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第八十一难与唐僧肉的吃法

2014-05-26郝稷

书屋 2014年4期
关键词:唐僧肉妖怪唐僧

郝稷

西天路上一个热闹的话题就是吃唐僧肉,而九九八十一难中的不少曲折都可概括为八个字:欲吃唐僧肉而不得。因此胡适改写原著第八十一难时便觑准了这一关键,在其所作的“西游记”第九十九回的前面写道:“十年前我曾对鲁迅先生说起《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九十九回)未免太寒酸了,应该大大的改作,才衬得住一部大书。我虽有此心,终无此闲暇,所以十年过去了,这件改作《西游记》的事终未实现。前几天,偶然高兴,写了这一篇,把《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完全改作过了。自第九十九加‘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起,到第一百回‘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回东土为止,中间足足改换了六千多字。”胡适改写的第八十一难的大致情节如下:观音菩萨查看唐僧的灾难簿子后发现少了一难,便传令护送唐僧师徒东行的金刚再生一难。金刚得令后便将唐僧师徒从云中降落在婆罗涅斯国境内的殑伽河边。唐僧告知弟子该国古迹“三兽窣堵波”的佛教典故。三兽是一只兔子,一只狐狸,一只猿猴,而窣堵波则是塔的意思。佛祖成佛之前投生为白兔,并与狐、猿结伴修行。天帝释为考验其修行,化身为一个乞食的老人。三兽分头觅食款客,狐狸口衔着鲤鱼而回,猿猴手摘鲜果而归,唯有白兔空手无获,最后白兔舍身纵入火中,甘愿以一己之躯奉为食物而解人之饥。师徒四人随后来到三兽窣堵波处拜扫瞻仰,夜深时分唐僧一人于塔上打坐,忽见万千鬼怪前来哭嚎。原来这些冤魂都是西天路上觊觎唐僧肉而被打死的冤魂,身陷恶道,不得超生,故来此索命。唐僧被告知必须自己了却此桩公案,于是最后效法白兔,以刀割肉,将身躯布施给冤鬼来了结这西行十七年的公案。其结果正如文章末尾的偈赞所言:“吃得唐僧一块肉,五万九千齐上天。”而唐僧也因此功行圆满,就此返回东土。

胡适这番改写意在弘扬唐僧的大慈悲情怀来衬住全书,可谓用心良苦。他不惜笔墨将西行路上丧生的众多妖怪点了出来,并对唐僧割肉饲鬼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作了细致描写:“唐僧写完,将度牒裹在袈裟里,脱下紧身衣服,抽出十七年不曾用过的戒力,坐在石登上,从左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用刀尖挑了,递与靠近身旁的鬼魂,笑道:‘这是唐僧肉,可惜不多,请你们每人吃一口罢。一个小妖接过来,咬了一口,传递给第二人,这时唐僧又割下第二块肉来了。这些山妖水怪,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动了,倒也讲点礼数,每人只咬一小口,不争多论少,也不争肥瘦;吃了肉的都慢慢散开去,让没吃肉的挤近前来。唐僧一块一块的割去,血流下石磴,石磴面前成了血池。一些鱼精鳖怪便跟着老鳜婆在血池里喝血。盘丝洞里干儿子,——蜜蜂,蚂蜂,蠦蜂,班蝥,牛蜢,抹蜡,蜻蜓,——也都飞来吸血。”然而胡适似乎忽略了一点,西行路上那些妖怪们对唐僧肉的吃法是有所讲究的,并非像他描述的仅仅是为了吃上一块肉那样简单。

通行本《西游记》中要吃唐僧肉的共有十四处(不包括要取唐僧心的比丘国丈)。第一处是初出长安城的第一难,唐僧落坑被寅将军所擒。寅将军是老虎精,老虎是兽中之王,但在《西游记》里的老虎基本上都是被打被杀的份儿,即使代表着老虎界中修炼最高境界的虎力大仙也没有多大的法力。所以寅将军的吃法简单粗暴,抓到唐僧及其两名随从后便要吞食。虽然熊山君“食其二,留其一”的建议让唐僧侥幸躲过此劫,但是也让他亲眼目睹了寅将军的吃法——“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然而随着唐僧在西天路上的继续行进,像这样生吞活剥的低级吃法很少为妖怪所认同,对他们来说,吃唐僧肉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一口吃成神仙。

