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之全史 国史之要删
2014-05-26孙连青
关键词:天津图书馆;地方志;藏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任振采
摘要:文章通过数据介绍了天津图书馆馆藏方志的概况、收藏方志的区域分布、各朝代方志稀见程度以及馆藏方志之特色,旨引导读者有目的的利用天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35-04
收稿日期:2013-10-21
作者简介:孙连青(1960-), 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概述
天津图书馆前身是直隶图书馆,始建于1908年,至今百余年,经过百余年的购置、捐赠、拨交,藏古籍书多达50余万册。藏书除了数量宏富外,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具馆藏特色的当属地方志。地方志记载的资料上可供编纂全国历史,下可检各地沿革、建置、山川、物产、赋税、人物、风俗、语言、遗闻、佚事等,一向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称。地方志也是人们怀土爱乡,寻根情节的凭借。中国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续时间长、数量多、类型全而享誉世界,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保存至今的宋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264种11万卷,约占中国古籍的近十分之一。天津图书馆素以收藏地方志而闻名,馆藏方志的收藏除了得益于建馆初期的地方绅士名家捐赠、地方调拨以及征购外,尤以1953年任振采先生捐赠的方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最终,使馆藏方志总数达3,614种4,282部,其中方志总论36部,明版方志53部,清初顺治、康熙、雍正方志448部,清中期至清末方志2,793部,民国间方志988部,新版及影印本方志除外,涉及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任振采先生捐赠方志成为馆藏方志的精华。
2馆藏方志述略
天津图书馆着意收藏方志是从任振采先生悉数将所藏方志捐献给图书馆开始。1953年,任振采先生将花费三十余年的精力和财力收藏的全国各地历代方志2,600余种化私为公,捐赠给天津图书馆,奠定了天津图书馆方志特色的基础。后经几代图书馆人的努力,通过各种渠道继续收藏,天津图书馆汇集了明至民国时期的数千部方志。
2.1依地区及版本分述馆藏方志
天津图书馆馆藏全国性的一统志29种36部,其中明版3部、清初2部、清中晚期27部、清抄本3部、民国1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不收通志,如:《太平寰宇记》《寰宇通志》《大明一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均不在收入范围内,故一些学者对通志的收藏情况不甚了解。天津图书馆藏的明景泰本《寰宇通志》是一部重要的明代地理总志,传世极为珍秘,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载仅2家收藏,《大明一统志》亦是在其基础上完成的。清代蒋廷锡、王安国等纂修的《(康熙)大清一统志》,始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经搁置和人事变化,历三十年最终也未完稿。其存世的清内府开化纸红格抄本如凤毛麟角,天津图书馆藏有13册,是目前全国收藏《(康熙)大清一统志》最多的省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不及天津图书馆的六分之一。天津图书馆此藏品有幸于任振采先生处获赠。
2.2依行政区划天津图书馆藏方志
天津图书馆馆藏北京市方志47部,其中明版1部、清代初期刻本5部、清乾隆至清末25部、民国时期16部。北京现存明代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刻《顺天府志》,此书仅国家图书馆及天津图书馆收藏,堪称稀世之珍。有清三百年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官修《顺天府志》是在光绪年间。该书集历代北京志书之大成,是研究北京史实的最完备的一部志书。
天津图书馆馆藏上海市方志55部,其中清初3部、清乾隆至清末38部、民国14部。上海地区的方志出现很早,《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有宋绍熙四年(1193年)纂的明抄本《云间志》。明万历本《青浦县志》仅国家图书馆藏有残卷,而天津图书馆藏有康熙八年(1669年)《青浦县志》全帙,是该县早期稀见版本。
天津图书馆馆藏天津市方志61部,其中清初4部、清乾隆至清末34部、民国23部。现存最早的天津地方志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薛柱斗纂修的《天津卫志》,天津图书馆藏有该志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补刻本,全书共四卷,其祖本为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和万历二十年(1592年)两种《天津三卫志》,明版天津卫志清乾隆初年失传。天津图书馆藏《(康熙)天津卫志》卷帙无多,但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在明代两部方志不存的情况下,这部方志就更为可贵了。
天津图书馆馆藏河北省方志551部,其中明版3部、清初67部、清乾隆至清末349部、民国132部。河北省志书数量名列全国前茅,在我国方志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的河北省省志是清初编纂的《畿辅通志》,历经康熙、雍正和光绪三朝分别修,天津图书馆均完整保存。天津图书馆另独家藏有康熙本《沧州新志》及咸丰五年(1855年)的《重修沧州志稿》稿本,此稿本虽仅有人物一门,记各类人物202人,但生平事迹、著述考证尤详,较之乾隆《沧州志》为佳。此外,天津图书馆尚有万历间刻本《安平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山西省地方志395部,其中明版12部、清初98部、乾隆至清末258部、民国27部。明代是山西修志的高峰,但是保存下来的不多。天津图书馆藏有两部较为罕见的山西志书,一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刻《山西通志》,另一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沃史》,此二书均为任振采先生捐赠。
