期天》,其后又被刊登或转载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中国食品报》、《人民公安报》、《家庭与生活报》等数十家报刊上。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转载文章想当然地称管建平是“高级厨师”,这与事实不符。管建平过去和现在都是一般厨师,和“高级”二字沾不上边。也许正因为管建平太普通平凡,才更显现出小平同志的非凡与伟大。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