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尝试
2014-05-26林卫萍
林卫萍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学习语文的要求。适应新课改,体验新理念,研究新教法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合作教学 自由组合式 学案总结 校内外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学习语文的要求。适应新课改,体验新理念,研究新教法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尝试的初衷
高中的一堂语文课改变了我对语文的看法。那时我是一名学生,一次老师分析完《孔雀东南飞》,忽然在我们学生看来很随机地提出一个问题说是想要和我们一起探讨:刘兰芝既是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好媳妇,那婆婆为什么要赶走她呢?这个问题马上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说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兰芝没生孩子,犯了大忌;有的说焦母看上了比刘兰芝条件更好的东家之女;有的说刘兰芝心灵手巧,显得婆婆无能,面子上过不去;有的说焦母怕儿子与刘兰芝感情太好,对母亲不孝顺……听着我们的回答,老师最后很有保留的说了一句话: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可能也都只从一个侧面来说。或许这篇文章就是要用这种极端的素材来表现封建家长极其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地压制青年的本质,这就是文学……
这堂课给我的印象太深了,那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让我至今回味,今天我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在这种气氛下受益。
二.论题的理解
语文是本民族文化的载体,审美的情趣都包含在语言中,语文能给人以灵魂。但在一段时间里,人们过分强调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把语文切割成一百多个“知识点”,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走向“标准化”的死胡同,阉割了语文学科的生命力,造成了“学生不读书,老师我演戏。悠悠十二载,腹中空如洗”的景象。坐而论道,口诛笔伐究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破”重要,但“立”更为重要。立才是建设性的,开拓性的,毕竟新时代需要新方法。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把此作为语文最高目标。“合作教学”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把知识寓于合作中,努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语文合作教学关键在于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假想与真实中交融,满足对社会的好奇心,敢说敢学。
在教学探索中,笔者有意识进行了合作教学的尝试,希望将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的小组讨论形式更深一步,让学生在各种较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灵活地运用各种基本技能,手口脑同时工作,培养机智、敏捷、想象、创造等好习惯,拥有活泼、愉快的情绪,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三.教学的合作
(一)教学前,教师在点拨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切实做好准备。即在预习中学会寻找最有效的信息,“完善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第一遍的阅读中是记叙文体的,懂得明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说明文明白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议论文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如果我们把这看作合作教学中最初的“放羊”的话,那么这一环节就是教师“别有用心”地把学生放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呼吸最早、最新鲜的自由空气。
(二)教学中,最大空间地让学生自由想象,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独立性。魏书生老师就这样说过:课堂能让学生自己说的,老师就不要多讲。记得一次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当分析到“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时,有一位学生认为本句应改为“负者休于树,行者歌于途”。单就这一环节而言,学生在赏析课文中能主动提出问题,课堂已出现令人激动的开放性格局。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因为,负者背着东西走累了需要休息,行者在走路的过程中被景色迷住了,情不自禁地高歌一曲,所以改一下,更合情理。当时还未等我开口,另一学生马上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欧阳修此时的“歌”“休”二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负者为什么还能歌?行者为什么要休?我认为,是他们被醉翁亭的优美景色所感染。负者因而忘记了劳累,行人因此要坐下来细细地赏景,所以我不认为欧阳修写错,相反认为他写得很好。那么这时做为老师,我们一句未发,学生其实已经通过自己的智慧把这句话所有的理解都弄透了。其实合作教学就是这样,师生的情感交融常常能在不刻意中暴发出思维的闪光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四人小组式合作,自由组合式合作的方式。
1.四人小组式合作
四人小组式合作一般用于阅读课堂,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把握一定的提问技艺,提出话题,由同学讨论(最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思考),而后适时点拨,以求豁然开朗。如教授《出师表》时,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诸葛亮被大多数人视为“忠”的代表,你们有何不同看法?课堂上议论纷纷:有学生竟然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挑起了诸葛亮的“刺”。有人认为他愚忠,只因为刘备的知遇之恩便对昏庸无能的刘禅死心塌地,这对当时的国家社会毫无益处;有的人认为他并不见得高明,当时刘备的势力最弱,缺乏统一全国的实力和才能,而他却选择了刘备放弃了最有希望的曹操。这些看法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至少反映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头脑来理解人物,获得独特感悟,张扬了自我的个性。除此以外,在初三的教学中,适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四人小组讨论试卷出题的规律,也就是教师先用一课时将以前有关考试的题目汇总印发给学生,请学生评议出最喜欢的题目并说出道理(实际是让学生从中找到一些出题的规律)。再请小组出题,小组间互相保密,佳者入选期中模拟试题。当然四人小组式合作还可用于课堂竞赛等诸多方面。
2.自由组合式合作
自由组合式合作可以用在比较宽松的作文训练中,任选两节作文专项训练课,给个主题诸如:我们 人是好友(空格处填数字)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团团围坐,不拘小节,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交流中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介绍完整,有真情实感,若幽默更好,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这样我们可以打破学生对作文的固定思维模式,以更新颖更贴切学生的方式完成同样的教学目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学后,更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合作进一步延伸。实践中,笔者认为让学生进行学后的学案总结是一个不错的合作方法。所谓学案,就是学生学习一篇具体的文章或一种文体后,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自己总结出有关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中的思维火花。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老师课堂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的再生产过程。此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a.归纳法。即把文章的精髓用三言两语归纳出来。b.备忘顿悟法。即学生都记下备忘的课堂思维火花。因为这是老师和学生超越课文而提出的创见,是较深层次的发现学习。这种类似直觉的东西更立体地让老师和学生直接获取真理,比如初中课文《驳“实惠”论》,学生学习中会提出很多的反面说法,这时就要记下当时反驳的说法,以提高学生对课文观点的认识。
课堂前后,我们以一些可见的形式完成与学生间的情感、智力和思维创造上的合作,在这当中,我们通过平和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增加他们的成功感。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将语文教学立体化,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的合作延伸,将语文的教诲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校内外实践合作。
寒暑假学校常常组织夏令营形式的课外活动,假拟语文组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征得校长室同意后,争取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举办三天的“语文夏令营”,请学生会以筹备小组的身份筹划一下工作安排,包括:申请书、活动计划、聘请书、海报或启事、开营式发言稿等。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大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注意到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达到语文夏令营的预期目的。另外还可以在放寒暑假之前,做一个项目总动员,如图书城调查记,超市风景线,学生心理调查,中国电视透视图等,让学生自作调查,自己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以上,是笔者在语文合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总想以此让语文课堂立体,面向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学有所得,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原创力的美好生命,惟愿我们的智慧,启迪学生自由选择,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十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