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5-26彭建敏
彭建敏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先进的阅读方法去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并延续创新中华文化,成为当代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从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抓起;其次要指导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不良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01-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先提出“语文”一词,意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语文教学正是为了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而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写文能力,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要搞好阅读训练,应以情感为基点,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在享受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一、以读为本,但反对死记硬背
古代谚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古代书面语言的丰富内涵,不经过多次反复地阅读,是难以弄懂的。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丰富积累,一个浅显通俗的例子:新生儿虽然具有遗传素质,但如果没有父母或他人教他依呀学语,小孩儿能学会讲话吗?可见读的巨大作用。读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默读,可以是浏览,可以是精心细读,当然,对于那些名篇著作还是提倡精读细品,这样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和韵味。例如教学《詹天佑》通过读,使学生先对课本内容有了整体把握: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再深入地读,了解到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原因;再一次指导有感情地读,让学生说自己对语句的不同感受,再根据感受去读,这样同一个语句或片断就出现了不同的读法。可见,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体味语言韵味和奥妙。我们应提倡多读,会读。
二、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继续探索新知,如教学《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提问:“绿”字是经过王安石的多次推敲才定下的,好在哪里?通过思考交流,语言和思维是那样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用词造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臧克家的哲理诗《有的人》开篇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中的“活着”与“死了”乍一看似乎自相矛盾,但可以引发思考。通过提问:“(1)为什么说活着的人死了,死了的人还活着?(2)什么样的人死了还活着,活着的已经死了?”这样对比提问,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样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也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多练,但不搞机械重复的阅读训练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卖油翁》中老汉和善射将军“但手熟尔”的争执,都告诫人们多多练习的重要性。针对中小学生易疲劳、注意力不够持久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搞“题海”战术,要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1、听师生范读或录音、听问答、听讲授、听交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表达、接受、辨识、理解能力;
2、说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说之前给学生提要求,明确主题;思考、讨论、交流。坚持每天有说的指导,说学习中的体会,说日记、说作文、说校园内外、国内外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还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学生的演讲会,主题班会。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思维,为学生的阅读素质提供了动力。
3、读的训练主要以感知主体、体悟真情、赏析作品的几个过程去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进一步把握词汇的运用。
所以,阅读也是训练和提高其他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传之以情,以情激情
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例如教《勇气》这篇课文,先满怀激情地作如下一番开场白:“大家看过《淮海战役》这部电影吗?在我的记忆里,一幅支援前线的画面尤为深刻。男女老少,众多的人民百姓推着独轮车,冒着硝烟炮火、泥泞暴雨、将家中的所有,自己亲手所做的积极送到前线。陈毅将军曾深情地说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看着这样一幅画面,品着将军的这句话,我们能说什么呢?人民是伟大的。他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为了正义,他们甘愿付出一切。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勇气》,便是展示人民的伟大的一篇作品,请大家仔细读,细细品味”。如此充满激情的话,鼓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感,为理解课文,活化课堂教学作好感情上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自然大方的仪态、亲切动人的眼神、抑扬顿挫的话语,能将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对课文感情基调的理解形象化;适当的幽默,是课堂的调味剂,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当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堂,他们的学习才有热情,才能更投入地学习课文。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老师应是那熊熊火把。
五、紧抓学生课外阅读教学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有效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倦读书,盲目读书,胡乱读书现象严重,教师更是上课范读、带读,课下检查,家长签字,忙得焦头烂额,但收效甚微,结果是学生虽然读得较流利但只是死读书,读死书,不会分析判断,而且更厌倦了读文章。这时走出课堂,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就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了。
参考文献:
[1] 郭巧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