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案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
2014-05-26牛志平
牛志平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指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因此,“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课堂 设计
导学案是指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因此,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其中相关内容,教师再根据学案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立体化发展。通过优化学案设计,利用学案开展课前学习,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再者,利用学案中反馈出的疑惑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向灌输模式,变成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在共同研究中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学案编写设计中,出现了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设计练习题,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围绕着练习题进行教学,变成另一种模式的“应试教育”,偏离了学案设计的初衷。因此,学案设计中应该注意落实以下几个原则。
1、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原则。
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航标”,只有“航标”明确了,轮船航行的方向才不至于偏离。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必然要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和归宿。一般来说,学习目标应该控制在3-4个,难度适中,太多太难则无法完成,太少太易则缺乏成就感,应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学习目标是隐身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学生很难明了,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
2、学习内容的问题化原则。
导学案是让学生“先学后教”,所以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出现大量文字介绍、文章说明,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而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是指将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学生每做一个题目都需要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入思考,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打开思维之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每做完一个题目,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学生的内在,对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时,需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是问题的梯度化。问题的设置要先易后难,逐步加深,呈台阶式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其次是问题的层次化,可以将问题化的学习内容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出来,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等级的题目,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再次是问题的知识化,问题知识化就是把课堂探究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即学案上的巩固提升题。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进一步落实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巩固提升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必作题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教师先检查提前做完的小组长的学案,小组长检查组员的学案,然后教师抽查部分学困生的学案,对学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师重点讲评。选作题(提升性训练),应主要针对优秀生,课堂时间不足,可以在课外完成。
3、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传统的“教案”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方法必然是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粹被动地接受必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制定导学案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优势,灵活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比如文科中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搜集,使其感官受到全面刺激;有难度的题目可以讨论法呈现,提高其合作能力;联系社会实践的题目可以探究法出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能力;甚至还可以采用问题发现式,每张导学案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未能解决的问题,以锻炼其归纳能力等等。
(此论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Y[2012]G23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