那些因为吃唐僧肉而丧命的妖怪从作案动机上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本并没有吃唐僧肉的作案动机却发现唐僧误撞在其手中的妖怪,黄风怪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手下的虎先锋在巡山时拿住了唐僧并献给他“聊表一餐之敬”,但是黄风怪却并没有欣喜若狂,原因可能是他并不知道唐僧肉的长生功能,更重要的是对孙悟空的顾忌。在对待唐僧肉的问题上,他展现了与寅将军的两处不同:一是不可能像寅将军那样只顾眼前吃饱,因为他要面对的不是那个被压在五行山下改造的老猿,而是刚刚刑满释放不久并且随身携带铁棒的孙悟空;二是在吃法上比寅将军讲究了许多。要先把唐僧绑在后院定风桩上,过上三五天,等孙悟空等人不来搅扰时再吃。在具体吃法上也增添了花样,“或煮或蒸,或煎或炒”。而虎先锋之所以只能干一些巡山的苦差而不能成为像黄风怪那样的洞主,就是因为他缺乏了一个领导所应该具备在吃上面的情趣。当他将擒获唐僧之事告知黄风怪后,黄风怪首先是大吃一惊,问明原委。虎先锋立即就将自己的功劳渲染了一番,描绘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容貌长相和兵器以及他如何用计甩开二人、捉回唐僧。而黄风怪的回答只有短短五个字:“且莫吃他着”,颇有帝王在连篇累牍的臣子奏折上批示“知道了”之风。可惜心情尚在澎湃的虎先锋当时并未明白洞主心中的想法,竟说:“大王,见食不食,呼为劣蹶。”劣蹶就是粗劣,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东西还不吃,就属于比较低的境界了。试想如果黄风怪应允当时就吃,饥肠辘辘的虎先锋也就会像寅将军那样直接吞食。在这个时刻,黄风怪就不得不做进一步的解释来安抚部下,告诉他等待三五日的目的,一是饿唐僧几天图他身子干净,二是可以避免徒弟找上门来吵闹而大费口舌,一番话说得虎先锋顿时拨开云雾见青天,大赞洞主的深谋远虑。黄风怪的吃法其实并不在于烹饪的方式,主要是图个吃得“稳便”,强调在无人喧扰的环境中慢慢地自在受用,否则如同一个偷鸡贼,一边在屋里面啃着鸡腿,一边提心吊胆,担心失主找上门来吵闹,哪里还有什么滋味和乐趣可言?

另一类则是具有强烈吃唐僧肉动机而主动出击的妖怪,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尸魔,魔界人称白骨夫人。当她看到唐僧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吃肉得长生,但由于八戒、沙僧在唐僧身边护持,使她不能近前。硬抢有困难,白骨夫人就选择了智取,化作少女以斋僧的名义接近唐僧,伺机下手。不幸被赶回来的孙悟空识破,一棒打死。然而白骨夫人既然选择了斗智,就不会停留在这么简单的层次。她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懂得谎言重复多次就可能被当成真理,于是使用连环计,接连化身为少女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前来寻女。虽然她最后以身殉计,却通过心理战和痛苦的身体叙述成功瓦解了唐僧团队的战斗力,使唐僧赶走了孙悟空,为后面想吃唐僧肉的人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不幸的是,紧随其后的黄袍怪却对唐僧肉没有特别的兴趣,辜负了白骨夫人一片苦心。黄袍怪属于上述第一类的妖怪,擒住唐僧只是因为唐僧化斋时误落其圈套之中。黄袍怪把唐僧看作平常人,只是满足其作为妖怪最基本的吃人诉求,所以当百花羞公主借口请他放走唐僧时,他回答道:“我要吃人,哪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到得哪里,放他去吧。”经过黄袍怪这番折腾,孙悟空最终又重回取经团队,为后面要吃唐僧肉的平顶山金角、银角大王增添了很大的麻烦。endprint

