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个误区

2014-05-26陈云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陈云平

摘 要:安徽省普通高中从2006年开始施行了新课程改革,距今已有四年。在这几年里广大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过于推崇学生的自主探究”等误区。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14-01

笔者结合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尝试对这些误区做一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化学教学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课成为教学表演”的现象

在我们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有这种情形:新课程的实施成了一项“面子工程”,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表明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了。于是,公开教学时是“新课程”,极力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多媒体课件用上了,化学实验不再“纸上谈兵”,学生也有了发言权;但平时上课时并非“新课程”,教师“扎扎实实”且拼命地讲解化学习题,学生整天在题海中遨游。“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束了,还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学习要点、重点”。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已经在不同的班级上过数遍,最后呈现给听课者的其实是一堂“完美”的作秀课。这类“只开花不结果”的教学表演,既有损教师的师德风范,又严重毒害了学生的纯洁心灵。同时这类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研讨课)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观摩和研讨的价值。

2、“提问没有思维力度”的现象

由于新课改强调师生的互动,所以有时教师把一个完整的化学问题的表述化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力度的“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等小问题,不停地问学生,搞得满堂课非常热闹,但没有丝毫的思维深度。

3、“滥用多媒体”的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实现或者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体现了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独特的优越性。但凡是都有个“度”,不加分析地滥用多媒体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的教师在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实验时,为了增强感染力,加上了绚烂的画面、眼花缭乱的动画、动听的音乐等,大量的次要因素冲淡了作为主体的实验本身。学生虽然有了兴趣,但却不是对实验,而是对这些次要因素。这样的实验模拟只能是过眼云烟,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还能记起音乐,超炫的动画过渡,却忘记了化学实验的本质,岂不是喧宾夺主?

对于一些本身容易实现、易于观察的实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动画等手段来实现,而有些教师却偏偏要用,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呢?比如“滴水生火”实验,实验极其简单,现象比较明显,操作时,稍微注意一下安全,学生就能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奇妙和魔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以上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即忽视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因此难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教育传统的影响,师生的关系长期以来讲究“师道尊严”,而不追求“民主平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师生观的确需要加以改革。现代社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今天的教学观主张把教学过程看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缺一不可的。

虽然现代社会中教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却不是平分秋色的。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教师指导作用的引领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中学生毕竟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指导、和训练。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最大限度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却将教师的指导作用置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边缘。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少人认为今天的教师已经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乍一看,这一观点没有什么问题,但它在实践中却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后,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在课堂上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老师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绞尽脑汁体现以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清闲若定。试想,这样的教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吗?正如有的教师所质疑的那样,新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为乐队中的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吗?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说的是,我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贬低教师。教师闻道在先,而且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理应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克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系统讲授之间的关系,力争做到科学的整合与协调。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教学理论,我们主张“扬弃”的态度,不能非此即彼。这样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大力推进我们的高中新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