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实践探究

2014-05-26赵金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积极激发语文教学

赵金莲

摘 要: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闭锁、恐惧、情绪化等问题。教师可通过整合七年级语文教材,挖掘出积极情感教育素材,并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象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宣泄负面情绪,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以健康的情绪面对遇到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积极;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19-03

一、问题的提出

七年级学生刚刚踏入新的校园,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同学,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难免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再加上学习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经常受到失败的打击,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产生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情绪,还会形成闭锁、恐惧、情绪化等心理倾向。这样一来,学生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的发展,学生个体就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更要重视依靠广大教师。任何学科的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学生活生生的心理表现,教育的每时每刻都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现象。因而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材是让学生进行积极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语文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积极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而升华其道德价值取向。而且语文教育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把学生的许多抽象的心理问题变为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情景或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生活情境和活动中逐步获得能理智地观照现实和应对生活的健康情感,培养学生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通过整合语文教材,挖掘出珍贵的人文价值,并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来激发七年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以健康的情绪面对遇到的各种挑战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二、概念界定

积极情感体验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象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行体验、感悟,以此对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理性化梳理,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如何开展呢?

三、实践探究

1、整合七年级教材,挖掘积极情感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意蕴深远,情感丰富,有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积极健康的因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认识前人的人生经验的同时也观照自己的生活、心理。面对生活的细节学会客观地分析、冷静地思考,全面地看待每一件事,认识消极情绪产生的危害,一步步地进行理解、疏导,进而自觉摒弃消极的情绪,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利用教学实践,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七年级语文教材进行了整合,挖掘出了其中可用于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的素材。

(1)分析人物思想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为学生塑造了高大的人物形象。如誓死追求真理、临死还不忘弃杖成林造福后人的夸父,面对苦难,变得独立和坚强的英子;在挫折面前乐观和达观的普希金;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自己个性与风格的闻一多……古今中外的这些优秀人物,在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时,如此坚强执着的生活着,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能让学生在这样健康的文学熏陶中明辨是非、美丑,培养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体味生命的伟大,感悟生存的意义。

(2)挖掘作品积极的主题,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这些作品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情感教育

(1)利用教材资源,转移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针对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如同学交往、个性适应、学业困难、情感挫折、亲子矛盾等问题展开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表达,自我剖析,梳理自己的情绪,并进行体悟,发现合理的因素,改变偏执的态度,将思想引向深入。如在进行七下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教学时,我让学生尽情地述说内心的苦恼、烦闷,学生各抒己见:感觉父母或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或者感觉自己受到冷落;与伙伴发生矛盾;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做错了事情而被父母或老师责骂;被别人冤枉……

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分析得十分深入,让我更了解了他们的内心。这是一次学生内心情绪的宣泄,有助于学生缓解内心的压抑,释放自己的情绪。但还不足以真正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教育,改变学生的认知,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因而我又与九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微笑地面对生活”进行整合,组织了一次作文练习课,让学生学会将各种生活矛盾当作一种幸福体验,在心灵的家园里构建一个和谐而充满阳光的美好世界和具体的生活情境,以调适心情,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

师: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再春风得意,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永远都阳光灿烂。风霜雨雪,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重要的是,我们能寻找快乐,感受快乐,创造快乐,微笑地面对生活,让生命焕发出最美的色彩。哲学家伊壁力橹说:“人活着就要追求快乐。”“快乐是生活的起点和目标。”快乐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认为快乐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快乐?

生1: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去参加市里的演讲比赛,我每天认真的练习,喉咙都练哑了,但我坚持努力的练习,最后得了二等奖,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来祝贺我,我很开心,因为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师:奋斗的过程比结果更快乐,因为我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得到了来自各方的帮助。

生2:双休日,我做完作业后,整理了自己的房间,还帮妈妈做了家务。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快乐。

师:是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忙碌中充实的过每一天,也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生3:人活在世上,难免会经历各种痛苦、磨难,但我认为这些痛苦也是一种快乐。比如小时候,我因为不懂事,一次次“摔跤”,受到爸爸的一次次责骂,虽然当时很难受,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师:是啊,痛苦,何尝不是一笔财富,一种快乐呢?白岩松还写了一本书,名字叫《痛并快乐着》,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师:(课堂寄语)快乐让生活更美好,让日子更轻松/快乐的生活得益于快乐的感觉/快乐的感觉需要自己寻找/在每一寸阳光里,在每一个细节里/当生活对我们吝啬的时候/用乐观的情绪驱除痛苦的阴霾/这就是强者对生活的选择/让我们微笑地面对生活吧

这样的课堂作文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描述了所见所闻,而且说出了内心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活动,得到了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同时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恰当地进行肯定,正确地加以引导与鼓励,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情感渗透。

