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学案教学法带来的思考

2014-05-26周丽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思考新课改

周丽梅

摘 要:所谓学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前设计好的学案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案主动的融入到学习知识过程中去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而学案则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提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原则。

关键词:新课改;学案教学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34-01

当前学案先行、自学辅导、变式练习、因材施教的“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在我校全面铺开,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十六字”高效教学法的中心是学案教学。学案的内涵:包含学生的“学”、教师的“导”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什么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学指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导什么?首先是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知识、能力;其次是学习的方式、方法、习惯——学会学习;最后是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思想品德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良好的心里品质。

学案是对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下面我就学案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案教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因为它有着丰厚的教学理论做基础

1、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

2、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案教学使“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到了及至。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

3、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原则。学案教学使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了最大化。

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四个方面的转变,其中,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学案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不言而喻,学案教学的效果如何,基本上是取决于学案质量的高低,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学案设计中应当利用归纳的逻辑认知规律在学习具体知识的同时构建出整节课的知识框架或利用演绎的逻辑认知规律先构建整节课的知识框架再展开对具体知识的学习。

2、引领问题的启发性。学案中对引领提纲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决定学案质量高低的核心环节。在引领提纲的设计中切忌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告之学生,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恰当合适的引领学生一步步主动的认知、理解、感悟、运用具体知识,一步步构建出整节课的知识框架。

3、充满生命力的兴趣性。学生能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案引导下的自学过程中,将直接决定学生自学的效率。而要使学生的自学变得主动,变得高效,除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外,更应当尽最大可能增强学案的兴趣性,而且这是调动学生自学主动性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

4、旨在面向全体的层次性。因材施教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学案教学完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要想使每一名学生的都得到发展,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就必须要求学案具有极强的层次性(独特性),即学案应当是每一名学生符合自己学情的学案。

5、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性。学习应当是一个独立性的探索、思考、内化的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独立性的自学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6、实现双赢的合作性。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质疑,在获取知识后也会产生矫正和交流学习体会的需求,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必须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机会和条件。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7、实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新课程认为课本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料之一,更广博的书籍和社会生活实践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原产地。

三、学案的好处。

1“学案”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2“学案”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辅资料,减轻了书包,却提高了效率。真正体现了“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

3、“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学案”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的全面提高。

5、“学案”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常态生源下的教学质量提高尤其重要,切切不可忽视。这种训练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在师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6、“学案”中的练习安排,分普及题人人要做和提高题供同学选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别要求的思想,使得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 君《运用十六字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姜淦萍《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京),2001(10)

[3] 丁学军《化学自主课的形成性研究》《化学教学》,2001.1(17)

猜你喜欢

思考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