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16则

2014-05-26舒坦辑

文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小说

舒坦辑

●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

中国小说学会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日前揭晓,25部作品榜上有名。其中,长篇小说共计5部,分别为苏童的《黄雀记》、乔叶的《认罪书》、贾平凹的《带灯》、田耳的《天体悬浮》、韩少功的《日夜书》;中篇小说囊括了马金莲的《长河》、刘鹏艳的《红星粮店》、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李唯的《暗杀刘青山张子善》、蒋韵的《朗霞的西街》、陈谦的《莲露》、孙频的《月煞》、刘永涛的《我们的秘密》、蒋峰的《手语者》和陈河的《猹》等10部作品;短篇小说有艾伟的《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铁凝的《火锅子》、张惠雯的《醉意》、毕飞宇的《大雨如注》、南翔的《老桂家的鱼》、晓苏的《酒疯子》、王秀梅的《父亲的桥》、沈宁的《两份手抄乐谱》、鲁敏的《小流放》、蒋一谈的《透明》等10部。

●《亚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华语小说公布

《亚洲周刊》评选的2013年度十大华语小说于日前公布,10部小说中有5部来自大陆,10位作家分别是苏童、阎连科、陈冠中、黄锦树、王定国、冬筱、颜忠贤、余华、王兆军、朱国珍。周刊认为,这些写作者以中华民族的命运、价值观、现代性、文化病等为创作主题,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并用精妙的小说艺术加以描述呈现,启迪、洗涤和抚慰着我们焦虑的心灵。十大小说分别是:一.《黄雀记》(大陆 苏童);二.《炸裂志》(大陆 阎连科);三.《裸命》(香港 陈冠中);四.《南洋人民共和国备忘录》(马来西亚 黄锦树);五.《那么热,那么冷》(台湾 王定国);六.《流放七月》(大陆 冬筱);七.《宝岛大旅社》(台湾 颜忠贤);八.《第七天》(大陆 余华);九.《把兄弟》(大陆 王兆军);十.《中央社区》(台湾 朱国珍)。位列十大小说第一位的是作家苏童去年推出的长篇《黄雀记》,这部小说也于上月获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亚洲周刊》认为,苏童的这部小说把目光投向国民性的深处,通过对江南香椿树街的青春追述,告诉读者:中国的孩子乃至成年人并不缺少鲁迅羡慕的英国式沉着、德国式粗豪、俄国式雄厚、法国式漂亮、日本式聪明。但为何人性的亮点一一熄灭?在社会法治和民间道德层面恐怕都有迹可循。

●高校开设创意写作专业受学子追捧

近日,几道北京大学2014年“创意写作”研究生的招考试题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眼球。那么作家能够靠专业训练培养出来吗?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本刊顾问樊星说:“创意写作实际上就是创作。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写作课程,不是填塞模板、应付工作。创意写作不仅要求学生赏析、研究,更重要的是进入实践、进行创造。这一专业在美国英国有着悠久传统,而在我国尚属新兴专业,近年来在各高校纷纷出现,受到越来越多学子的追捧。举例来说,比如老师讲授鲁迅的《狂人日记》,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不是简单地写一篇读后感,而是充分吸收鲁迅的写作技巧之后,‘照葫芦写出一篇类似的‘日记”。作家方方表示,虽然写作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旁人不用插手。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或文学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名师手下出高徒,并非一句空话。”方方指出,通常情况下,大学邀请的都是真正优秀的作家,他们到学校传达真正的文学精神,以及其极具个人化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提炼招数和写作技巧,这些都可提供给校园中的写作爱好者参考借鉴,以减少自己去摸索和寻找的时间。

●浙江省成立全国首家网络作家协会

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日前成立,这是目前国内诞生的第一家省级网络作家协会。在当天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刚被聘任为浙江省网络作协名誉主席的作家麦家笑称这是个“自取其辱”的头衔,因为显得自己已经老了,“在这个江湖里你们才是英雄。我们建立这个平台是怕你们被人抢走,肥水外流,流落他乡,是把你们当作宝贝一样看待,但是宝贝也不是没有缺陷的,人无完人,希望你们的作品可以老辣一点。”据统计,目前活跃在国内的主要网络文学网站上的浙江籍作家和写手有900余人,出现了南派三叔、曹昇、燕垒生、陆琪、桐华等一批有影响的网络作家,他们的写作涵盖历史、玄幻、仙侠、穿越、言情、都市、悬疑、军事等当今网络文学主流类型,部分作品改编成影视、动漫和戏剧作品,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而随着《步步惊心》《甄嬛传》等一部部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作品热播,网络文学正如评论家邵燕君指出的那样,已经不再是年轻的网络一代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区域,正逐步成为“主流文艺”的“主阵地”。

