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应让民众享红利
2014-05-26钮文新
钮文新
必须在改革设计之初就对国有资产股权出售的收益做出制度性安排,核心是如何为中国全体老百姓带来应有的福利。
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混合经济所有制”的要求,全国各地再度呈现国企“改革热”。通过国企改革强化中国经济活力,释放主动性增长动力当然是好事,但且慢,我们的问题是——红利去哪儿?会不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会不会再度变成贱卖国资的盛宴?
笔者认为,必须汲取上一轮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必须在改革设计之初就对国有资产股权出售的收益做出制度性安排,核心是如何为中国全体老百姓带来应有的福利。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国企几乎溃不成军。那时,除了个别垄断性企业还能活下去,大量国企已经到了不得不依靠贷款发工资的程度,有人正是因此而认为国企无能。笔者不这样看。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原计划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则是必然的。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用工不仅优胜劣汰,而且会依据自身需求增员或裁员,根本不存在“包养员工生死”的问题,但国企不行。
所以现在看,上一轮国企改革有两大任务:第一是“转制”,剥离企业非经营性资产,使之成为单纯的经营性企业,同时引入新的投资者为企业加入新的燃料,变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第二是“创业”,原有的机器设备、产品生产方向基本淘汰,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发展方向,这在当时被称为“二次创业”。
这次“转制、创业”中成功者众,但也不乏失败者。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大量国有资产被权贵及其代理人窃取,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最严重的问题是,劳动力社会化之后的社会保障没有跟上,造成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下岗的国企员工,生活十分痛苦。
有人说,过去30年国民没能享受改革红利,而最大的受益者是披着私有外衣的权贵及其代理人。从而也就有了私有资本的“原罪说”。不过,在笔者看来,不管国企改制后是变成私人企业,还是保持了国有控股,能让企业二次创业成功,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活下来,长大了,就是为整个中国经济的成长所做出的贡献。毕竟,那时候中国最最迫切的问题是就业,是从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中挣扎出来,活着走向市场经济。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过去,但我们必须有能力改变未来。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和生存问题,那未来10年的改革,我们必须解决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成为改革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其核心是:坚决遏制权贵再度鲸吞改革成果。
所以,现在各地方政府和改革设计部门,先别说你们改革动作有多大,也不用说你们计划到什么时点混合所有制比重多大,请你们先说说,这场改革将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福利?国有股权出让收入有多少被计入老百姓的社保账户?国企改革之后的社会目标是什么?
笔者建议,中央有必要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地政府在此次改革设计中对老百姓社会保障做出明确承诺,并鼓励社会各界监督执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