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尝试

2014-05-26段冰霜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段冰霜

摘 要:高效的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努力构建互动的课堂,并在课后做好分层课后反馈,努力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精心编制导学案;课堂多元互动;课后分层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71-01

笔者自我校倡导“实施课堂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来,努力钻研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课堂模式,大胆尝试教学方法。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享受。享受学生在课堂上被解放后带给我的不断惊喜;享受师生教学相长带给我的内心愉悦。现把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集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

实践证明,没有充分的预习,便没有精彩的展示。预习是展示的前提,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展示的效果。为了让学生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任课教师需要精心编制预习提纲,即导学案,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我们在备课工作中,需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情况

班级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教师必须了解班级整体情况,了解所带班级的班风、学习兴趣、整体学习情况及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表现。班风好,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对于不同的班级,任课教师要在导学案的编制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薄弱的班级在任务的设置上应偏重基础;基础较为扎实的班级,在导学案上可设置一些偏重拔高性的知识点及相关练习。这样,我们在授课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在设计英语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便可利用个体学习兴趣,激起小组同学的兴趣,最后唤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接受同一学科文化知识方面,总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我是这样称呼我班的学生的:成绩较好的,我称之为“尖子生”;成绩中等的,我称之为“希望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被我鼓励性地称之为“种子生”。这样的称呼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鼓舞了士气。同时,我又针对教学内容,分析班级各层学生学习情况,在导学案设计上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例如,同样的教学写作内容,“尖子生”们要完成的是根据要点提示,自由创作;“希望生”则根据所给的短语提示和句型提示完成创作;而“种子生”只需要选词填空,从而完成一篇文章。这样设计教学,既可以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同时又让学困生吃得了,从而关注了每一位学生,达到了全面发展。

二、以积分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首先,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进行综合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小组。并在组组之间建立竞争制度,每周根据各小组的积分多少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且通过给每组学生逐一编号,让不同组内学识水平差不多的编同一号,为课堂上叫号答题建立了可比性。通过组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同一水平的学生间的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不甘落后的竞争局面,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的开展既能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又能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了锻炼。譬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15 3a,3b是讨论动物园对保护动物是否有好处的话题。我在处理时,便采取了课堂辩论的方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坚信,孩子们在学生上遇到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成了滞销的货物,知识的积累似乎是为了储存,而没有进入流通过程,得不到运用。”所以,我就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创造开口机会,毕竟英语是说出来的,只有通过多说,学生大脑储备的词汇与句型才能进入流通领域。事实也表明,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能够强化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其效果要远远好于纯粹的“听”。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大脑会积极地调动以前所储备的词汇和句型去传情达意,不仅能达到学以致用,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而且在语言运用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三、课后分层反馈

课堂展示虽然重要,但课后反馈仍必不可少。而且反馈要分层次,不搞“一刀切”。对于“种子生”,每次在上完一节课后,我都要记录一下本节课他们的精彩表现。英语课上能让他们发言并积极参与课堂,实属不易。因此,我要抓住他们的点滴变化与进步,不断地表扬、激励他们,为他们不断地进步提供持足的动力。并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他们提出合理性的作业要求,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种子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被调动以后,处于中间阶段的“希望生”便自然而然地感到了压力与动力。对于他们,老师可多设置一些巩固性的练习以强化课内所学。对于“尖子生”,我总给他们布置一些拔高性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像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等。这样, 通过分层反馈,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快乐,使每位同学都感受成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他们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总之,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教师们最大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带领他们体验成功,把课堂变成学生求知的乐园、展示的舞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