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政策传递的“翻译官”

2014-05-27姜雪

记者摇篮 2014年5期
关键词:字幕图表准确性

姜雪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频频出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作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来说,解读政策就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才能更加准确、有效地理解和宣传这些新的理论、新的概念,并使得新闻有更新的角度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把握住以下三点:

一、准确是解读类新闻的生命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一落幕,有关会议精神的解读成为了各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单独二孩”政策因为关注度高,也成为了信息发布的重点。不过,一段时间来,受众通过媒体了解到的政策表述大多是“单独二胎”,于是有人就认为,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能生二胎。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决定里是怎么说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原来,原本“两个孩子”的表述在解读的过程中被简化为了“二胎”。

一段时间后,央视在其“热点怎么看”的报道中通过对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采访给予了这样纠正性的回答:如果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双胞胎或者多胞胎,实际上就是多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生育第二胎的。看过这样的解读,观众和不少媒体恍然大悟:尽管双胞胎的情况是少数,但是毕竟是情况之一,如此看来“二胎”和“二孩”还真不是一个概念,“二孩”的表述更为准确。

过去,我们常说,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也提到,新闻“准确性高于一切”。由此我们想见,准确性就是解读类新闻的生命。准确的解读能帮助人们正确了解、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而不准确的解读,则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于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

那么,如何提高政策解读类新闻的准确性呢?要知道政策颁布必然指向某一领域,专业性强的特点无法回避。因此,在做此类报道时,要求记者和编辑要有很强的理解、辨别、传播能力。多方了解、全面查阅、累积知识是必须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平日里要求记者、编辑力争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必要。而在某些时候,单靠媒体人的一己之力还过于勉强,最有效、也最简单的途径还是邀请专家来帮忙。专家或是多年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或是参与过该政策的调研、起草、论证等环节,或是作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政策的制定背景非常熟悉。相信有了权威人士的出谋划策、“权威发言”,解读类报道的准确性也上了一把“安全锁”。正如上面的例子中所提,人口学领域的研究员显然是不会弄错“二孩”与“二胎”这两个概念的。

二、做好政策的通俗化“翻译”

解读,重在“解”字上面,也就是如何做好通俗化的“翻译”。通常政策或文件里面,由于涉及的专业术语过多,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媒体“穿针引线”,做好消化再传播的工作。

首先要说的是,“用文件解读文件”的做法虽然简单却是大忌。这样做,只会令受众仍有学习文件之感,听来费劲,从而丧失兴趣。解读不看篇幅大小,只以有效与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因此,要想“翻译”得好,还要求记者少用专业术语,远离陈词滥调,淡出公告式文体模式以拒绝晦涩。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媒体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采用个性化和情景化的故事描述手法来报道。例如,楼市调控政策备受关注,国家以及地方也一再出台新版规定。此时,如果媒体只是“空对空”的解说,特别是稍纵即逝的电视传播,那么受众将会难以甚至无法理解。可如果换一个方式,举个老张小王家购房的切实例子来说明政策出台前后的影响,受众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这里面的“解”除了“解释”的意思之外,笔者觉得还有一层“答疑解惑”的意思。那就是在面对新政的时候,受众难免心存疑问。这种情况是不是呢?那种情形又行不行呢?对此,解读类新闻还有义务做以解答。还是以央视《热点怎么看》为例,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若干改革措施,关切民生,影响广泛,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从官方到百姓也渐渐地听到了一些声音属于“误读”。比如有人说农村土地要流传,城里人可以去农村买地了。还有人说,小产权房要合法,这些都属于误读。节目中,就是紧紧地围绕这些广泛留存于民间的疑问,结合《决定》原文,加入专家有针对性的解释,从而起到了纠正误读,传递正确信息的作用。

三、学会用字幕图表“说话”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有画面,有声音。不过笔者认为媒体手段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再说到画面的时候还应该包括字幕和图表。特别是在解读类新闻的报道中,用字幕、图表乃至动画插图“说话”,来替代指向性不强的画面,可以让受众在有限的收视时间内,更直观地获取信息。

我们可以注意到央视的《新闻联播》正在越来越多地让动画图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当中。例如,为了更好地解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举措,2013年11月16日的《新闻联播》推出了一篇题为《图说改革》的报道,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与突破用图说的方式进行了再度演绎。抽象的概念明晰了,复杂的关系理顺了,这都是“图说”的功劳。

除此之外,图表与字幕相配合,在算经济账、解释原理、表明地理空间、理清逻辑关系等环节中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总之,在被称为“读图时代”的当今新闻环境下,此类信息图表的设计对于“深度解读”还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类新闻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包括我们辽宁卫视在内的各路媒体都在通过对字幕图表的重视与运用,让电视字幕、图表逐渐从电视画面的“附属品”成为与画面、声音并列重要的新闻节目表现元素。这一做法也将解读类新闻引领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甚至我们不妨对未来的新闻进行大胆猜想:“数据化+图表化”会是一种趋势,设计精美、言之有物的信息图表将成为很多受众的新宠。的确,与冗长的传统表述比起来,谁不对一目了然的解读新闻情有独钟呢?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字幕图表准确性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