●作家阿莹获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勋章

2013年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近日揭晓,著名作家阿莹先生凭借长篇纪实散文《俄罗斯日记》榜上有名。当契诃夫文学奖颁奖代表、欧亚作家联盟副主席施拉普诺夫先生专程从俄罗斯赶到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一枚由蓝底白字附章与金色奖章构成的契诃夫文学奖奖章佩戴在阿莹胸前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据了解,早在西安东郊一家由苏联援建的大型国防企业当青工时,阿莹就常在工余间隙津津有味地捧读俄罗斯文学作品。他说:“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文学宝库中,我对俄罗斯文学情有独钟,对契诃夫、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充满了崇敬。”2003年,阿莹出访俄罗斯。在处理完公务之余,他深入俄罗斯街巷小屋、树林河道、建筑遗迹等地,探寻这片曾经激情燃烧的土地,访问俄罗斯、书写俄罗斯,圆了自己多年来的梦。“红色的苏维埃情结,始终在我胸中挥之不去。”在俄罗斯的半个多月里,阿莹每天都将感悟记在笔记本上。回国后,阿莹将这些感悟整理、修饰,散文集《俄罗斯日记》就这样应运而生。

●格非称我们很多作家已经严重脱离生活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的“新民说文化沙龙”日前在京举行。著名作家格非在沙龙上坦言,我们的作家很多正在严重地脱离生活,“对社会上发生的重要的事情作家们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洞见可能还比不上某些官员网上公布情书。我们如果跟生活的那种非常具体的关系切断了,这个作家的生命就基本结束了。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半个,而是普遍发生在中国当下的作家身上。但是不是没有好作家,这一点我不完全赞同。”格非认为,大学里知识分子分成两类:一种就是做学问的人。传统做学问的人比较的是谁的学问比较大,谁知道的知识多,这在某种意义上变成“炫博矜奇”的一种夸示、一种炫耀:我有资格教训你,我懂这么多。这么一来,在知识界慢慢就形成了两个后果:从不反省自己;对真正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他就会背书啊,引经据典,什么都会,而真正对现实出现新的问题毫无办法。今天的社会复杂程度,出现的问题之多,思想层面的交锋之激烈,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第二种角色是作家——知识分子里面的作家,“我个人理解,作家就是观察者——你对于这个现场、现实有没有非常切己的观察,这是区别好的文学和不好的文学的关键。”他以门罗的作品为例,“门罗的小说写得确实不好,我不太喜欢她写的句子,描述方式也不好,我觉得她不是普鲁斯特意义上的特别有才华的作家。但是她特别棒的是,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观察者,她观察到了这个社会里面非常重要的,或者说非常隐秘的部分。”endprint

●苏童认为作家相信自己的天赋是可笑的 作家苏童与文学评论家王宏图对谈录的全新修订版近日出版。在这本书中,爱好苏童文学作品的作者可以看到苏童的很多真实的心声。比如在谈到“作家是否有天赋”时,苏童说:“说到天赋,我相信天赋、个人能力这类东西,但不迷信它。事实上一个作家如果始终认为他有天赋,也有点可笑,这是别人的措辞。依我看,在写作中遇到更多的情况是相反的,怎么写得这么艰难?怎么就写不到你要的那个火候?你这个不中用的东西,你一点也没有天赋!”另外,在谈到“年龄”和“阅读”时,苏童表示,他发现许多身边的朋友在他们二十五岁前后非常爱好文学,“现在那些人已经都四十岁左右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当年的文学爱好者中间的大多数人对虚构的东西已不再感兴趣,好像是一种觉醒,也好像是衰老的象征。比如有个朋友告诉我,其实他现在最爱读的是菜谱!”

●魏微认为作家读书不能太专业

作家魏微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文学书籍,我早年读得比较多。最近七、八年读的小说相对较少,反而经常涉及一些社科、历史类的书籍。我读书也是一阵一阵的,如果某段时间不需要写作,读得就会多一点。如果正在写作,就少读一点,通过阅读寻找文字的灵感。我把读书当成一件事情来做,是从当作家开始,但不能说我就是系统地读书了。我觉得写小说不是做学问,作家读书没必要太系统化。对于那些经典的作品,需要或多或少地有所涉猎,但不需要每本都读,只需要找自己感兴趣、有感觉的作家来反复读。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后,作家读书不能太专业。放宽阅读面对于写作是一种调整。如果你几年不读文学书,读些其它门类的书,再回过头读文学书,对于文字的新鲜感会重新出现。如果你长年读文学书,在这个行当里时间太长了,反而会感到麻痹。从四五年前起,我喜欢读一些重新再版的老书,例如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还有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等等。我通过这些书了解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它们看上去特别有感觉。《光荣与梦想》讲的是美国断代史,它的作者是一名新闻记者。1980年代出版的时候,这本书影响了一代青年,译文也很棒。再比如爱伦堡的回忆录把二十世纪欧洲的历史和文学家、艺术家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我现在喜欢看回忆录一类的书籍,不怎么爱读纯学术性的书籍。

