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16则

2014-05-26

文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作家文学小说

新闻一束

●第五届《小说选刊》奖在京颁奖

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李唯的《暗杀刘青山张子善》、马金莲的《长河》、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获得中篇小说奖,毕飞宇的《大雨如注》、王蒙的《明年我将衰老》、蒋一谈的《透明》获得短篇小说奖,王妹英凭《一千个夜晚》获得新人奖。自2009年以来,《小说选刊》与茅台集团携手合作,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评选活动。这项评奖活动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不仅在文学界深受赞誉,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一些年轻的作者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扶持。据主办方介绍,本次评奖的获奖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作家,所遴选出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可以看做2013年度我国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缩影。它们有的在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中建构了新的空间,有的以人物的悲剧命运展现时代沧桑,有的蕴含着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热爱,无论在乡土还是城市、现实还是历史、社会还是人心等叙事维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退休保管员10年出版四部长篇

很难让人相信,现年63岁的退休保管员郭礼兴,近10年来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四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日前,郭礼兴的20万字长篇小说《中国母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慈爱贤惠、坚韧不屈的中国普通母亲形象。郭礼兴,1951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1975年到郑州航院食堂科当保管员直至退休。老郭这一生别的爱好不多,却疯狂地迷上了写小说。出生、成长于豫北农村的他最善于农村题材,1984年,他开始在报纸上发表短篇小说和诗歌,2006年,写出长篇小说《雾》。近几年来,他仍然笔耕不辍,出版长篇小说《乡村风韵》《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后者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奖。郭礼兴不会用电脑,每天坚持用笔在纸上“爬格子”。正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激情、对于豫北农村的热爱,让他的笔下诞生了一部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长篇小说。

●美国人推出第一部汉语教材

《广东方言读本》是美国人出版的第一部汉语教材,也是在中国写作完成的第一本练习广东方言的实用手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教材尚无固定的中文译名,日本学者曾使用《广东语模范文章注释》、《广东语句选》等译名,恐怕还是称为《广东方言读本》比较合适。《读本》的主编者裨治文(E.C.Bridgman)是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于1830年初抵达广州。早在1835年,他就有意要编写一本汉语教材,后于1837年开始动手,第二年完成。《广东方言读本》于1841年在澳门出版,大8开本,693页,是美国人有史以来最早的汉语教材。为了表彰裨治文的这一大贡献,纽约大学在同年授予他神学博士学位。在裨治文之前,最早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也因其编写的《华英字典》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时间是1817年。19世纪的传教士最早往往是凭借语言学的业绩而得到学界承认的。裨治文之所以要编写《读本》,是因为想学广东方言的外国人日渐增多,但自1828年马礼逊的《广东省土话字汇》问世以来,“一直没有其他有价值的工具书出版,对这一方言的忽视显然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中外交流”(《前言》)。作者的意图不仅在于帮助读者学习广东口语,也在于帮助他们获得有关中国的各类信息,将语言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学数据库诞生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一期)成果演示会”最近在中国文联举行。此次建成的数据库,录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资料4905本,8.878亿字,形成TIF、PDF、TXT三种数据格式,文字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该工程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11类口头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级分类,计神话8085篇,传说111666篇,民间故事160373篇,民间歌谣272917篇,史诗1424篇,民间长诗2248篇,谚语518660条,谜语21331条,歇后语64555条,民间小戏850篇,民间说唱2891篇,总计1165000篇(条)。此次数字化工程还制作了检索发布系统软件,在演示会现场,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对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大大提高了查询资料的效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说:“这一工程的字数超过四库全书,堪称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学数据库。可以说,现在我们已拥有一座文学大山——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巍巍的文学大山。”

