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2014-05-26冉俊飞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德育教育渗透

冉俊飞

摘 要: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此,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43-01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为此,下面作者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题材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奋斗故事,还蕴藏着一些数学史料,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积极内容。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引申这些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像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祖国的精神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能启迪他们的思想,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增强他们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促使其形成刚毅和自强的个性。又如,教学“十进制记数法”,介绍我国从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记数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法的国家。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悠久文明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教学百分数三类应用题之后,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进出口总额、发电量、棉花产量、粮食总产量、职工平均工资等数据设计成一张表格,让学填写,使学生通过计算增长率,具体地体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敢于创新的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要什么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家长不满足就发脾气。还和身边的人作比较,看谁的吃喝玩乐的东西最多,最好。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而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说服教育。大多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小学数学的认识需要到很多教具学具。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在准备上钟表这章知识前,我在教室里当堂用旧盒子和长短不一的塑料条做了一个钟表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要求每一个学生回家拿家里的旧东西自己做一个钟表。强调不能用钱去买钟表,一定要自己亲手做。学生对这旧物利用很感兴趣,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钟表。我对他们的作品都给予以很高的评价。他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对学具的制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出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学具。这样,不仅段炼了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约,旧物利用的美德。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四、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坡地、球场,教室等的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让学生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使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2] 李建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德育教育渗透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