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练习密度的策略

2014-05-26孙汉良徐献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课堂教学

孙汉良 徐献银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密度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次数,增加练习密度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发现合理搭配教材,能帮助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建构,是提升练习密度的基础;预设紧凑的教学流程,能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为提升练习密度做好准备;强化课堂常规,能节省队形变化的时间,是提高练习密度的重要保证;优化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增加练习次数,是提高练习密度的核心方法;精设练习方式,能推动组织练习更为合理,是提高练习密度最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体育课堂;课堂教学;练习密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91-03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实际练习时间与整节课时间的比例。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否能有效完成,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尽量减少浪费的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次数,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在上一学年,笔者带着这一问题,仔细观察和记录了组内教研课的练习密度:张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前滚翻”(第一课时)练习密度为21.3%,羊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投掷实心球”(第三课时)练习密度为23.4%,章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跨越式”(第一课时)跳高练习密度为26.8%。这些数据和离理想的练习密度相差甚远,给我们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敲响了警钟。笔者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思路去回顾这三节课,发现在这些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导入时间长——课堂前8分钟的准备部分,实际练习时间分别为327”、418”、356”。②技能练习次数少——这三节课分别练习了13次、10次、15次。③教师说、讲时间长——在课堂中经常看到老师围绕一个问题喋喋不休。④队形调动不合理——如“前滚翻”这一课,学生先在篮球场做准备活动,接着要带入练习场地,要是一开始就在小垫子上做准备活动就不需要调动队伍了。

面对诸多问题,本学年我学校体育组提出了“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增强学生体质”的口号,每次组内教研课的设计都以“提高练习密度”为首要指导思想,使大家清晰地认识到练习密度的重要性。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如何提高练习密度都有较为成熟的方法,现将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练习密度的策略总结如下:

一、合理搭配教材是基础

合理搭配教材是提升练习密度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们往往都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解读,而常常忽视了教材的搭配,其实合理地搭配好教材,不但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练习密度得到有效提高。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材搭配。

1、补偿性搭配

补偿性搭配是指针对主教材所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偿性选择,如根据上下肢搭配的原则,投掷类可以和跳跃类搭配,排球课可以和跑类配;又如根据适合的运动强度的原则,小强度的技巧类(前滚翻、肩肘倒立)可以和快速跑、接力跑搭配。

2、诱导性搭配

诱导性搭配是指为导入主教材学习而选择的辅助教材,如学习“后滚翻”时可以先复习“前滚翻”,学习“侧性投掷垒球”时可通过复习“正面投掷垒球”而导入课堂,像这样通过合理地选择辅助教材,形成对主教材的诱导作用。

3、追加性搭配

追加性搭配是指因学习某以技能时所需支配素质不高,而选择的针对性练习内容。如在学习“双杠支撑摆动”时,虽然能够较快掌握技术,但由于小学生手臂力量较差,在完成动作时会出现耸肩,摆动幅度不大等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可选择俯卧撑、推小车等内容作为追加性搭配教材。

4、放松性搭配

放松性搭配是指针对主教材学习造成的疲劳而选择的放松性内容。如学习“加速跑”时,因过多的快速跑动而造成学生身心疲劳,可以采用一些放松性的游戏或舞蹈作为放松性搭配教材,起到放松作用。

像这样,通过分析主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辅教材,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身体练习时间,通过科学安排适宜的练习次数、组数,能有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二、预设紧凑流程是关键

预设紧凑的教学流程,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因此,在设计流程时不仅要考虑各环节间的时间安排,为学生预留充裕的练习时间,还要考虑课堂过渡语,场地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部分内容要前后有效连接。笔者,以“投掷实心球”一课为例,谈如何预设紧凑的教学流程。

1、勾勒整体框架,确定教学内容

勾勒整体框架,确定教学内容是预设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主要是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图,为后续设计界定范围。例如,“实心球”教学的整体框架可以分为准备部分、学教材学习、搭配教材学习、放松活动四大板块。

2、细化教学内容,明确练习次数

细化教学内容,明确练习次数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也是预设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在这一过程,要对上述各块内容进行细化,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体现学练步骤和教学方法,明确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例如,上述的准备部分可以用导图进行细化。

像这样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将准备部分拓展为课堂常规、搏击操、专门性准备活动、传球到人游戏等四部分。然后围绕这四部分进行逐个细化,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练习时间和次数等。