●韩少功称严肃文学有很多也是垃圾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周末报系承办的“中国文化原创榜暨年度精英颁奖典礼”于2014年1月在天津环亚马球会酒店隆重举行。原创虚构类图书奖获奖嘉宾韩少功接受采访时称:“严肃文学和流行文化或者说流行文学没有严格的区分。很多严肃文学也会变得流行,比如古代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但是流行文化也有高下之分。比如有朋友问我你看过《我的极品女上司》吗,最近在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小说。我没有看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的确还是需要写辨识能力。当然,严肃文学有很多也是垃圾。所以这都是没有清晰界限的。”

●张宝瑞第30部长篇《航母:十万火急》出版

著名作家张宝瑞创作的长篇小说《航母:十万火急!》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创作出版的第30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文革”手抄本小说《一只绣花鞋》的续篇。故事写的是1966年春天,苏联著名航母专家瓦西里在北京东单土地庙下坡家里离奇死亡,中共第一神探龙飞判断为他杀,由此展开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谍战故事。瓦西里上世纪五十年代来中国,和年轻漂亮的中国女医生夏一琼相恋,当六十年代初期大批苏联专家撤走时,他为了爱情毅然选择留在中国。他当时正在秘密研制一种新型航母,研究成果也没有交给中国。瓦西里死后,他的航母研究成果成为台湾梅花党、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克格勃、日本情报机构等情报机构追逐的目标。夏一琼通过阅读大量瓦西里留下的俄文文稿,终于帮助龙飞悟出瓦西里写的日记标题“抬头见喜”的重要启示,在四合院老槐树的喜鹊窝里,找到瓦西里埋藏的一个小木盒,盒内藏有他的航母研究成果。谜底揭开,悬念又起。

●秦文君《王子的长夜》获中国出版政府奖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揭晓,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王子的冒险系列”之《王子的长夜》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正式奖。秦文君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卓有建树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原创儿童文学道路一直走得很坚实,《王子的长夜》反映了生活的复杂性,有着波澜起伏、变化多端的情节,有着一部优秀的作品所具有的特质,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温暖、轻松纯净而又深入心灵。故事中的四年级男孩“王子”极具代表性,他的基本生活内容与价值地位非常典型地代表了这一代孩子的存在状态。王子在书中经历了一次脱离父母的勇敢历程,带领读者深入地探索孩子在成长中所遇见的心灵上的现实问题,给他们指出一条通向成长的秘密通道,那就是爱心、勇敢和担当。“王子的冒险”系列是秦文君进行题材转型的尝试之作。作家以一个神秘紧张的冒险故事,旨在告诉当下的孩子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勇敢和承担责任。丛书第一部《王子的长夜》获201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图书,入选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并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高度评价。第二部《王子的奇境》带领小读者继续展开奇妙的冒险旅程,故事讲述妈妈消失不见了之后,姥姥变成了一棵古树,而王子的好朋友石磊、小玛丽、石月,还有菜头也都意外失踪了。王子决定踏入迷人巷,找回爸妈,变回好朋友,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去行成人礼。

●严歌苓新作《妈阁是座城》讲述赌徒生活

近日,著名作家严歌苓新作《妈阁是座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严歌苓1986年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迄今已出版《第九个寡妇》《白蛇》《扶桑》《赴宴者》《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多部长篇小说作品。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七种语言在世界多地发行,其中《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妈阁是座城》是严歌苓《陆犯焉识》后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阔别文坛两年后强势回归之作。此次,严歌苓选取了一个读者耳熟不能详的特殊题材,以2008-2012为故事发生的时间段,以赌城“妈阁”为背景,描写了游走于赌场内外、靠追债讨生活的女叠码仔梅晓鸥和三个男赌徒——北京的大房地产商段凯文,木雕艺术家史奇澜,及梅晓鸥前情人、原国家某部委科技人员卢晋桐之间的故事,将文学的笔触深入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之中,让读者看见丰富的城市记忆和芜杂的人性底色。《妈阁是座城》是一部充满悬念、剖析情感与人性的小说。它延续了严歌苓故事节奏跌宕起伏,语言文字干净利落,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场景描摹极具影视化的叙事风格,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冗长啰嗦的叙述,小说一开篇就直接进入梅晓鸥与三个赌徒的爱恨纠葛,然后是一波一波出人意料的转折。小说描写当代社会的物欲,批判人性的缺点,但它完全没有停留在批判和揭露上,而是写梅晓鸥的情感历程,将浓墨重彩放在了“爱的救赎上”。严歌苓的笔下永远有一种超越文化冲突的坚韧的诗意,让读者从冰冷的深渊去探寻人性的微弱光亮,“一步步走进有光的所在”。这是作为女性作家的特质,也是这部小说最温暖和感动读者的地方。导演李少红、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出版人张立宪等嘉宾都给予了《妈阁是座城》极高的评价。endprint