(2)利用文本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体验,文学文本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爱与憎。教师要因势利导,主动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思想,通过情感调节等各种手段升华情感。七年级学生的人格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引申出一些有关能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问题,认识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流程,让学生由己及人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本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感染,能让那些情绪冲动、性格浮躁、脆弱、自暴自弃的学生受到感染,向稳重、坚强、振奋等优良品质转化。如学习《丑小鸭》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丑小鸭在经历磨难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勇敢的面对,不怕艰难顽强的生活,这些行为没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一课正好是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的好材料,也能对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这一课后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丑小鸭真了不起,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依然不放弃,而我呢?在学习中遇到了一点点的困难就轻言放弃。

生2:我要向丑小鸭学习,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怕,而想想我自己,刚进中学时,觉得住校生活太苦了,经常跟爸爸闹别扭,这样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3:丑小鸭受了委屈一点也不怕,以后我受了委屈也要坚强,不能哭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当遇到困难时是积极面对、努力承受,还是消极躲避,自暴自弃呢?

这一周的随笔,学生的感悟特别深刻,其中一位学生写道:张海迪姐姐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人生道路上,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往往是联袂而行的,只要你坚信希望在明天;用小草的精神给自己灌注新的力量,即使生命卑贱如蝼蚁,也能活出自己的色彩和潇洒。

看了这样的随笔,可以肯定学生在对文本进行理性化的体悟后,心灵受到了震撼,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积极情感的教育。而且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相融。也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引发他们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受到乐观向上、正确对待挫折的教育,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可利用随笔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抚平学生的伤痛,澄清是非,在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3)利用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十分的重,他们渴望亲情、友情的眷顾,但是对如何正确对待亲情、友情,学会与人相处上十分欠缺。如学生表演的情景剧之一:学习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完试,母亲都要打电话问班主任。放学回到家经常问:“怎么这么晚?”有时“我”的电话响了,她就一把抓住话筒,无论男女就一句:“她不在!”啪的挂了。早晨去上学,不停的唠叨:“好好学习,别和男生来往。”想到母亲的一切种种,让我十分反感,有时甚至十分恐惧,我有时都不愿意回家了,内心十分痛苦。

表演完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师:当我们面对消极情绪时,要认识生活,认识自我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不能一味地抱怨,这样会走进情绪的死胡同的。刚才表演的情景剧,相信会引起很多同学的共鸣。但母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举动呢,同学们想过吗?

生1:因为母亲对我不信任,怕我早恋,怕我在外面干什么坏事,错交了坏朋友,所以她才会干涉我的自由。

生2:母亲对我过于保护,她怕我受到伤害,才时时刻刻的关注我的学习、生活。

生3:母亲与我之间有代沟了,她把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当成谈恋爱,所以她才会很着急,才会这么做的,说到底母亲还是爱我的,只是方法上可能有欠缺。

师:那你如何评价剧中的我呢?

生1:我认为我本身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肯定经常晚回家,母亲才会唠叨“怎么又晚了”,可能在男女生交往上也有让母亲担心的地方。

生2:我觉得他缺乏与母亲沟通,比如他学习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不好,就应该与母亲、老师交流,找出“病因”所在,及时治疗。

师:那你认为这件事该如何解决呢?

生1:我觉得他应该与母亲好好沟通,把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多对母亲讲讲,母亲了解了实际情况,相信就不会这么紧张我了。

生2: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帮助,请老师找母亲谈谈。

生3:我觉得“我”已经有心理问题了,该找心理辅导老师了。

师: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都找心理老师解决的,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呢?

生1:我认为遇事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生活会不断地给我们这样那样的压力。

生2:我们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跟朋友聊聊天,唱唱歌,或去运动一下。

生3:我认为一有问题就应该及时解决,不要堆积起来,像剧中的我就是一点点小事不断积聚,最后成了一件大事了。

依托文本的情景剧表演,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和思考的情境。同时,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对自己的行为、心理上的思考。通过对这些情境的再现、思考、讨论、分析、争辩,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重新进行审视,对自己的心理压抑进行释放,学会应对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消极情绪,用积极的做法去对待日常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学会悦纳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四、几点反思

1、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渗透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宣泄学生的消极情绪,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不但要善于矫正、调整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情绪的形成、健康发展。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象化的语文活动,使学生获得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以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能力。但必须时刻警惕,不要因为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导致学生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2、学生的情感情绪是十分复杂的,不要指望上几节语文课就能解决。作为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适时地、适当地、顺势地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不要机械地灌输,导致像利用教科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说教,引起学生反感,而要把握恰当的度,让心理疏导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中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挖掘,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积极情感的体验,能让七年级学生享受到精神境界提升的喜悦,能激发七年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品质,获得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改变,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心育之花在语文的园圃中开放得得更缤纷绚丽。

参考文献:

[1] 杰弗里斯·麦克沃特等.危机中的青少年(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4.

[2] 洪 敏,杨曙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3.

[3] 周徐兵.浅谈语文课程的心育功能.语文教学通讯.2003.10.

[4] 彭剑飞,冯周卓.初中语文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积极激发语文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