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絮语
2014-05-26邵水游
邵水游
读十年前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熊希龄家书诠释》,其中一封《致胞弟燕龄堂弟岳龄函》有言:“兄生平最详于公私义利之辨,其事果公,则公心战胜,虽亲如骨肉,不敢以私废公。其利非义,则义战胜,虽数只分毫,不敢见利忘义也。弟等倘能以兄之公义为公义,则兄虽受尽辛苦,为弟等担任养家之费,亦所不辞。若任性妄言,陷兄于不义,兄宁死不愿与弟等同流也。往尝见达官贵人公忠谋国,一事不苟,而其子弟亲戚招摇撞骗,种种非为,迨至为人所持,参官革职,子弟亲戚亦不瓦全,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兄尝为之懔惧。”“公私义利之辨”,通晓明达,合情合理;“为之懔惧”,自律谨严,诚惶诚恐,可谓修身箴言。
“慎独”、“克己”本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当下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今一体,同根同理,渊源流长,泽被后世;“国学热”是对儒家文化的重新认知,它的精华部分是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期冯天瑜先生对此尤为关切,并对“国学”二字进行检讨,正视现实,意义重大。
儒家文化的精华本是国粹,日常的“洒扫应对”最关于本义,大而化之,落地生根,修身之本。中国贵为礼仪之邦,人人都该遵守最起码的人伦道德和社会公德,而现实生活之中道德失范现象,让人们惋惜不已,真的有少家教之叹。同时,群己权限、公私义利之辨,这些本来早已厘清的界线变得相当模糊,“以私废公”、“见利忘义”之徒不在少数,当今确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去年,著名学者刘绪贻先生赠送了《野老丹心一放翁》,它是庆祝其百岁华诞文集,厚厚的一卷,视为珍宝。刘老是杂志的老作者了,有长者风范,温润如玉,见识超迈。他的《中国儒家政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一书,是先生早年在芝加哥大学的硕士论文,后来翻译成中文,于2006年出版。虽然老先生对“儒家政治”颇多批评,对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和阻碍社会变革的势力大加挞伐,然他确是谦谦君子,堪称典范。杂志本来约请他与著名的教育家刘道玉先生对谈笔录,因刘老贵体违和,在医院治疗,无法及时交稿,故推迟刊发。
也是这本文集,刘道玉先生在序中引用了清末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诗中的后二句“杜鹃再忧拜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来评述刘老的品格,也标志读书人的良知和家国情怀。他们那一代人做到了,而我们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