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课堂洋溢生命活力
2014-05-26周银芝
周银芝
内容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能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情境 创设 课堂 生命活力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要尽量为儿童创设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
语文课文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蕴蓄的内涵和诗意,接受人文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凭借情境,突破课文重难点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录音、影视等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得到情感陶冶。
1.借助图画想象。出示圆明园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圆明园的大概方位及其周围小园的分布,体会对“众星拱月”的理解,再远观图画,分辨哪是“月”,哪是“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图想象,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壮观。
2.借助音乐想象。学习第三自然段,在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配上音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通过相互交流,领略了圆明园景观的辉煌。
3.借助影视想象。“侵略者是怎样毁灭这座艺术宝库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教师用低沉悲愤的语气作“旁白”,放映电影《火烧圆明园》中侵略者“抢掠”“毁坏”“放火”等片段。然后让学生说侵略者是怎样毁灭这座艺术殿堂的。此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而言是火种,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有效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加深了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认识。
二.创设连续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
情境教学要注意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的脉络以及语言动作,创设有序的连续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理解和运用课文语言,激发潜在的智慧,并在其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的情感。
例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连续的情景:带学生去公园欣赏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荷花,想象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在连续完整的情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感。
1.闻荷花。“我”一走进公园的大门,能闻到什么呢?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体会荷花的香气袭人,体会“我”看荷花的情之迫切。
2.看荷花。闻到荷花的清香,自然会迫不及待地想看荷花。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景色,再读喜欢的句子,最后把喜欢的景色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说看到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从“挨”“挤”“碧绿”“大圆盘”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荷叶的长势很美。
有的学生说看到了荷花总在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可以感受到荷花蓬勃向上、迫不及待的生命力。
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各种姿态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想荷花。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情景。
4.演荷花。教师演荷花,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小动物和荷花尽情地玩耍,尽兴地交流。
整节课,学生始终沉醉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情绪非常热烈。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利用阅读形成问题情境。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优秀的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教给学生感知教材内容的方法,学会阅读,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明确主次关系,具有层次感,培养学生的多面思维。
2.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形成问题情境。我们的语文教材,很多作品中作者都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矛盾的句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如词语意义矛盾、前后逻辑矛盾、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等。
3.用新颖形式形成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以至厌倦,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一些新颖的形式来形成问题情境,那么,效果会好得多。
(作者单位:甘肃通渭文庙街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