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4,青岛版图之变

2014-05-26麦宇旻

商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市北区崂山区青岛

麦宇旻

在今年2月由《商周刊》举办的市内房产大腕云集的座谈会中,记者依次对大腕们进行专访,当被问到“您觉得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房地产史上最劲爆的事件是哪些”时,受访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将“1994”作为答案。

1994年,青岛发生了什么?

1994年以前,青岛蜷缩在岬湾的偏隅角落,还未展开身姿。这座城市当时赖以荣耀的景观——红瓦绿树,德式建筑,都是殖民时代的遗产。

1984年,一位中央同志视察青岛,撂下了一句重话:“你们还在吃德国人的饭?”90年代初,走马上任青岛市委书记的俞正声给青岛确诊为:罹患上了“红瓦绿树综合征”。

时任青岛市委副书记胡延森,最近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青岛不过百平方公里的规模和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布局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几届市委都有过让城市摆脱桎梏的设想,且多倾向城市中心东移,终因时机与条件尚不具备,多次搁浅。”

彼时的青岛,逼仄局促。这个城市,紧随着胶济铁路的步伐亦步亦趋,铁路修到哪儿,城区就建设到哪儿。胶济铁路一路向北,城市形状也由南向北,从火车站、四方、沧口,到城阳,南北一线聚拢了所有的繁华,而从山东路以东一侧就开始了广袤的荒芜蔓延。

“南宿北工”,是老青岛的形象写照。当时,大部分工业企业集中在北边,大部分居民区集中在南边。每天早上,人潮澎湃从南扑向北,每日傍晚,熙熙攘攘从北涌回南,日复一日,是青岛的独特人流景观。

40万居民集中在老市北、老台东,造就了拥挤的“棚户区”。西部稠密,东部凋零,决策层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个词:东扩。

市府东迁,纵与横

1992年4月14日,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宣布,青岛市将出售处于黄金地段的市级机关办公楼。随后,太平路39号、兰山路2号、中山路2号、兰山路3号……近十处办公大楼“卖”出,获转让金1,67亿元,作为下一步东扩的资金来源。

为什么要“卖”掉旧的市级机关大楼?当时很多政府人员想不明白。事后证明,此举可谓一石数鸟,套用围棋术语称作“弃子取势”。

专门记录这段地方史志的著作《东部热土》如此评述:“把市级机关大楼卖了,你外商还疑虑什么?……外商们向来不太在乎耳朵里听到的是什么,而总喜欢看看你做的是什么。他们有眼睛,有脑子,他们一看你青岛的市委、市政府把大楼出让了,政治中心将要东迁这还用问吗?市委、市政府都要搬到东部去了,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还会成问题吗?政治中心一旦东迁,东部的地皮肯定身价倍增,不寸土寸金那才怪呢!谁要是不先下手为强,抢先‘占领这片‘黄金海岸的话,不是天下第一号大傻冒又是什么?”

“政治中心”都搬了,投资者收到的清晰信号是:青岛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东部。逐利的资本汹涌而至,为新城开发注入资金。

“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吸引了200多个团组前来洽谈投资建设,地价由最初的每亩40多万元升至200多万元仍供不应求,以惊人的速度使东部可供出让的土地基本出让完毕。”时任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闵祥超说。

1994年,新市政府大楼落成。随后短短几年,—个崭新商圈在周边被迅速盘活。

“规模之大、起点之高、投资之巨、建设速度之快,在青岛的城市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

当人们走进市区东部,这里有招银大厦、中银大厦、远洋大厦等高档写字楼,有香格里拉、颐中皇冠假日等五星级大酒店,有海信广场、麦凯乐、佳世客等国际化购物中心,有金都花园、银都花园、滨海花园等别墅群。这派景象,如今已司空见惯,成为青岛之所以成为青岛的理由,可是在15年前初现雏形之日,不知诧异了多少老一辈人。

除了新市府周边商业地产的勃兴,青岛原有2,3公里的风景海岸线,也趁此机会往前延伸跳跃了足足有7公里,从八大关一直跳到了石老人。

一切变化,在闵祥超看来,起点都在1994,因为那一年,新市府大楼落成,政治中心的东移才切实带来了经济中心的东移,在中国,经济走向总是尾随政治指挥棒。

新经济中心的崛起,当然也伴随着旧经济中心的相对衰落。中山路雄风渐逝,不再是青岛人夜生活的必往之所,五四广场、奥帆中心、麦凯乐、佳世客取而代之。南北走向的青岛,变成了东西维度的城市;纵状长蛇,变身为横亘巨龙。