●辛波斯卡《我曾这样寂寞生活》出版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首本诗歌集《万物静默如谜》横扫2013年中国各大好书榜后,第二本辛波斯卡诗歌集《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日前刚出版,便虏获了诸多中国读者的心。出版方浦睿文化表示,该书也是纪念这位享有“波兰萨福”“诗界莫扎特”美誉的诗人逝世两周年。辛波斯卡擅长以幽默、诗意的口吻描述严肃主题和日常事务,以诗歌来回答生活。在《我曾这样寂寞生活》中,诗人用机智、迷人的声音与语调,诉说了对家人的怀念与赞美、对世间种种生活的爱、对消逝的时间与国度的迷恋、对日常生活和万物的诗意描摹,隐隐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此书特邀诗人胡桑作译,收录了《告别风景》等80多首隽永诗作。“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这么写道。

●诗体译本《莎士比亚全集》将面世

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采用诗体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10卷本。这套由莎学专家、著名翻译家方平先生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将会是整个华语世界唯一的诗体译本,受到广泛关注。莎士比亚戏剧的原貌就是诗剧,采用诗体翻译将使得译文在语气、节奏感上都更加接近莎翁戏剧的原貌。另外,《江城》、《寻路中国》的作者何伟的新作《奇石》,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伦·约翰逊·瑟利夫的自传《前途无量的孩子》,《植物的欲望》作者迈克·波伦的《为食物辩护》和《食物法则》等,也将受到读书界关注。

●村上春树新小说因扔烟头情节遭抗议

据日本媒体报道,就日本北海道中顿别町6名町议员对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乱扔烟头描述进行抗议一事,村上春树昨日表示歉意,并表示有意在小说出版单行本时对作品中出现的中顿别町地名进行修改。这篇题为《Drive My Car》的小说发表在月刊杂志《文艺春秋》2013年12月号上。一名来自中顿别町的女司机将点燃的香烟扔到车窗外,主人公见状便想:“可能在中顿别町大家一般都是这么做的吧。”正是这段描写引起当地6名町议员的不满。针对上述事件,村上春树日前通过《文艺春秋》称,“我十分喜欢北海道这片土地,也去过很多次。我多次在小说中以北海道为舞台,甚至还参加过佐吕间湖的马拉松大赛。因此对我来说,本是满怀亲切感来写这回的小说,结果却发生了这样的事,若因此给在此居住的人们带来不愉快的话,我深表歉意。因为以前就喜欢中顿别町这座城市,在这回的小说中也描述了这座城市的事宜,但以后不会给各位带来麻烦,发行单行本的时候会改为别的名字”。

●门罗与阿特伍德视频交谈写作与往事

日前,身在温哥华的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和身在多伦多的阿特伍德,通过谷歌“Hangout”平台进行了一次视频聊天,纽约百老汇的Symphony剧院对这两位加拿大顶级女作家的对话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两人视频聊天间隙还举行了朗读活动。整个活动持续了20多分钟。相隔几千英里的门罗和阿特伍德在屏幕上相聚。屏幕上的门罗一开始有些紧张,对技术也有些陌生。她过去的写作始终围绕着小镇人物,那些人物都比较“土”,科技与她本人以及她笔下的人物都有点距离。稍后出现的阿特伍德,写作路数则比较宽,这些年几乎成了科幻作家。两位老太太均一头白发,看上去精神都不错。在简短的对谈环节,阿特伍德主要负责向门罗发问。她们还一起回忆起两人刚刚进入文坛的日子。阿特伍德与门罗是多年好友,她们都是从加拿大CBC广播节目出道,两人的友谊始自1969年,当时门罗的小说集《快乐阴影之舞》与阿特伍德的诗集《循环游戏》一起出版,那时阿特伍德还常借宿在门罗家的地板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