一旦捉住梦寐以求的唐僧,很多妖怪们就面临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如何吃?前面的寅将军是吞食,而黄风怪提出了或煮或蒸、或煎或炒的吃法,因为他的关注点是稳便的就餐氛围,因此对如何吃并没有特定的要求,大概下了锅做熟了即可。真正第一次提出明确吃法的是金角和银角大王。金角与银角大王吃唐僧肉的主动性和热情比白骨夫人还要高,二人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将唐僧师徒画影图形、抄名访姓,制作了简明扼要的具备姓名图像的通缉令。在好不容易抓到唐僧后,他们选择蒸着吃。这种蒸吃唐僧肉的做法在西天妖怪中非常流行,其后圣婴大王红孩儿、黑水河的鼍龙、号称兕大王的青牛精、小雷音的黄眉大王、盘丝洞的蜘蛛精、南山大王和狮驼岭三怪都是要将唐僧蒸吃。除去没有提到或者示范吃法的黄袍怪和白骨夫人,只有三个妖怪是例外。第九十一回的犀牛精辟寒、辟暑、辟尘三大王要细切细锉,着酥合香油煎吃。而寅将军和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则是生吃。这种生吃的方式类似于胡适在第八十一难描写的吃法,但并不为大多数妖怪所认同。蒸吃唐僧毫无疑问是最流行的吃法,而所谓的生吃通常只是用来虚晃一枪的手段,目的要让孙悟空等人死了救师父的心,不要再来吵闹生事。比如,狮驼岭三怪为让孙悟空死心塌地,就故意造谣,说自己等不到蒸熟就已经将唐僧夹生吃了,导致孙悟空悲愤无奈,泪奔灵山向如来申诉。南山大王更加技胜一筹,先是让精通根雕艺术的先锋用柳树根做了一个假人头,喷上人血,拿给孙悟空等人,告诉他们唐僧已被生吃了,结果被孙悟空立即识破。在以假乱真失败后,又从剥皮亭里用吃不了的真人头伪装成唐僧的人头瞒住了孙悟空等人。然而对于讲究吃法的妖怪来讲,生吃唐僧肉那简直是要被鄙视的。狮驼岭时唐僧一度从蒸笼里脱逃,被再次抓回后,老魔却将唐僧抱住不放。三怪见此情形说道:“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终不然就活吃?却也没些趣味。”可见,一个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妖怪是丝毫不屑于生吃唐僧肉的。

那蒸吃究竟是不是最佳的方法?其优势何在?在盘丝洞时,当蜘蛛精们盘算着洗完澡后蒸唐僧吃时,在一旁偷听的孙悟空就暗笑道:“这怪物好没算计!煮还省些柴,怎么转要蒸了吃!”西行路上的苦行僧生活已经让孙悟空习惯了柴米油盐的算计,但是他不能从妖怪的视角出发来思考为什么大多数的妖怪都要选择蒸着吃。《西游记》的作者在第八十六回通过南山大王手下的小妖之口对各种吃法进行了点评:“内中忽跳出一个小妖,告道:‘大王,他们见堵了门,攻打不开,死心塌地,舍了唐僧,将假人头弄做个坟墓。今日哭一日,明日再哭一日,后日复了三,好道回去。打听得他们散了啊,把唐僧拿出来,碎劖碎剁,把些大料煎了,香喷喷的大家吃一块儿,也得个延年长寿。又一个小妖拍着手道:‘莫说莫说!还是蒸了吃的有味!又一个说:‘煮了吃,还省柴。又一个道:‘他本是个稀奇之物,还着些盐儿腌腌,吃得长久。”由此可见,各种吃法各有所长。煎炒香喷喷,腌制长久保鲜,煮吃省柴,而蒸吃则是有味。“有味”二字可谓一语中的。狮驼岭上的三当家大鹏在劝老魔时不就点出了趣味在吃唐僧肉上的重要性吗?也正是这只大鹏,在劝说中对趣味做了更加细致的描绘:“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试想如果这里的“此物”指的不是唐僧肉而是其他可为一般人食用的珍奇之物,整个过程应该是趣味盎然,透露出独特而古朴的风雅,岂不完胜五庄观中唐僧师徒及一班神仙的人参果会和那充满俗套应酬的蟠桃会?