3、预设场地布置,拟定队形调动

预设场地布置,拟定队形调动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场地布置和队形调动时力求简约,做到一场多用、一物多用。同时在队形设计时要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例如,笔者在执教“投掷实心球”这一课,器材选择实心球、彩带,场地选择操场,队形为4排横队(见图3)

图3:“投掷实心球”场地布置图

在这节课中,在准备活动的学习时,站在原地练习搏击操;在主教材投掷实心球的学习时,利用空中的标志物提高出手角度,利用及格线和优秀线进行现场评级和激励,利用标志点控制捡球线路(捡球时绕过标志点返回);在搬运接力时,优秀线和及格线当作放物的标志线。像这样,通过整合设计实现队形变化,整节课以4排很对,9路纵队进行,节约了队伍调动时间,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4.预设教学导语,确保上下连贯

预设教学导语能使课堂上下连贯,浑然一体。在设计引导语时要力求做到简短、连贯,能一句话完成的引导语,绝不分成两句话完成。例如在教学“投掷实心球”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引导语:

开场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体育课堂,今天这个课我们要扮演打日本鬼子的中国农民起义军,为了增强我军战斗力,今天的练习内容是搏击操,请大家跟我一起练习。

情境导入主教材:同学们,就是这些碉堡挡住了老百姓前往收割的道路,想让我们百姓断粮挨饿,大家想帮帮老百姓吗?接下来由同学们扮演炮弹发射器(即投掷实心球的动作),实心球当作炮弹,挂在横生上的圈当作碉堡的窗口,炮弹从窗口打进表示炸碉堡成功……

技能练习引导:由于我们是农民起义军,炸碉堡的本领不强,很多炮弹射程不够,还没到碉堡就落到地上了,我向正规部队要来了一份炸碉堡的秘密文件,能提升炮弹的射程,大家想学习吗?

搬运接力引导:在起义军的努力下,终于打掉了所有碉堡,现在已是深秋,我们必须帮助老百姓赶快收割粮食,你们愿意吗?

放松活动引导:在起义军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收割任务,老百姓开始放烟火庆祝。当老师放烟火,嘴里发出“嘣——啪”后,同学们用双手拍击大腿、小腿、同学背部的声音,模仿放烟火“啪啪啪啪”的响声。

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将各个教学环节演化成常规武术练习→帮助老百姓去炸碉堡→学炸碉堡的本领→炸碉堡成功后帮助老百姓收割→庆丰收放烟火,使整节课融入一个情境游戏中,从而实现了引导语简洁,课堂前后自然连贯,能节约很多时间提供学生进行身体练习。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核心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练习密度的核心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双边组合活动,因此,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深入挖掘教师的主导潜能,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练习密度。在课堂实践中,设置临时目标、加快教学节奏、精讲多练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设置临时目标,激发学生挑战自我

临时目标是指在课堂学习时的阶段性目标,当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后,根据“最近发展原则”,设置临时学习目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并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而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教学“肩肘倒立”这一课,可设置这么几个临时性学习目标:①将自己的身体变成字母A、C、L;②后倒翻臀脚触地;③双脚离地肘内扣;④挺髋伸腰蹦脚尖;通过这些目标的挑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成功后的满足欲望,从而有效增加了练习密度。

2.加快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加快体育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珍惜教学时间,教学环节不拖沓,调节学生情绪,张弛有度。通过把握知识容量,合理控制时间,并给重点难点留足时间,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从而有效推动时间的充分利用,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密度。

例如,“跨越式跳高”的教学,准备阶段就安排提高髋部灵活性的竞争性游戏和正踢腿等柔软练习;在导入阶段就根据跨越式跳高图进行原地自主模仿学练活动,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让身体充分做好准备,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动作阶段,采用“原地跨越低竿”→“纠错”→“助跑三步跨越低竿”→“纠错”→“助跑三步跨越斜竿”→“纠错”→“助跑三步跨越高竿”这样的小步子教学法。

3.力求讲解精炼,提升技能练习次数

多给学生技能学习、练习次数与时间不仅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保障,更是发展学生体能的需要,提高练习密度的有效途径。在一节体育课里,教师如果讲解时间过长,会造成学生练习时间不足,但如果讲解时间过短,学生又会不明白。因此,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准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形象直观生动。