天津图书馆馆藏内蒙古自治区方志25部,其中乾隆至清末14部、民国11部。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边疆,方志出现得较晚,数量亦不多。清代蒙古非统一的行政区划,故未曾修纂全蒙古的通志,直到清中晚期方有《蒙古游牧记》问世。
天津图书馆馆藏辽宁省方志71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部、乾隆至清末20部、民国34部。辽宁有志始于元代,但元志均已亡佚。现存最早的辽宁地方志是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本《辽东志》。该书是为东北通志,然而从内容看,则以辽宁为中心,多叙辽宁史事。天津图书馆以大陆孤本收藏。endprint
天津图书馆馆藏吉林省方志23部,其中清版7部、民国16部。吉林省清代乾隆以前无专志,均附见于东北通志性范围内的志书中。例如:明嘉靖时的《辽东志》、明《金辽志》等。清道光间《吉林外记》是为首部吉林省独立方志,以一部钞本流传。天津图书馆藏有此书光绪间刻渐西村舍汇刻本。此外,天津图书馆尚藏有民国间油印本《双山县乡土志略》。
天津图书馆馆藏黑龙江省方志22部,其中清版1部、民国21部。东北三省较早的志书均见于《辽东志》及《盛京通志》,二志并记三省事迹,以沈阳为主,吉林、黑龙江特从附载。
天津图书馆馆藏陕西省方志272部,其中明版2部、清初25部、乾隆至清末213部、民国32部。陕西通志明代开始创修,天津图书馆藏有该省最早的通志——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陕西通志》。此外,天津图书馆尚有较稀见的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刻《高陵县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刻《蒲城县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凤翔县志》、咸丰六年(1856年)刻《保安县志》等。
孙连青:一方之全史 国史之要删孙连青:一方之全史 国史之要删天津图书馆馆藏甘肃省方志82部,其中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9部、民国15部。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甘肃最早的一部通志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甘肃通志》。清代是甘肃地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修志约150部,天津图书馆藏量过半。
天津图书馆馆藏宁夏回族自治区方志11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部、清乾隆至清末8部、民国1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边陲,地方志的编纂起始较迟,馆藏为数甚少。
天津图书馆馆藏青海省方志2部,其中清初1部、乾隆1部。虽然天津图书馆馆藏该省志书仅两部,但其藏有青海省现存最早的方志,即《(顺治)西镇志》,该志也是最早的青海省地方文献,所记明代史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天津图书馆馆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部,其中清嘉庆及清末10部、民国8部。新疆吾尔自治区僻处西陲,经济文化欠发达,反映在志书修纂上,不仅数量少且均在清代乾隆及以后编纂。
天津图书馆馆藏山东省方志417部,其中明版5部、清初58部、乾隆至清末250部、民国104部。山东现存方志570余种,天津图书馆藏该省志书多达其五分之四,且不乏稀见珍贵之书。如:首部官修通志嘉靖十二年(1533年)刻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补刻《(嘉靖)山东通志》、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修《邹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重修蒲台县志》及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刻《青州府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江苏省方志278部,其中明版11部、清初25部、清乾隆至清末192部、民国50部。江苏省志书品种多、数量大,也是天津图书馆收藏明版方志最多的省份。天津图书馆独家收藏了明万历五年(1577年)刻本《徐州志》以及稀见本明嘉靖刻《常熟县志》、嘉靖十三年(1534年)刻《南畿志》、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重修镇江府志》、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吴江县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刻《武进县志》、万历十九年(1591年)《兴化县新志》和清顺治《六合县志》等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浙江省方志253部,其中明版9部、清初31部、乾隆至清末163部、民国50部。浙江有通志,始于明朝。天津图书馆藏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主其事,编纂完成的《浙江通志》,此外还藏有稀见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嘉兴府图记》、明万历六年(1578年)刻,四十一年(1613年)增刻的《续修严州府志》、天启四年(1624年)刻本《慈溪县志》、万历三年(1575年)刻本《会稽县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本《上虞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安徽省方志154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3部、乾隆至清末108部、民国32部。安徽地处中原和江南的过渡地带,是中原文化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的汇合处,其地方志的编纂于宋代以前已有之,然均亡佚。