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圆斑鹿的眼光看人才的选拔

2014-05-26王厚明

决策探索 2014年8期
关键词:头领鹿群山崖

王厚明

智利境内的高山上有一种鹿,叫圆斑鹿,它们每年都会翻越一个陡峭的山崖。在翻山的过程,有的鹿因为脚下踩空掉下山崖摔死;有的鹿虽然最终挣扎保命,但却被山上的尖石划得遍体鳞伤;还有的鹿毫发无损地安全顺利通过……翻山过后的鹿群还要继续迁徙向前,直至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可此刻的它们并不急于前行,而是忍饥挨饿地要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因为它们要在这里完成头领的更换。

令人称奇的是,最后成为鹿群头领的,并不是毫发无损顺利通过的鹿,而往往是翻下山崖却又重新爬上来或者遍体鳞伤掉了队最终却赶上来的鹿,这也正是圆斑鹿要在原地等候停留的原因。

动物界的智慧是生存的智慧,来不得半点虚假,圆斑鹿之举告诉我们:人生路上,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爬不起来。这也印证了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透露出一种选人用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第一,选人要设“伤亡过半”的大考。圆斑鹿的选择启示我们,选人用人要注重实践性,不能局限于平时考察或一般性的考核,也不能拘泥于学历、年龄和群众基础,而必须着眼于使命任务和职责职能必需、必备、必会的能力素质来设置考核课题。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意味着每1000个伞兵中,会有一个因跳伞而送命。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厂商认为任何产品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制度,决定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亲自上飞机试验。不久奇迹出现了:产品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可见,风险连接胆识和责任,越接近实战越能考验、锻炼、成就人,越能区分能力素质上真正的优劣。因此,选拔人才要注重风险性,考核必须有过关概率较低的难度和强度。同时,也要注重竞争性,其一是鼓励其直面挑战,积极参与各类比武考核和竞赛;其二是培养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拼搏奋斗精神,在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中历练自己。

第二,育人要有“来者可追”的等待。让我们思考的是,面对跌下山崖的伤鹿,圆斑鹿选择了等待而不是抛弃,尽管它们不谙人间职场的深奥和微妙,但却有着适者生存的朴素法则和期待种群生生不息的长远眼光。这种眼光,要摒弃优胜劣败的片面思维。胜败乃兵家常事,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尽管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但胜败也存在诸多偶然因素,选人用人要重新审视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传统,给失败历险受挫者以更大的成长空间。这种眼光,还要摒弃用胜弃败的习惯思维。生死抉择之间不允许圆斑鹿分亲疏远近,也不能简单地从坠崖不坠崖来选头领。其实,胜败之间并无本质界限,相互也可动态转化,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对胜者与败者本身能力素质需要客观辩证地分析判定,不能简单定性,仅凭表面化结果来选人用人。

第三,用人要重“跌倒爬起”的经历。按理说,能够成功翻山,且不摔跤不受伤的鹿应该值得看重,但这样的鹿并没有成为头领,而那些跌倒后坚持站起来、最终追上队伍的伤鹿却会受到鹿群的敬重。品味圆斑鹿选择头鹿的智慧,应该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亲历失败是一个宝贵的资源,重用从失败站起来的人,多用逆境中奋起的人应成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法则。这是因为,“跌倒爬起”积聚了实打实、硬碰硬的实践经验,是最具竞争力的实践素质,在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快的适应力、更强的应变力,往往能掌握先机、规避风险,更易达成目的。“跌倒爬起”不仅是人格强大的表现,也是潜在能力的释放,是最具发展力的领导素质。正如曹操落败赤壁后东山再起,林肯屡遭挫折却还是名垂青史。“跌倒爬起”还是最具亲和力的群众素质。因为跌倒,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强者,却与普通群众有着相似的实践体验;因为爬起,为普通群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更有利于教育群众、凝聚群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7部队政治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头领鹿群山崖
迁徙前的狂欢
迁徙前的狂欢
故乡槐花满山崖
孤独的麦田(外一首)
宴请众小偷
山海经
圆斑鹿的等待
圆斑鹿的等待
茸鹿草地放牧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