比如在做体操支撑跳跃时,可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从而提示学生要迅速有力地推离器械;又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可把技术要领概括为:蹬、转、送、挺、推、拨六个字,语言精练、突出重点而层次分明。还可以把体育技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编成口诀,使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如后滚翻:体前倾,团身紧,快推撑;排球传球:对正来球稍蹲式、勺型手势额上迎等。

像这样,通过“精讲多练”,把复杂的动作要领用很简洁、普通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实现了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还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

四、精设练习方式是基点

练习方式选择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练习密度的高低,因此,精设练习方式是提高练习密度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现有场地器材选择以下的练习方式,能有效增加练习密度。

1、基本部分巧用集中练习

集中练习法顾名思义就是全班一起练习。在多次测量课的练习密度中,笔者发现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一般都比准备部分小,其主要原因是准备部分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较多,其实基本部分的许多练习也可采用集体练习的形式来进行,但必须选用适当的练习手段和练习的组织形式,以及充足的体育器材。

例如,教学“原地运球”时,可以每人一球,所有的练习都可以采用集体练习;教学“徒手操”时,可以采用集体练习。教学“加速跑”时,像纠正摆臂动作、扒地动作等原地练习的都可以采用集体练习。

可见像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单个技术,以及肩肘倒立、前后滚翻、跪跳起等在器材充足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集中练习,其他运动项目在原地徒手练习时也都能进行集中练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2、游戏竞赛增多分组练习

例如,在进行“30米往返运球接力”时,如果全班48人,分4大组进行比赛,则每组有12人,完成一次接力的练习密度为0.83%;如果分8大组进行,则每组有6人,完成一次接力的练习密度为16.7%;如果分12大组进行,则每组有4人,完成一次接力的练习密度为25%;如果分16大组进行,则每组有3人,完成一次接力的练习密度为33.3%。

由此可见,在游戏竞赛时,随着分组的增多,练习密度将不断提升。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游戏竞赛环节,如场地器材允许,应尽量增多分组,从而减少每一轮的练习时间,增多练习轮次,提升课堂练习密度。

3、器材受限妙用分组轮换

分组轮换是相对分组不轮换而言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当场地器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采用分组轮换能有效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例如,在教学“三步上篮“时,因4个篮球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半学生分4组在篮球场进行“三步上篮”练习,还有一半的学生则在体育骨干的指导下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12分钟后两大组同学交换项目和场地进行练习。除此之外,单杠、双杆、蹲踞式跳远、分腿腾跃山羊等项目都可以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练习密度。

4、素质练习活用循环练习

循环练习是根据练习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练习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短跑教学中笔者设计了6个练习站:30米背人走跑、20米推小车、10次屈体后仰、10秒钟快速摆臂、15次直膝跳、10次仰卧起坐,把全班学生平均分配到这6个练习站,进行循环练习。每站练习结束后不休息,所有6个练习做完后休息4分钟,重复2~3个循环。

像这样通过循环练习,有效解决了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并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了身体的全面发展,这种练习方式既能为主教材服务,又能补充主教材的不足,是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和增加运动符合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五、强化课堂常规是保障

强化课堂常规是提高练习密度的重要保证。在体育课上,学生除了要进行智力活动,还要让机体参与身体练习,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很容易受外界干扰,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进程。只有加强课堂常规教育,才能井井有条地完成教学任务,才有充裕的时间加大课堂练习密度。如有的老师采用轮换教学时,在调动队形、变换项目、指导练习等教学环节上做到组织严密、措施合理、行动迅速。节省了教学时间,相对地也就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加大了课的密度,因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笔者以为,强化课堂常规可以从队形训练和课堂常规教育入手。

1、加强队列队形,做到“行动自如”

体育学科的实践课都在室外完成,没有固定的站位,课堂上需要经常调动队伍,只有加强队列练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队列要求,才能实现队列调动行动自如,节约课堂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练习次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采用了课课练的形式,即在每一节体育课的前三分钟,以课课练的形式进行队列队形练习,逐步巩固所学的动作。

2、加强规则教育,实现“令行禁止”

熟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加快学习节奏。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必须要求学生听从指挥,只有在听到开始信号后才能开始练习或游戏,在听到结束信号时必须马上停止。当然,这一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的刺激与强化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 嵇明海.提高中小学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练习密度”的再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3.05.

[2] 朱静华.如何提高高校田径课的练习密度[J].田径.2007年06期.

[3] 宋培东.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练习密度[J].晋东南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课堂教学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