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2014-05-26李新东
李新东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如每天看的报纸,休闲娱乐的电子书,甚至对公交站牌的浏览,所谓阅读无处不在。阅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了阅读,现代人的生活秩序将会被打乱,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文本阅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是指对作品本身的深刻理解,和作品内涵的感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本阅读的能力却出现了越来越弱的现象。在现当代的文学教学中也不重视文本阅读学习,这更加重了文本阅读的下滑趋势。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本文将对文本阅读能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文本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 教学
为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我们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阅读,既要研读作品本身,同时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但是,在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阅读时,出现了文本阅读能力弱化,其他方面如政治背景等加强的不良现象,在现当代的文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具体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一.文本阅读能力弱化的具体表现
1.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理解不透彻
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的传媒手段的主要特点是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这是由于不同传媒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比如报纸也是一种能够阅读的传媒工具,由于报纸主要任务是传播消息,要求是言简意赅,准确可靠,在艺术性和美感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也就没有很强的文学色彩。但是,文学作品是不同的,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但又不是完全客观的再现,文学作品是生活中美感的发现,是对人生感悟的揭示。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在文本阅读时,一定要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阅读。尤其是现当代的文学作品,由于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的文艺政策,造成了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写作方式方面,思想表达方面,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表现形式。这也要求在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阅读时更加深入了理解,加强文本阅读,以便能更好地发现作品的艺术性。
2.对作品的写作方式不了解
文学作品的思想表达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由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存在差异,或者表现爱情,又或者提倡勇敢,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就千差万别,甚至是相去甚远。就是同一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同样是表现思念故乡,柳永的表现就是婉约,悲悲切切。在遥远的故乡总是有隐隐约约有心上人的影子。而辛弃疾确是豪迈,思念故乡的同时还牵挂着恢复中原。这就是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决定形式的同时,形式也会促进了内容的表达。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就需要把握作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分析只有熟练作品的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才能更好地教学文本阅读。
3.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认识不到位
每部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方面就更丰富一些。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对文本阅读的效果,弱化对作品鉴赏。所以在对作品教学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中心思想。在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方面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进行研读。但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只是理解作品的手段,不能代替文本阅读。如果希望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领悟作品的灵魂,还是要加强文本阅读,并且自觉的提高文本阅读的能力。
二.文本阅读能力弱化的原因
1.文本阅读能力弱化社会风气方面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社会风气也浮躁了许多。已经很少的人能够真正平心静气的进行阅读了。如此的社会大环境也对文本阅读造成很大的影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巨大的产出,这些经济领域的原理,也应用到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并且掌握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已经是广泛并且通行的做法。在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如此情况下,加强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和作者经历的了解,通过运用各种辅助手段来诠释作品,弱化文本阅读,是很多投机取巧人习惯的方式。这也造成了文本阅读能力的不断弱化。
2.文本阅读能力弱化传统方面原因
在对文学进行阅读时,不强度进行文本阅读,而是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的特定因素,来理解作品的做法,是有着很悠远的历史传统的。在古代从事作品相关问题研究的学问称谓“考证”。“考”是提出观点,“证”是寻找出相关的依据进行佐证,兴起于汉,流行于两晋,在当代也有广泛的市场。“考证”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方面是有一定帮助的,尤其是对一些写作手法比较含蓄,写作目的比较隐蔽的作品,比如《春秋》,《春秋》在写作方面经常应用曲笔的方法,如果不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阅读,很难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舍本逐末,一味追求作品的相关背景,忽视了文本阅读,结果是很难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领会。我们应该继承先贤的优良思想,尤其是文化领域更应该提倡的文化传统弘扬,但是传统继承是应该批判的继承的,如果是照搬照抄,就失去了继承的意义了,“考证”文化在开创时的目的是运用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时的环境的了解,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比如在清代文字狱盛行,我们在阅读《聊斋志异》时,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那些狐狸和狼的社会意义了,她们其实都是人,只不过作者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不得已拟人化了。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在仕途方面的不容易,不注重文本阅读,那么,你将很难发现故事中的美,人的善。如同很荣幸的进入宝藏,却空手而回。
3.文本阅读对阅读者的自身素质的要求
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其他传媒方式的阅读。它对阅读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文学作品的自身特点要求阅读者有很高的自身素质。文学作品的内涵一般都比较深奥,不象报纸,小说等那么直白明了。文学作品的结构由于作者出于表达方式的需要,都比较严谨和复杂。文学作品情感的释放,体现在字里行间,看似不经意的寥寥数语,其实际却是有着深远的意境。古代的优秀作品每个字都是反复推敲得来的,所谓的一字千金。而现当代文学作品由于现代人的思想性越来越复杂,作品内涵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关于这些作品的阅读,是需要一定的自身素质的。其次,进行文本阅读要求阅读者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才可能实现的。正是所谓厚积薄发。不是急功近利,短时间能形成的。第三,阅读者的自身素质还包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经过复杂的人生经历,很难理解文学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谈过恋爱并失败过,很难体会“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感叹的。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在文本阅读方面,经历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正确理解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必要条件。endprint
4.文本阅读在教学中的忽视
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对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首先,教师对文本阅读重视不够,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脉相承地接受了前辈的观念,过分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和作者在写作时心态及环境的影响。不去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美感和艺术成就。人云亦云,想当然的思想作风是教师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不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主观原因。其次是在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核方面,对文本阅读比较轻视,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于公式化,格式化,不能从作品的思想内涵方面去深入挖掘,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缺乏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一味迎合大众的需要,不重视文学作品精神方面的深刻内涵的考核。是文本阅读能力培养比较困难的客观因素。
三.提高文本阅读采取的措施
1.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强化文本阅读的培养。首先,加强文本阅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美感感知。“生活中不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其次,加强文本阅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于作品的分析还可以人云亦云,通过时代背景分析,政治环境判断,解析作品,但是写作却是体现作者文学功底的试金石,加强文本阅读能很好地提高文学创作水平,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第三,加强文本阅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文学创造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志文学青年。
2.文本阅读在教学中的体现
最好的加强文本阅读的措施就是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这是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最直接,最便捷的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文本阅读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的文学素质和文化底蕴。同时在文本阅读方面,老师应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只有老师进行文本阅读了,不再只是谈作品背景和政治意义及对现当代的影响了。学生才能以文本阅读为方向去理解作品,诠释作品。并且,随着老师文本阅读能力的加强,对于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有了更加全面的提升。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也会游刃有余,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认识。
其次学生自学意识对文本阅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师傅已经领进门了,是否能够掌握好修行的法门就是自己的决定了。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应该在思想认识方面把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到自己在社会生存发展高度。积极努力,认认真真的对文学作品的内涵,思想性,艺术性全面的理解。
总之,文本阅读能力的强弱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有着很大关系。正是在教学中忽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的理解和诠释,过多地强调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才造成了文本阅读能力减弱。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也是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很重要的方法和途径。相信,随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对文本阅读的重视,文本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莫雷.文本阅读百年回顾 [J].华南大学学报.2006(10)
[2]王瑞明.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加工过程.[J].心理学报.2007(4)
[3]李力.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机制[J].心理学报.2008(11)
(作者单位:韩国水原大学人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