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2014-05-26林桂菊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育

林桂菊

摘 要: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育;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32-01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手段,能从实质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就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的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省编的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语文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语言文字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作设计各种不同的情境,正式完成每一课的最佳形式之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法真实的看到和理解课文,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历又较浅,而且问题难以得到理解和解决。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阅读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主动的阅读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

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观察,引发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学宝习库中的瑰宝,在电脑教育中,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学习化为直观理解,更好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了解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减少教学的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司马光》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一不小心”用语言解释显得啰嗦而不形象,用CAI演示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读此段内容的时候自然就能读出急切、意外的语气。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懂得司马光是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可以利用CAI的情景展示,进行对比教学,针对第四段内容我放出了孩子面对突发事情慌乱成一团的情景动画,让学生观看后再找出与画面有关的段落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指出“别的小朋友”是画面中的哪些小朋友,再问:他们这是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慌成样儿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司马光在他们当中吗?这样提问,逐步地烘托出司马光的表现。到此时,就不让学生往下看了,而是让他们自己找第几自然段是写司马光的,学生找到第五自然段后,指名上台,学司马光的所作所为之后,又出示CAI,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来理解“没有慌”“举”“砸”等词语,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照图画把文中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找出来,打上点,这时再问“举”说明什么?“使劲砸”说明什么?“几下子就砸破了”又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既轻松又愉快了。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新放多媒体设计的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并能更好的说出司马光救人的全部经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用“… …像… …”的句式说话,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阅读方法的列举已此已告一段落,但还必须指出的是阅读的方法总是常规的,关键的不是那些法的知道于否,也不是对法本身的理解于否,而是在学生运用“得法”于否。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同一方法同一老师相授,学生或得法或不得法,悟的能力,过程各不相同,不能悟者,授之以渔,又有何用?故此从“知法”→“得法”其路漫漫,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