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法的改革必须确立三种意识

2014-05-26颜亚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法改革小学语文

颜亚新

摘 要:小学语文教法的改革应该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观念意识基础上呢?笔者认为应该确立三种意识,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本意识、规律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30-01

小学语文教法的改革应该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观念意识基础上呢?笔者认为应该确立三种意识,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本意识、规律意识、创新意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本意识

近些年来,教育的个人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的争论日趋激烈,笔者较倾向于前者,因为人类组成社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人的个体的生存,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的个体的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尽可能使个体得到幸福,小学语文教学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它的工具性,即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语文这个工具去适应和服务于社会,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人文价值和人本意义。在校的儿童学习语文固然有为将来打基础的目的,但是儿童学习语文更重要的还有现实的人本需要,多年来的应试教育过分地强调了儿童的未来,往往忽视了儿童的现实的需要,过早地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就附加了过重的社会功能性负担,只记得学生必须为将来学本领,而忘记了人生初始阶段——儿童,除了为将来学本领以外,他们还应该有属于儿童的现在。他们的兴趣、童稚、特性与未来社会功能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对立。儿童学习语文首先是现实交际的需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十分关注儿童这种需要,以儿童现实的人为本。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学习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观点比较流行,在笔者看来,有了后“两主”,以学生为主体就很难真正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被教材和社会本体论训练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便被自然消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就变成了在社会本体论思想引导下的工具化的训练课,儿童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儿童学习语文与现实儿童的需要似乎无多大关系。儿童的主体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在没有人本意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发挥的,只有牢固树立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本意识,才能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教师在上课时,绝不能把自己扮演成知识的化身,用讲授和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要把自己作为儿童平等的伙伴、朋友,引导和启发他们愉快地学习祖国的语言,运用祖国的语言,在学习和运用中获得满足和幸福,这种满足和幸福都是现实的,都是以儿童现实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咀嚼知识,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把教学变成了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的非主体性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应该把握住 以儿童为本,牢固树立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本意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意识

小学语文教改的追风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还没有树立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意识。不管教法如何花样翻新,如果没有规律意识,教改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什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这样一些规律必须遵循:(1)情感驱动的规律;(2)情境创设的规律;(3)启发诱导的规律;(4)循序渐进的规律;(5)活动渗透的规律;(6)拓宽积累的规律;(7)养成语感的规律,等等。如果我们的教改是围绕以上所罗列的规律来进行,我们就不会盲目去追风,就不会机械地以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否定另一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规律却是法,必须遵循。

如果掌握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教法改革形成多种模式,而不被一种模式禁锢起来,教法的改革只要遵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应该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事实并非如此,小学语·文教法改革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改革,一窝蜂式的改革,一刀切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从一开始就是违背规律的,一说“以讲代读”就都“以讲代读”,一说“以问代讲”就都“以问代讲”,一说“以读代讲”就都“以读代讲”,结果教法改革进入了一个误区。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我们缺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确立规律意识。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

要使我们的儿童树立创新意识,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遗憾的是我们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教型的教师,使我们的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往往满足于教学参考书,依赖于优秀教案选,日久天长,慢慢形成了一种惰性,智慧才华渐渐衰退,教书匠的形象便日渐清晰起来。

目前,我们的不少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被迫或自愿地沉睡在旧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以换取升学率,再加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不科学的管理,教学的独创意识和胆识早已在这种教育管理体系中自然地消亡了。要冲破旧的教育樊篱,就必须有一批有胆有识的教学改革的开拓者。

真正的教学创新,绝不是在表面上玩花样,或者是在教学上追新潮、赶时髦,而应该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猜你喜欢

教学法改革小学语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