天津图书馆藏有稀见的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刻《徽州府志》、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池州府志》、顺治八年(1651年)刻《望江县志》、乾隆十六年(1751年)刻《繁昌县志》、雍正四年(1726年)刻《南陵县志》、乾隆十二年(1747年)《铜陵县志》等。其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铜陵县志》较前几朝的《铜陵县志》尤重艺文,保留了不少地方文献。此外,天津图书馆尚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涡阳县志》等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江西省方志132部,其中清初2部、乾隆至清末125部、民国5部。江西现最早的通志是明嘉靖四年(1525年)刻《江西通志》藏国家图书馆及天一阁。清中期江西各县修志达高峰,天津图书馆藏江西县志较丰富,其中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刻《万安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吉水县志》、道光二年(1822年)刻《永宁县志》、道光十二年(1832年)刻《万载县志》、道光三年(1823年)刻《峡江县志》等均为稀见版本。
天津图书馆馆藏福建省方志85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2部、民国24部。明清两代是福建志书修纂全盛时期,省级地方志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天津图书馆藏有该省现存最早的通志——明弘治三年(1490年)刻《八闽通志》。此外,天津图书馆尚有较为稀见的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刻《同安县志》,其较康熙本体例更完备,资料更丰富。天津图书馆还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刻,四十七年(1708年)增刻的《漳浦县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刻《云霄厅志》、道光十年(1830年)刻《永定县志》及道光十四年(1834年)《沙县志》等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台湾省方志11部,其中清初1部、乾隆至清末10部。从清代的台湾学术而论,当以方志最为出色。台湾现存最早的府志应是清康熙间《台湾府志》,现藏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所藏台湾方志中,稀见本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刻《凤山县志》、澎湖第一部志书乾隆五年(1740年)刻《澎湖志略》,此外尚有清乾隆年间《澎湖厅志》等。endprint
天津图书馆馆藏河南省方志331部,其中清初48部、乾隆至清末259部、民国24部。河南也是地方志大省,纂修史源远流长。天津图书馆藏有数部该地区孤本以及稀见本方志,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刻《祥符县志》为该县现存最早的志书、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郑州志》、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仪封县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安阳县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夏邑县志、顺治十六年(1659年)《遂平县志》、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固始县志》及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宜阳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湖北省方志169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11部、乾隆至清末144部、民国13部。该省现存的志书中,县志占三分之二,各县均有志书流传。天津图书馆藏本中有较为稀见的本子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黄安县志》、康熙九年(1670年)《麻城县志》、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重修英山县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荆州府志》、康熙七年(1668年)《景陵县志》及乾隆四十二年(1703年)《郧西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湖南省方志152部,其中清初4部、乾隆至清末138部、民国10部。《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湖南省方志约350种,天津图书馆藏该省方志过半,但稀见本不多,仅有清乾隆十二年刻《攸县志》,该志体例类目均优于旧志。此外,天津图书馆还藏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郴州直隶州乡土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石门县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刻《靖州志》数部。
天津图书馆馆藏广东省方志136部,其中清初18部、乾隆至清末92部、民国26部。清代是广东省修志的鼎盛时期,而康熙又是清代修志的高潮。天津图书馆所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仁化县志》、嘉庆九年(1804年)刻《大浦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长乐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惠来县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增订《恩平县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陵水县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会县志》、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新兴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刻《西宁县志》均为该省稀见志书。
