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2014-05-27王铭心

记者摇篮 2014年5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真实性突发事件

王铭心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等技术防范,又包括增强人民群众的预警意识和应急常识等人为防范。前者重在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后者重在向人民群众传输突发事件的应对意识和能力,以期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水平。在这个系统中,广播电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纵观近些年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2012年北京暴雨、2013年芦山地震……让作为广播人的我们开始关注突发事件,开始关注电台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广播电台是突发事件中的首选应急媒体

1.时效性、真实性。谓之“首选”,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其一,广播素有“比电视快30秒”之说,在伊拉克战争和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广播均比电视提前报道。其二,有人会说,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是最快捷的,没有之一。但网络“人人可说、人人会看”的巨大平台在富于信息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快速地获取信息,同时需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在这一点上网络稍显瑕疵。因此,广播电台是突发事件中快捷性与真实性最好的平衡点。

2.兼容性、伴随性。广播电台有一项特性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其伴随性和兼容性。电视和网络主要是通过吸引观众的视觉来输出信息,而视觉的占用很大程度上会阻隔人们通过其他感官获取信息。广播却不同,它是通过听觉来输出信息的,极大地解放了对人们视觉的束缚,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有了人们通过其他感官获取信息的能力。广播是利用无线电频谱发射的,其短波信号从天线发出后,可以传播上万公里,只要广播发射装置不被破坏,利用短波收音机即可收听。汶川地震时,党中央为一线官兵每人配发一台收音机即是广播电台在突发事件中应急作用的明证。

3.互动性、生动性。从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从论坛到微博微信,特别专题、整点加播、采访多领域专家等平台和方式使得广播电台成为突发事件中的信息集散地。正因为广播是依靠声音传播的,就使得这种互动式新闻和进行式报道在全天候播出的广播节目中更加如鱼得水、相得益彰,在广播新闻各种呈现形式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二、广播电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1.报道质量。过去,广播电台对报道内容的认识有失偏颇,认为积极报道突发事件是“抹黑”,正所谓“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从而在消极的报道中用官员的名字和冷冰冰的数字填充内容。近些年,广播电台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名字和数字固然是一种客观描述,但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民众不仅需要这些,更需要的是人文关怀。谴责肇事者、哀悼遇难者、抚慰遇难者亲人是今日的媒体所经常扮演的角色。关注个体、关注灾难中的弱势个体,通过积极的报道转化悲恸、焦虑、恐慌等情绪,使悲恸得到平复,焦虑得以舒缓,恐慌能够减轻。这种角色所释放的浓郁情感值得肯定。扮演此种角色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采访语言的打磨等。迫使刚刚经历灾难的当事者反复回忆事件的经过,虽然有助于对事件经过的了解,但或许并不符合对当事者本身的人文关怀。

报道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在于报道内容的全面与否,更在于对事件背后问题的探究深浅。以2012年的北京暴雨为例,只报道暴雨造成的死伤人数、政府的积极救助是不够的,只报道北京私家车主义务送机场、车站的旅客回家的感人事迹也是不丰满的,能从暴雨的后果中敏锐地察觉出各大城市地下设施建设、维修问题的新闻报道才是有质量的突发事件报道。

2.应急广播体系。前述广播电台的特性充分证明了其作为首选应急媒体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即便政府尚未形成以广播为传播主体的应急体系,但广播电台依旧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突发事件的报道多做贡献。比如: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储备专家资源、滚动直播常态化、节目编排开放化、一线记者提升灾难报道能力等。

广播是快捷性与真实性的最佳平衡点,是兼容的优质媒介,是安抚民心的减压阀。共同的情感体验、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声势,形成合力。借助它搭建起来的公共平台是突发事件中的一盏小桔灯,传递光明,输送关爱。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真实性突发事件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广告的真实性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