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上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4-05-26向艺槐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向艺槐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56-01

目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头脑更灵活、更机敏,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并且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与众不同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他们习惯依据课本和老师的讲课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创造思维,而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如《狼和小羊》中,设想“狼扑向小羊,小羊有没有被吃掉?”儿童按照自己的心理总希望小羊没有死,老师鼓励学生想出种种办法对付狼,这是极好的语言训练,也是求异思维的训练。教学中可凭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设想。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多思

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

如《狐假虎威》一课中,我让学生讨论:“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你知道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有学生说:“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带着两个字就说明了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有同学说:“课文中写到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一定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还有同学说:“从百兽眼中也可以看出,它们先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这说明老虎在狐狸后面。”学生分别从词语、词序的先后关系、插图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几个方面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寓解疑于趣味之中,并且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

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要尤其重视正确引导,及时表扬鼓励。《小猫种鱼》的最后一段中,只说了小猫种鱼的希望,没说种鱼的结果,更没对小猫的对与错进行评论。在让学生明白了鱼是不能在土里生长的事实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猫种鱼是对还是不对呢?答案是多样的,有的说小猫真傻,白丢了几条鱼。有的说小猫聪明,它会向别人学习。还有的说小猫很爱劳动。其中一位同学说小猫爱劳动,肯动脑筋,它想长出很多鱼来,这是对的;土里只能种庄稼,不能种鱼,也长不出鱼来,所以,小猫种鱼是错的。学生说得多好,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理由充分,语言生动,很有说服力。老师给予表扬,学生十分高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四、打破“思维惯性”,培养学生触类旁通

思考能够随机应变,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长的构思。如“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人物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不仅使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纠正“思维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新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训练他们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等课文后引导学生续讲,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诚实的孩子》学完后让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给姑妈写信的?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列宁在信中是怎样写的?”就这样,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2、想象作文。低年级学生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模仿,自己编一个小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画,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想象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从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长的构想,这就是创造的火花。如学了《幸福是什么》后,让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英雄对幸福的看法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使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