天津图书馆馆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方志62部,其中清初3部、乾隆至清末48部、民国11部。该省现存最早的通志为嘉靖十年(1531年)刻《广西通志》,藏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藏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刻《武宣县志》、光绪间稿本《修仁县志》、道光十八年(1838年)刻《阳朔县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兴业县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桂平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四川省方志288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3部、乾隆至清末197部、民国87部。巴蜀一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方志之萌早在两千多年前便以出现,但均散佚。现存最早的省志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刻《四川志》,国家图书馆藏,其次是天津图书馆所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刻《四川总志》。此外,尚藏有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隆昌县志》及乾隆十一年(1746年)修抄本《保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贵州省方志45部,其中清乾隆至清末37部、民国8部。清代贵州各地修志日臻普及,除个别偏地外,府厅州县多次纂修方志,今存世者70余部,天津图书馆藏半数。
天津图书馆馆藏云南省方志97部,其中明版1部、清初8部、乾隆至清末58部、民国30部。明清时期云南地方志的编纂进入全盛时期,修志设有专门机构:省有通志馆或志局,县有志科,可见对修志的重视。明代从洪武到天启,纂修通志八次。天津图书馆藏有明隆庆六年(1572年)修,万历四年(1576年)刻的《云南通志》,此外尚有稀见本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路南州志》、道光六年(1826年)刻《元江州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顺宁府志》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刻《广通县志》等。
天津图书馆馆藏西藏自治区方志9部,都属于乾隆至清末。西藏自治区的地方志,明代以前未见专属,仅于正史中附载,清康熙雍正年间编纂之志书多不以志名,而称之为纪略、记述等。单独编纂成志书的当首推乾隆的《西藏志》。
3馆藏方志的特色
3.1数量多且涉及地区广。
综上所述,天津图书馆收藏各省州府县志(不含民国以后的影印本及新版方志),约为4,200余种,另加上民国后的新修方志及影印本方志,多达7,000余部,涉及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可谓藏志之大馆。
3.2质量高且延续性强。
天津图书馆藏方志质量之高源于任振采先生的捐赠。任先生为天津图书馆捐赠的2,536种方志,录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多达130余种,其中孤本及稀见本(三家之内)多达50余部。如:《(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万历)徐州志》《(顺治)西关镇志》、《(康熙)青州府志》、《(万历)邹志》等均为馆藏孤本。从朝代上看,自明代至民国,几乎囊括了各朝各代,历史延续性极强。有的志书跨越几百年,连续修纂,所记资料能系统地、不间断地、清晰地反映一地的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3.3类型全。
天津图书馆藏方志,除官修的省州府县地方志外,尚有乡镇志、乡土志。乡土志虽系清末民初为小学开设乡土教育而编的教材,但可补方志之不足。此前公私藏书家对乡镇、乡土志书,多不屑一顾,故一些乡土志以孤本流传。天津图书馆藏有乡土志约30余种,且不乏稀见之品。如:《宁河县乡土志》、《高阳县乡土志》、《滁县乡土志》、《获鹿县乡土志》等。
3.4新编及新版方志数字化后地方志搜集数量多且使用方便。
由于古籍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有文物价值,且一些珍贵方志,因其传世数量少以及不可再生,读者使用几乎没有随意性。为了解决藏与用的矛盾,近年,天津图书馆不断购入新编方志及新版方志,收藏体系不断完善。盛世修志,近年全国许多省市重新修志,天津图书馆除了购进各省市县新编方志外,还先后购进影印本古方志,如:《明代孤本方志选编》《清代孤本方志选编》《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天春园藏善本方志选编》等数十种新版古方志丛书。这些方志几乎囊括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集的稀见和孤本方志。此外,天津图书馆原版方志数字化进程也在加速进行,新版古籍的使用将逐渐代替原本古籍,从而拓宽古籍利用的途径。
4结语
地方志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不仅荟萃了地方文化的精髓,而且其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可直接用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对地方的教育与旅游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是地方政府治理一地、造福一方的资治辅政之书;其在治国安邦,发展社会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天津图书馆作为藏志大馆,未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M].台湾:台北市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
[3]刘尚恒.任凤苞和他的天春园藏志[J].天津文史,2001(26).
[4]天津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5]沙彦楷.稀见地方志提要[M].山东:年齐鲁书社,1987.
(编校:严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