行政区划,分与合

旧的区划,无法适应新的形态。

“90后”的青岛年轻人大多数不知道:当年,台东自成一区,叫“台东区”;当年,市北只有丁点儿大,不足现在面积的1/8;当年,李村和沧口是分开的,后来才合并成“李沧区”;当年,还没有城阳区,城阳区是后来从崂山区中“独立”出来的……

这一切变化始自1994-1994年,除了因市政府迁徙而成为“东扩”元年,还因发生了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而在另一层意义上成为青岛的经典年份。

好好一个地块,划分到这个区与划分到那个区,这种“折腾”有什么意义?但意义可谓重大。

1994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有近因也有远因。远因是,老市北区、老台东区两个“重镇”,地盘实在太狭小,区政府想要落实任何城建的新想法,都拘囿于土地限制无计可施,这种状况持续多年;近因则是,市府东迁之后,东部热土开发方兴未艾,但体制上的隔阂与兀突也造成了不少麻烦。

例如,“当时崂山区的居民户口不能享受城市待遇,一些搬到东部新建小区的居民为了不使自己变成‘农村人,就采取了人搬过去住、户口还留在老市区的办法,‘高科园白天一片繁忙景象,到了晚上却灯火稀落,给人一个留不住人才的印象。”时任青岛市委副书记胡延森在回忆文章中说。

“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要求道路交通、地下管网、电力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在城市更大范围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安排。但当时青岛市城乡条块分割差异较大,只靠修修补补的临时措施难以奏效。”endprint

版图扩大,稠与疏

是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青岛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历史性的大变动发生。

撤销台东区,并入市北区;把四方、崂山的大片地盘划归新市北。——如此一来,市北区一夜间扩大三倍。有地盘,好办事,辽宁路科技街、昌乐路文化街、敦化路家具街、延安一路婚纱街、延安三路建筑材料一条街,都是新市北成立后的手笔。

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四处乡镇合并,组成新的崂山区,面积为390,4平方公里,成为日后青岛继续东扩的要冲。

原崂山区北部8处乡镇合并,组成城阳区;将四方区往北扩大到李村河南岸;沧口区和李村镇的大部分区域合并,成立李沧区……一系列的调整之后,几乎每个区与邻区之间的界限都重新划分,每个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都面临了调整与分流。

“涉及到了区、镇、街道办事处各级行政建制,冲击了方方面面的利益,给许多同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和不便。”胡延森说。

“例如,原崂山区一分为四,使许多同志难以割舍;老市北和老台东两区班子合二为一,使相当一部分同志面临工作调整、调动甚至提前离职。”

短暂阵痛过后,幸福开始显现。数年后的青岛,无论是向东还是向北都获得了城区建设速度的飞跃,胡延森认为,这种飞跃与区划调整有着重大关系。

“将崂山独立划为一个区,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科技和旅游资源的优势。目前,该区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财政收入增长最大的地区之一……结束了昔日‘宁要市区一间房,不要东部一套房的历史。”

“1994年浮山后划归市北区后,开启了它的新纪元……近20万市民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家园……几百年来偏离闹市寂落一隅的浮山后村成为了历史,仅仅几年的时间便脱胎换骨,成为了市北区东部的一片漂亮的新城区。”

“台东并入市北区,空间一下变大了,市北区也围绕台东发展起了多条特色商业街,并且都非常成功。”

“李沧商圈的发展也是一个例子,原先沧口和李村是分开的,合并后功能优化组合,城市的功能得到优化提升,李沧商圈发展起来,沧口也以自己的定位得到发展。”

在胡延森看来,各区在1994年之后的加速繁荣,都与区划调整有关。调整的意义,在于破除了不合理的资源格局,结束了市区绝对面积狭小、人口过度集中稠密的历史。从小青岛到大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的现代扩容史,当以1994为元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北区崂山区青岛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总工会“2+3”特色联动模式助职工维权
妈妈不哭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城市“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瑚琏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