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河南:洛阳开封比翼齐飞

2014-05-26

决策探索 2014年8期
关键词:旭东洛阳重塑

2011年7月,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兴,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目的是邀请张锦秋来参与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龙门大文化旅游园区的设计规划。

之前,他和张锦秋只有过一面之缘,所以,他觉得这次去信所提出的请求,有些冒昧。

没想到,张锦秋很快回信,欣然应诺。王永兴算是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他一直压力颇大,因为这一新园区的规划设计,已经先后被两度推翻。

洛阳的目标,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因此,对打造独特城市文化具有支撑作用的重要资源,更是必须用好,不容失误。

一个园区的设计,隐含着对一方文化的态度。洛阳的慎重与高标准,显示了他们对文化坚持着真正的尊重,而这反复斟酌的过程,无疑也给了所有参与者一次沉下心来学习文化的绝好机会。

三易其稿后的洛阳龙门石窟文化园区,总投资260亿元,如今已经开始逐项实施。一个集遗产保护、休闲度假、学术研究、观光演出、生态旅游、综合服务等各项功能为一体,邻洛水、涵伊河的庞大山水文化园区,正浮出水面。

可以说,在地理概念上,这个园区在洛阳之内,而在文化概念上,整个洛阳却被带进了这个园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加上已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洛阳牡丹花会这一大平台,以及白马寺等诸多历史名胜的呼应,古都洛阳,正在形成“神往龙门、纵情大唐”的独特文化形象架构。

在河南,和洛阳抱有相同发展目标的,还有另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封。

洛阳激活整个城市的核心文化元素是“唐韵”;而开封,则一直在借助“汴京”的历史存证,铆着劲儿琢磨“宋风” 。

以北宋名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就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龙亭湖畔,这个国家5 A级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周旭东,给记者的印象,不像老板,而更像是一个宋文化的专业学者。

“宋朝绝对不是一个‘积弱的王朝。宋代已经达到了中国农业文明的顶点。北宋铁产量最高年15万吨,英国工业革命时才7.8万吨。 ”周旭东一说起宋文化就无比兴奋,“这个旅游景区所在地14年前是一片烂泥塘,现在是年收入过亿元的大产业,靠什么?就靠文化。”其实,这个文化具体怎么个“靠”法,可是大有讲究。国内很多类似的文化主题公园都在赔钱,清明上河园凭什么留住游客?

周旭东的秘诀是“体验”。他别出心裁,把景区做成了古代文明的“现场版”,做成了古代文化的“深度体验地”。

清明上河园是一个“穿越”的空间:宋代的各种市井民俗文化,蹴鞠、马球、秋千、斗鸡,乃至汴绣、打铁、弹棉花、抛绣球,都被搬入这里的码头、船坊、茶楼、酒肆之中,整个600亩的园区,就是一个“活态”的《清明上河图》。游客到这里,不再是旁观者,而更多是参与者。这种做法,不仅巧妙避开了“人造景观”遭遇“假文物”的尴尬,还顺带救活了一批河南的民间绝活。

就这样,思路一变,园区、产业、资源,统统都活起来。

如今,整个清明上河园,已经成为了开封发展文化产业“两环十二区”整体大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找回汴梁,重塑宋都”,是开封人的梦想。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设计规模庞大,高仿建筑群和文化遗址“大格局、小封闭”,保护开发相辅相成,而更关键的,是开封要突破低层次的“复古造城”。

“找回汴梁”,找回的是文化;“重塑宋都” ,重塑的是开封1000多年前作为世界中心城市的骄傲和活力。

因此,开封早已开始着手在充实城市文化内容上下功夫,清明节踏青、大宋年文化、夜游开封、宋装日……政府引导下的群众特色文化活动风生水起。 一个真正的文化“体验之都” ,正悄悄显出其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同时,也为河南的文化资源开发,摸索着一条新路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旭东洛阳重塑
洛阳正大剧院
重塑未来
给春天开门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洛阳自古繁华
李沧:再造与重塑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