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文中的疑问式教学

2014-05-26夏元立

文学教育 2014年4期

夏元立

内容摘要:疑是创新的起点,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进步的阶梯,疑是启开思维大门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疑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古文的教学,把这个疑用好、用活了,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就深有同感,现就把“疑问”式的教学具体谈谈,也称“五疑”式教学。五疑:“自学存疑——质疑答难——设疑引议——启思释疑——述疑多练。

关键词:自学存疑 质疑答难 设疑引议 启思释疑 述疑多练

“五疑”教学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生疑,缘疑而入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自学存疑

自学存疑,指学生自学课文,存疑置难。自学并非自流,它要求学生在自我阅读时做好以下几点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2.标出疑难字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自学存疑也是下步施教的前提,学而生疑,疑而发问,由此过渡到“质疑答难”。

二.质疑答难

质疑答难,即指学生询疑问难和老师释疑解难,它以自学存疑为基础。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鼓励学生缘疑质难,能起到激发和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为了有效地组织质疑答难,可采用三种形式:(1)集合式——先集中让学生发问,老师汇总后再作解答。(2)逐一式——学生——质疑,老师——及时解答。“集合式”能充分使用课堂时间,给人以紧凑感,但解答欠及时“逐一式”舍其不足,却因问、答前后较多间歇,易流于松散。二者各有长短。(3)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让学生互议,再作解答。但会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老师可以适当把握。

一课质疑答难中,三种形式可交替运用,互为补充,以此调节课堂教学的放与收。质疑是明放,让学生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而形式变换是暗收,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掌握字、句的含义与用法。明放而暗收,把整个质疑问难控制在一定尺度的范围内,以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计划。这三种形式无论采用哪种,教师在释疑解难时都应始终自我控制三点:相机释疑、顺势释疑、应变释疑。

三.设疑引议

设疑引议,即老师设置问题,学生集体讨论,寻求答案。疑是启开思维大门的钥匙。设疑贵巧,巧在以疑诱发、点拨和引爆学生思维;设疑亦贵精,精在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特点,在这四点上,让学生疑深、疑透、疑广。一般可设置以下几种思考题型作指向训练:(1)判断型:设是非题,判断其正误,从中选择最佳答案,并说明选择理由。(2)连贯型:各思考题之间,联珠式地此问与彼问相衔接,连续性强;通观整个设疑,又好似串珠式的不散不乱,整体性强。(3)搭配型:排列数项,并交错给出各种答案。先分辨出每一对象的特征,然后找出与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概念,从两者的一致性上正确搭配。(4)比较型:将相近的一组内容或形式列在一起,把相应的各部分联系起来比较,确定对比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启思释疑

启思释疑,指引导启发,析疑释疑,它继集体议疑而来。释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老师详析精讲的单向释疑;二是学生释答,老师补析的双向释疑。在释疑过程中应及时反馈调节:释疑有正、有误,当释疑偏离时,要根据学生作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学生的思维程序,把学生思维引向预定目标。单向释疑和双向释疑不是截然分开的,单向中穿插双向,双向释疑中又辅以单向。有时经过以释疑为主,以单向释疑为辅的启思释疑,课文的难点会涣然而释,学生获得的认识也会更为深刻而清晰。

五.述疑多练

述疑多练,指对“疑”后所学知识的运用各巩固。这是“五疑”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不可忽略轻视的环节。它的实施,能促使学生在前几个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记忆,并在“四疑”后,把对疑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而练的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复述、讲述、评述、补述。二是通过课堂作业的练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让学生加深记忆。

文言文的“五疑”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学、细质、深思、多练”、的学习过程,也是以教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疑而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古文,老师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二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