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05-26吴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信健康和谐

吴媛

摘 要;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健康的东西,如脆弱、自卑、孤僻等,这需要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及时清理,否则,我们的产品不合格,就会导致21世纪人才的匮乏。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健康;自强;自立;自信;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71-01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健康一词的认识同词典中的解释一样,往往带有片面性,认为身体无病,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即为健康。其实不然,笔者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单是指身体无缺陷和疾病,同时还包括完整的生活,极佳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身心健康才是全面的、完整意义上的健康。

一位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开始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冲突一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基于上述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乃当务之急也!

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已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就分三部分作以简要介绍,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战胜脆弱,自强自立

意义:按常理,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应该具有勇敢坚强的心理品质,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情感脆弱、意志薄弱、遇事软弱。难怪有人说:“当代的中学生经不起折腾”。“长此以往,祖国明天的太阳由谁托起?”因此说,帮助学生“战胜脆弱,成为强者”十分重要。

途径:对此类学生,为师者要做到经常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学生在校、在家的各方面情况(当然家访不一定非与家长见面,其实用电话联系也未尝不可),家长、老师双方心中都有底数,真正建立宽松、民主、自由的生活、劳动、学习空间。不要什么都看管、约束,动不动就包办、絮叨,要做到三放“放心、放手、放宽”。(因为“闭关锁国”没有出路)除此之外,在校内外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这样脆弱的学生才能放胆、放量,自强自立。

实践方案:

1、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演讲会、赛诗会,举办朗读比赛、读书报告、即兴作文赛等;

2、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

3、适时、适地组织课外活动;

4、搜集相关信息,及时交流;

5、开设心里信箱,让学生在信中敞开心扉;

6、设心理咨询日,让学生自由“寻医问药”。

当然上述内容并非是我一个人的“专利”,但不管怎样说,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参与意识、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成功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好锻炼,学生自强、自立能力不断加强,这样,他们会战胜脆弱,逐步走向成熟。

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意义:自信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批评,其反面是自卑。自卑者的日常表现是:胆小如鼠,依附他人,缺乏创新。他们自怨自叹不如别人的时候,往往就嫉妒、诽谤别人,总想使所有人都像他们那样顺从屈辱、平庸老实。这样,他们就会在原地踏步。正如歌德所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就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而自信、自尊和自豪是一种充分调动和体现自己的潜能的应变机智和才能的表现。从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来看,他们应该多一些自信、自尊、自爱之心,少一点自卑、自怜、自叹、自怨之感。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非常有必要。

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逐步达到让自卑感无处藏身,自信心油然而生之最高境界。

实践方案:

1、在班内树立自信榜样,充分利用板报,积极宣传榜样事迹;

2、布置搜寻、整理、记录与自信有关的名言警句的作业,并安排学生按照顺序,每天早晨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3、每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自信酿就的甜美果实;

4、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利用有利时机经常向自己的学生灌输自信的概念,讲述自信的故事。这样,时间就会磨练学生的意志,自信心会伴随他们一生。

学生耳濡目染,亲身参与,“自信”会在心中扎下深深的根基:他们终会相信自己就是一座金矿,自信这个矿石会通过他们自己及时、合理的开采而熠熠生辉。

三、远离孤僻,善于交流

意义: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力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自然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中学生孤僻心理的出现大多数是家庭环境不和谐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的。例如,家庭气氛沉闷严厉,孩子不敢大声说话、自由说笑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精神处于被压抑状态,即便进入中学,往往不善于表现自己,心情也总处于低谷状态;又如,家庭中父母经常处于争吵打闹状态,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缺少爱、经常冲突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进入中学往往会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而且敏感多疑,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内心也很渴望爱和朋友,只不过性格孤僻者很难迈出自己孤僻的樊笼。正因为如此,为师者责任重大。

途径:可以从日常小事开始,为师者努力使孤僻者做到:主动向经常见面但谈话不多的人问好;让自己有意识地发言,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别人的谈话,尽可能的和别人谈论彼此关心的话题,相互喜爱或爱好的活动;不要怕自己说错话,即使断断续续地说也没有关系,因为你讲得越来越好,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日积月累,孤僻者就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交际所带来的收获。

猜你喜欢

自信健康和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