作家声音

●格非称文学教育需要作家参与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日前携最新散文与评论集《博尔赫斯的面孔》到“思南文学之家”与读者见面。这一新作可以看成是格非“文学公开课”的纸面版,从中可以读到他对列夫·托尔斯泰、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他对小说叙事、小说传统等文学话题所持的观点。格非透露,这些文章的原型是自己历年来在华东师大、清华等高校教授文学赏析课程的讲稿,又经过重新打磨而成,其中蕴含他近十年来读小说的心得。格非坦陈,当老师的头10年,他为此非常痛苦和困扰,辞职的念头时时冒动,因为很多人以为他是专业作家,他也想干脆去做专业作家算了,或者长期请创作假。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他适应了。“我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写完一个长篇后,搁笔,花两三年时间去做个学术方面的研究,换换脑子,读一些理论方面的书,写点小文章。等你在学术当中沉浸得有点疲惫感的时候,又会挑动起创作的欲望。”谈到现在有越来越多作家在创作之余从事文学教育和写作人才的培养工作,格非认为,文学教育不仅需要文学研究者总结心得、提出规范,还需要作家的直接参与。格非说:“作家们上讲台还有一个好处是,与学生交流能够获得相对真实的文学氛围。”这是他本人的感受,学生读过作品后的直感往往很准确,这让他感到愉快。endprint

●叶兆言称历史言说是我端给读者的一盘菜肴

作家叶兆言最新长篇小说《很久以来》在《收获》杂志新年首期刊发。在这部从汪伪政府成立一周年开始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的小说里,叶兆言通过两个南京女性的童年、少年、恋爱、死亡,串联起民国、“文革”、当下的历史进程。在他去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一号命令》中,时间起讫点也是从民国至“文革”。通过这两部小说,叶兆言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言说。为什么要反复言说历史,在叶兆言看来,这与自己的小说观相关,“历史跟现实是分不开的,历史就是一种现实,现实也是一种历史”。但他同时也强调,这样的言说,更多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对历史的关注,“我没有过多的强调历史,我只是将历史作为菜肴来做,把菜肴做得精致一点,让读者吃得好一点,让读者对它有兴趣然后对历史进行关注。我希望我和读者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我从来没有那样的野心,想要以自己的小说去启迪读者。我的小说就是和喜欢文学的人一起共同回忆历史,共同去探讨这个话题。”

●阎连科认为政治是文学大餐的小菜

作家阎连科日前在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记》及姊妹篇《复明症漫记》中文版首发式上说:“这本书给中国文学带来另外一种思考,你忽然觉得再也没有一本书对民主、对自由、对政治如此地直接介入。中国作家往往会逃避政治、权力、民主与自由等字眼。甚至我们会觉得谈论、写作这些都是不够文学的。但《复明症漫记》告诉我们,一个作家的能力、文学性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胆量去面对政治和把握政治。你有没有能力写到文学高于政治、大于政治。写作没有题材好坏高低之分,最终要看你能把它写得多高,写到什么境界。”在阎连科看来,中国作家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不成文的共识,每个作家面对政治时都认为那就不是文学,“《复明症漫记》再次告诉我们,政治也是文学这盘大餐中的小菜一碟,你能否把它做成好菜,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能力。我们中国作家,今天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万方称敏感是写作的必备素质

写过《空镜子》等知名作品的作者万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写作需要敏感和悟性,这是写作的基础。万方从小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她的内心成熟得比较晚。她觉得人的开窍,有时就像蒙在鼓里的秘密,很难自己说清楚。她是到了四十岁以后,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多事情。她说:“实际上只有有了这种敏感和悟性,才能达到‘难得糊涂的心态。‘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从小就一直看见却一点都不懂。后来,慢慢地明白了。可是真到了提笔写作的时候,又不能糊涂,而且还得心里清清楚楚的。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来说,有了敏感和悟性是有很大益处的。如果泛泛地说,敏感本来并不是一件好事,过于敏感,肯定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苦恼。但是我既然选择了以写作为职业,敏感又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宽容,自己就多一分快乐。”万方通过写作不断地升华自己的内心世界。她在生活中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这个准则左右着她的为人处世。她笔下的人物有各种优点,同时又有各种不同的缺点,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她从来都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而且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这种包容的态度,不但她自己确实从人生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且通过作品给读者和观众提供了体会和感悟的可能性。

作品信息

●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出版

已故台湾作家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近日结集出版,书中收录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贵手稿。据该书编辑林妮娜介绍,三毛尚有部分当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未被收录进“三毛全集”中。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宪仁和台湾一位小学老师林幸仪合作,整理出三毛近九十篇未结集的文章。并在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之际,特地从这些散佚作品中挑选出近三十篇编辑成书。《你是我不及的梦》收录的文字,大多发表于当年《中国时报》、《联合报》,以及《皇冠》等著名刊物,横跨三毛整个创作时期。既有三毛旅居海外生活的趣闻记录,又有对丈夫荷西、友人的追忆,如描写台湾名人蔡志忠、林怀民、林复南、张拓芜、高信疆等友人。

