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
2014-05-26潘燕云
潘燕云
内容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都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不光要讲清实词、虚词、语法结构,更应该创造性地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展开想象,充分挖掘作品的预留空间,大胆质疑,还学生探究、创造的自主权,让古典文学以其崇高的艺术魅力来吸引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
关键词:创造性 文言文 阅读教学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文言文阅读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都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而进行创造性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带着某些新事物的目的而从事一种阅读,是去发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答案”(美国学者阿普斯)。
初中教材所挑选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是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多年来,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没有变,目标只局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这让教师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只要讲清了句读篇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新课标》除了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外,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定位,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摆脱考试指挥棒的左右,改革教学观念,提高对文言文教学的科学认识。在当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注重教授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字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甚至有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一段段地读,一句句地讲,一字字地解,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1],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只是灌输,忽视了对文章的艺术和人文因素的品味赏析,毫无美感可言,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要改变学生视古文为陌路,教师视文学为畏途的现象,让师生从学生害怕,教师头痛的怪圈里走出来,就必须摒弃照本宣科,一味串译,一译百了的模式,必须转变文言文教学的思路,重视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要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底蕴意义,用灵动的思绪激活文本中鲜活的世界,敞开心扉与作者、文本对话,教会学生如何站在作者的时代合理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超越作者的意图理解文本,这样,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不光要讲实词、虚词、语法结构,更应该创造性地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呢?
一.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
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文言文的时代背景资料作必要的介绍和补充,可以消除时代隔阂。文言文所描绘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风俗人情离我们很远,要理解文本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远远不是课文的注释能够解决的。查资料,了解背景,可以还原文本上每一个历史的人物,让他们血肉丰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与关系有自己的了解与感受,激发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兴趣。所以,课前可以出一些找资料的题目让学生去完成。例如,教学文言文《赵普》,书下注释中对赵普和宋太祖的介绍很简单,两人的关系就是皇帝与大臣。这样的注释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也无法解读文本中描绘的君臣互动的场面。于是,学生在查资料过程中了解到,赵普和宋太祖的关系远不止文本上的那么简单。赵普是宋朝的开国重臣,在“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文本中描写的奏荐的结果,学生知道了不光是因为宋太祖虚怀若谷,更重要的是因为赵普有与宋太祖叫板的资本,才能几次奏荐某人,也更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其他人见太祖发怒会吓得屁滚尿流,而赵普却泰然自若”这样的疑问。通过对背景资料的探究,学生也了解到作为历史人物的赵普一方面“以天下事为己任”,另一方面却还是个贪污腐败分子。这样从多角度地了解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学生在查资料中触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赵普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充满着探究的兴趣。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上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就突破了教材的窠臼,可以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讲解,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在阅读中张扬了个性,完善了人格,对文本的了解更全面,便会融会贯通,产生更多新的见解。
二.展开想象,充分挖掘作品的预留空间
大家知道,阅读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很少有标准答案。而空白,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处理形式,留下空白,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引发思考。由于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言文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好多课文语已止而言未尽,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创造了补白的机会。教师应对预留空间十分敏感,要有效地利用预留空间,达到激发学生想象的目的。而想象力是学生智慧活动的翅膀,是创造力最重要的因子。例如,《两小儿辩日》一文,全文只有一百多字,但内涵丰富,人物性格突出。有学生提问,孔子在古代是个圣人,为什么不能回答两小儿的问题?对于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孔子为什么不回避呢?难道圣人的智商有问题?而两小儿为什么敢嘲笑圣人呢?课文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遐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补白,引导学生合理的推测故事的内容和发展,要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以大胆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充分挖掘创造力,把想象力引向纵深,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创造性的补白,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拓展了内容空间,也是对文本创造性的解读,这样的无中生有,可以锦上添花。
三.大胆质疑,还学生探究、创造的自主权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无疑处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创造性阅读的重要环节,它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文言文往往含蓄深沉,余味无穷,作品中有许多预留空间可以让学生去质疑。教师不宜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抓住争论的焦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追求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让学生在质疑中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引导学生掌握该在什么地方质疑,该在什么时候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质疑,而且会质疑。如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学生对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著名的观点提出质疑,有学生认为,虽然有人克服种种磨难,在逆境中成才,但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可以给人插上隐形的翅膀,对成就事业有很大帮助,事实上许多名人有很好的生存环境,如比尔·盖茨等。对待学生这样的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来看待问题。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但又不能受文本的限制。教师要做学生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质疑中挖掘了作品的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3],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情感,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打破陈规俗套,“忘掉”一些已知的东西,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创造性的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就是站在本时代所达到的认识高度提出疑问,不断发现新的意义,受到新的启示,产生新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教学充分展示了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让古典文学以其崇高的艺术魅力来吸引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它既有“水的灵动”又有“山的沉稳”[4],引导学生在已知领域内去寻找更大的空间,向更新的、更高的方向开拓思考、联想、求新,让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更精彩。
参考材料
[1]康会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65-66.
[2]佚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J/OL].亿库教育网,2010-05-26(26).[2012-12-20].
http://www.eku.cc/xzy/jxly/9549.htm.
[3]方舟娜.关注学生质疑 铸就精彩课堂[J].慈溪教师教育,2008,4:42-43.
[4]徐俊民. 重塑文言文阅读教学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1:15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