大鹏描述的吃法很容易让人想到明代文人追求的雅人深致,特别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载体来构建雅俗之间的分野。明末清初李渔所撰的《闲情偶寄》对于饮食烹调的论述值得在此一提。在谈到如何做鱼时,李渔概括了蒸法的优点:“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他还提到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养生家有言:‘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使物不善养生,则精气必为雌者所夺,诸禽尚雌者,以为精气之所聚也。使物不善养生,则情窍一开,日长而日瘠矣,诸禽贵幼者,以其泄少而存多也。雄鸭能愈长愈肥,皮肉至老不变,且食之与参、芪比功,则雄鸭之善于养生,不待考核而知之矣。”意思是说,就禽类而言,一般觉得雌的比雄的好,幼的比老的好。因为雄的不善养生,它的精气会被雌的夺走。而比较大的禽类往往因为情窍已开,结果为伊消得人憔悴,越长越消瘦,而年幼的则因为泄得少存得多而胜出。老雄鸭恰恰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其原因就在于它善于养生,情窍不开,其精气并没有被雌性夺走。唐僧被认为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因而唐僧肉被多数妖怪认为具有养生长生的功效,就像李渔谈到的老雄鸭一样,迥异于同类。老雄鸭的吃法就是烂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妖怪们大都喜欢蒸吃。狮驼岭上唐僧被捆在蒸笼里后,老魔向小妖们发出了最高指示:让他们用心看守,轮流烧火,“到五更天色将明,必然烂了,可安排下蒜泥盐醋,请我们起来,空心受用”,所以唐僧肉不仅要蒸着吃,而且要蒸烂了吃。

讨论完《西游记》中唐僧肉的吃法后,再回到胡适改写的第八十一难,就会发现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与小说本身已有的叙述冲突,二是与小说整体上营造的诙谐气氛有所抵触。胡适所想像的让唐僧现割、妖怪们现吃的方式并不是《西游记》文本中强调的吃法。而且,唐僧在此前的凌云渡中已经脱去了肉身凡胎,这个时候再安排他割肉已经不太妥当。更重要的是,这种貌似彻底的慈悲破坏了小说前文在吃唐僧肉上营造的诙谐幽默的趣味以及其他可能的寄托与反讽。另外,不是所有的妖怪都奔着唐僧身上的肉来的,还有贪其色相、要和他做夫妻的女妖如琵琶洞的蝎子精之流。而上述要吃唐僧肉的妖精,除了白骨精、蜘蛛精、南山大王和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精以外,其余的结局都是重返天庭或者被神仙带走,也不会加入冤鬼的行列来索肉吃。胡适第八十一难中的唐僧所超度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小妖怪和盗贼,而他们当中很多都是被孙悟空等人打死的。现在唐僧全部算在自己的头上来,这和小说中塑造的性格完全不同。比如,第五十六回在孙悟空打死抢劫的盗贼时,唐僧为死去的盗贼焚香祷告,明确干净地推脱责任说:“你到森罗殿下兴词,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而今让唐僧将这笔账揽了过来,慨然割肉超度,慈悲固然是大慈悲,先前有关唐僧形象的诙谐调侃也随之削弱了。整个改写的第八十一难,说教的色彩过于浓厚,如果真的放在全书之中,实际上既造成了文本的内伤,也违背了胡适所一直强调的《西游记》滑稽游戏的特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僧肉妖怪唐僧
《小妖怪的夏天》:我的梦想,是吃唐僧肉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唐僧肉
神回复
惹人喜爱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
MISHM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