●麦家《解密》英文版在英美同步上市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英文版,于日前在英美同步上市。小说描述一位中国数学天才在特殊历史年代的破译生涯,在推出前夕受到英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肯定,市场行情看好。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说,从一个视角解开了“麦氏悬疑”成功走进海外市场的“秘密”:世界性的畅销题材加上恰到好处的中国特色。题材对路是最重要的一步。“麦家的小说聚焦谍战、破译、秘密,描写个体的人在这种高度压力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 畅销题材。”张颐武认为,“加上麦家所具有的出色的写作技巧和独树一帜的叙述特色,使他的小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情节紧张诡奇,这些特质强烈地吸引国外读者。”海外媒体的报道验证了这个说法,认为抱着猎奇心态的西方读者,可能会从麦家的作品中发现,中国式的悬疑故事同样让人欲罢不能。美国《纽约时报》曾刊出标题为《一个中国谍战小说家笔下的秘密世界》的麦家专访,开篇便道出了《纽约时报》对麦家怀有浓厚兴趣的理由——“他在作品中所描述的秘密世界,是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所知的,外国人更是一无所知”,并援引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的评论:麦家的小说艺术风格“混合了革命历史传奇和间谍小说,又有西方间谍小说和心理惊悚文学的影响”。此前《华尔街日报》推介英文版《解密》时称,“从故事一开始,就让读者不得不参与到密码的破译中去”。

●金宇澄《繁花》将登话剧舞台

近年来大热的长篇小说《繁花》在影视、戏剧改编方面迈出大步。作者金宇澄日前透露:话剧版《繁花》初步编剧方案已出台,将按戏曲“连台本戏”的思路,把一本《繁花》做成4部话剧,分别围绕“上只角”“下只角”“男人”“女人”4个角度展开故事。金宇澄笑称:“这样可以把编剧的压力分散开,否则他们一直在发愁,小说的内容太多了,像上海人包馄饨,馅大皮小,一台话剧怎么包得进去。”他还透露说,不排除上演时搞些“新花样”,譬如在一座剧院的4个小厅里同时演这4部话剧,“观众想看哪部,就走进哪间小厅”。另外,对于读者关心的影视剧改编话题,金宇澄也松口承认,原籍上海的著名导演王家卫有意购买版权,已经与他当面谈过数次。据金宇澄描述,王家卫表示除了要拍摄《繁花》电影版之外,他还打算以“美剧”的形式筹拍《繁花》电视剧版,“剧中人都讲上海话,配字幕”。不管最后成不成,这个表态让金宇澄很感动。endprint

●新版《文化苦旅》微信上开卖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最近把自己20多年前出的《文化苦旅》作了增补和改写,推出了新的版本。而和之前所有的书都不同的是,余秋雨的新作不仅将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上销售,还将放在微信上销售。余秋雨也因此成为“微信售书”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新版《文化苦旅》日前正式在微信“精选商品”中亮相。虽然售价尚未公布,但应该比实体书店便宜,和其他网络书店的折扣相当。而且此次“微信售书”新书上架的时间比其他书店都要早,大有志在必得之势。余秋雨一向不用手机、不上网、不看报刊,但他此番微信上卖书,让读者不免觉得他其实对新事物依然保持着敏感。据悉,这是余秋雨和新版《文化苦旅》的出版方时代华语公司、微信方面数月“密谋”的结果。之所以选定《文化苦旅》打头炮是因为该书的读者与微信的用户有重合的部分。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现在的微信用户,是看着《文化苦旅》长大的。

海外文坛

●英国首届福里奥文学奖短名单出炉

福里奥文学奖是英国新近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面向全世界用英语创作并在英国出版小说的作者。根据该奖创办人安德鲁·基德的说法,获得该奖的作品应该能够“流芳百世”,成为未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著。近期,首届福里奥文学奖的短名单已经出炉,入围短名单的作家作品分别是:安妮·卡森的《红色续传》、阿米蒂·盖格的《施罗德》、简·加德姆的《最后的朋友》、肯特·哈鲁夫的《祈福》、塞尔吉·德·拉·帕瓦的《赤裸的怪异》、乔治·桑德斯的《12月10日》、蕾切尔·库什纳的《喷火器》以及艾米尔·麦克布莱德的《女孩是件半成品》。福里奥奖的评选过程有别于一般的文学奖。首先是一个由一百多名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的“学会”,今年的“学会”中包括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彼得·凯里、A·S·拜亚特、库切这样的文学大师。每位成员提交一份自己心目中当年排名前三的作品,然后排序,排名前六十的作品将被送到从“学会”中随机挑选的评委手中(为了避免徇私,当年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将不会被选为评委)。

