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角度浅谈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14-05-26周云亭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文化

周云亭

摘 要: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包含三个原则:目的法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译本的预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译者的翻译目的及其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等因素影响。儿童文学的翻译也不例外。阅读是儿童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儿童读物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应注意译作对儿童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经验、文化背景和年龄层次等的适应性,使其能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译作中感受乐趣。《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本文从功能派的三个原则出发,针对文化因素的影响对译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原则;儿童文学;文化

一、功能目的论的概念及核心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又称目的学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该理论指出,“翻译是创作使其发挥某种功能的译语文本。它与其原语文本保持的联系将根据译文预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体化。翻译使得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障碍无法进行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翻译出来的译本有一定功能;二是译本与原文本持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由翻译目的决定;三是翻译须化解客观存在的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有三个原则:目的法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语言必须连贯通顺,且读者或听者能依据上下文推断原文意思;忠实原则强调语际连贯,即译文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程度则受翻译目的、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等因素影响。该理论总的原则是:“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这种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译本接受者即读者的文化背景制约”。

二、从文化角度浅谈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1.属于儿童的文学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自然地把它的美传递给读者,而这种来自文学作品的独特美感则有赖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因此,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要注重的不仅是传递原文信息,更要注重信息传递的恰当途径。即译者要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而这个点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原作、读者和译者各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每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写作意图,因此译文应依赖于原文并与之相联系,充分展现原文在结构、类型、艺术、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作品翻译的一般性目的是为更多人所接受,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考虑目的语读者对译作的可接受性。

儿童文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主要是由其阅读对象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人一生中求知欲最为旺盛的阶段,儿童时期所接受的事物、知识等对世界观的形成乃至对其成长也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但儿童自身又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关注并帮助儿童成长——正是这种以儿童为本的独特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儿童单纯善良,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活泼好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等特点。针对儿童的阅读特点,儿童文学在兼具趣味性和惊险性特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以寓教于乐为目的,以善良、勇敢、诚实等为主题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同时也肩负着知识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任。

2.文化因素

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是影响特定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作为译者,不仅应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也应对原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有全面细致的了解,通过对比找出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才能进而在翻译过程中拉近两种文化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使译文读者准确地理解原著,而且也体现出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意义。

翻译《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张友松先生说过:年龄、身份、习性、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同的人物,各有其特征。他们的外貌、语言、举动和表情,在译文中都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才算是真正地忠于原著,光在字面上死抠是不行的。因此,他用东方人的眼光来审视西方文化,而后再用适合中国人阅读口味的文字介绍出来,做到了“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语)。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经常借以特指代泛指或以泛指代特指的方式来缩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而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更应时刻考虑各年龄段儿童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

Mr. Walter said:“And you never can be sorry for the trouble you took to learn then; for knowledge is worth more than anything there is in the world;…”

华尔特先生说:“你费了那么多脑筋把这些经文背熟,一辈子也不会后悔的;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呀;……”

书中出现的这句俗语大家都很熟悉,而且这话从作为主日学校校长的华尔特先生口中说出来也显得非常贴切。译者巧妙地把文中校长教育学生的方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华尔特先生看起来就像是一位正在谆谆教导顽皮学生的传统的中国教书先生。这一点非常贴近中国小读者的生活,使得译文生动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

可见,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不是对原著进行简单的内容传译,而是在不同环境下话语实践的一种表现。译作既不能脱离原著的文化内涵,也要满足特定读者群的文化审美需要。

三、总结

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翻译入手,结合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译本,从文化角度论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应注意译作对儿童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适应性,使他们能够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译作中得到乐趣、收获知识。

参考文献:

[1]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2] 马克· 吐温著,张友松译. 汤姆·索亚历险记[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3]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魏先军. 从翻译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汤姆·索亚历险记》张友松中译本[J].

[5] 涂琛,王家芝.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汤姆·索亚历险记》译本对比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 30(1)

[6] 罗霞.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谁远谁近?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