●JK·罗琳第二部侦探小说将面世

据英国媒体报道,《哈利·波特》系列之母JK·罗琳将在今年夏天推出第二部侦探小说《蚕》,新书的出版日期暂定为6月19日。有趣的是,尽管已经被世人所识破,罗琳仍将以男性笔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出版这本新书。罗琳称,“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将延续出版上部小说时的风格,尽量低调行事。“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在去年4月出版了第一部侦探小说《杜鹃在呼唤》,讲述一名叫做斯德莱克的退役老兵变身为私人侦探的故事。在低调出版了3个月之后,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就是JK·罗琳这个秘密就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所揭穿。据悉,用男性笔名写侦探小说的事,罗琳只告诉过很少几个人,其中就包括她的律师克里斯·戈塞奇。正是这位律师将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妻子的好朋友,而这位好友又将消息透露给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事实上,在出版后的前3个月,这本书卖出了1500本,销量平平。不过,“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就是JK·罗琳的消息一经披露,该书在亚马逊上的销售量猛增5000本,在几个小时内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罗琳说用化名写作让她有一种解放的体验:“能在没有被炒作和外界期望值的情况下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感觉十分畅快,并且用化名写作而得到的反馈,也让我感到愉悦。”据悉,《蚕》是《杜鹃在呼唤》的续集,仍将以斯德莱克这个退役老兵为主角。在这本新作中,斯德莱克将侦查一名小说家的谋杀案。

●上海古籍社推出朝鲜古典小说《九云梦》

上海古籍出版社日前推出“朝鲜《红楼梦》”《九云梦》简体中文版,该书将于近日上市。《九云梦》的责任编辑闵捷说,上海古籍出版社今年原本就准备推出包括《九云梦》等诸多朝鲜古典经典小说作品在内的《域外汉文小说大系·朝鲜汉文小说集成》丛书,稿件也已基本备齐。《九云梦》创作于十七世纪的朝鲜,被誉为“朝鲜的《红楼梦》”,是朝鲜汉文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志。作者金万重(1637—1692)是朝鲜显宗、肃宗时期的名臣。全书各处可以看到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影响。例如,《九云梦》之命名源自司马相如《子虚赋》,小说历史背景设置为中国唐代,叙述西域天竺国高僧六观大师的弟子性真与衡山卫真君娘娘座下八位仙女邂逅,彼此产生情愫,萌动凡念,于是被谪下界投胎,经历人生磨练。故事结尾,主人公晚年致仕就闲,与妻妾同登高台之时,六观大师陡然现身点化,性真惊觉独坐蒲团之上,新剃头发尚且蓬松,方知一世荣华皆为师父法力幻化而出的黄粱一梦。有研究学者认为,该书不少情节与汤显祖《邯郸梦记》有相似处,为朝鲜“梦小说”的发端。

●《纸牌屋》原著中文版上市

美剧《纸牌屋》第二季日前开播,其同名原著小说也由国内出版社引进并同步上市。《纸牌屋》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迈克尔·道布斯,他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英国政坛,被称为“威斯敏斯特的娃娃脸杀手”,先后担任政府特别顾问和撒切尔内阁的幕僚长。他于1989年开始写作,处女作即是《纸牌屋》。小说结合他自身在政坛摸爬滚打的经历,讲述了保守党党鞭弗朗西斯·厄克特本因未能如愿进入新任首相内阁,进而谋划报复首相,并不择手段上位的一段政治风云。小说出版后备受瞩目,并于第二年由安德鲁·韦恩弗德·戴维斯操刀改编成电视剧,在英国BBC电视台播出。2013年初,美国最大的网络视频租赁公司Netflix在其网站推出第一季美版《纸牌屋》,剧集邀请导演大卫·芬奇和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加盟,并将其故事背景移植到美国国会山。此度翻拍令《纸牌屋》小说再度升温。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家文学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