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模式探究

2014-05-26王俊杰何柯帅柳菲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代农业

王俊杰 何柯帅 柳菲

摘要:我国历史悠长,农业经济曾经一度的繁华辉煌,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有着优良的农业文明传统,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达。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现实带来的问题。于是该文提出的三维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则可以达到理想的人类发展与自然平衡的和谐关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现代农业;三维模式;生态农业

对当今社会,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所食用的农产品要求绿色、环保、高营养。据中国农业相关部门的统计,从2010年至今,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全国建立的规模不等的种植类生态农业园达5000多家,并且估计今后10年的时间中,会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很少有以节约土地资源、从立体空间上发展的综合生态农业园,特别是“大湘西”范围内,多为山区丘陵,其地域内的可用于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较少,而我课题所研究的三维生态园技术,以屋顶农业,室内农业和地面农业相结合的三维技术体系主。这样的生态农业园,在全国范围内,鲜有例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何为三维立体农业循环模式。

一、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理论及研究方式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是作为现代农业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关农业生产体系空间布局的理论,符合现代农业的布局概念,并且分析在各种机制条件的影响下,农业的应该怎样进行合理的布局,具有指导意义。(同心圆理论: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由内向外分布的6个农业圈。

分别为:自由农作带、林业带、作物轮作带、谷草农作带、三圃农作带、畜牧带。)在结合冯·杜能地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大学生的身份,创新拓展出三维立体同心圆理论作为我们创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在已有的农业推广技术如:无土栽培、嫁接技术、杂交育种等。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如葡萄地里中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在水库边缘发展网箱养鱼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

二、什么叫三维立体?

我们所研发出的一个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1)是指农业种植规划的三维立体。我们把整个农业生态园规划成三个部分“自由农作带和畜牧带”“三圃农作帶和林业带、”“作物轮作带和谷草农作带”

(2)是指种植地域规划的三维立体:“屋顶和室内”、“陆地”、“水域”

(3)三是能量循环和食物链的三维立体:主要是利用生态循环以及遵守相应的食物链法则,在生态园内所有的产出,相应一部分提进循环投入,在农作物,小范围的畜牧业,园林植物,苗圃中,进行反复的资源利用,保证全过程无公害污染,生产的农作物和牲畜均符合生态的标准,在农作物的种植上面,利用相关技术指导,进行嫁接种植,对蔬菜,瓜果的品种进行交叉培育,所得后代具有两者的品种优势,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并且所使用的肥料均取之于园内牲畜,而牲畜所食用的,也均为园内的种植的农作物,其中,部分农作物具有观赏价值,且与园林苗圃的美观相适应,对于园林景观植物方面的经营也可以同时开展,可在院内与种植业,畜牧业,三业形成三系循环的立体农业;其次,所阐述的三维立体农业也在养殖和种植的空间条件上也做功夫,在种植业方面,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种植方案,极大利用土地进行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养殖业,其牲畜的养殖地域内形成立体结构。

三、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三维立体生态农业园在发展和建立起中有市场占有率、一批忠实的合作伙伴,以及可靠的消费人群。此时三维立体生态农业园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将当地所特有的农作物作为当地生产的主要产品,但以对外销售为主,同时兼顾本地人民生活食材进行生产,这样可以综合利用各地农业产品对三维立体生态农业园在全国的推广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获取更多的支持。同时各地三维立体生态农业园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更多的农业产品和其他产。全方位向城市提供肉蛋奶禽。

四、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弊端

该模式以自主经营为主有几个方面则是我们主要的考虑:

(1)我们的三维体系已经很完善,在进行初级的发展得心应手后,后续的技术开发难题则需要请教专业人士,需要邀请相关经验的人员进行,并且需要租借实验室进行课题试验。

(2)我们的团队成员在经历初期的明确地位和具体分工后,难免存在人手不足,以及时间受限,这点我们将通过团队协作,通过先主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次要通过三人为一单位的团队配合,进行我们农业园的组织模式开展。

(3)我们的推出的无土栽培的农产品以及人为控制农作物生产条件,进行人工的养殖,对于这一生态理念和产出的产品是否具有的价值和无污染,无毒性,在普通大众还没有形成我们的消费观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产品的确优势不明显,但是我们通过亲身进行市场宣传和拿出专业的技术证明,确保其营养价值高,对不理解概念的人进行耐心,明了,简洁的介绍。通过我们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以谋求普通人群对我们产品的接受。

五、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遇到的问题

1问题一:经济规模

从规模来说,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是以户、村、乡和县为发展单位。一直以来,中国的生态建设多集中于户、村的层次发展,例如,由小型的桑基鱼塘到大型的生态农场,都是强调个别的农户或乡村在这些系统上担当的角色。无可否认,任何生态建设最终都是在户的层次去推动。因此,若没有农户的支持,任何生态建设都不可能成功。但是,农户式的生态农业建设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因此,为每个农户建设自己的生物气发生桶是不实际的。相反,按农民的数目去建设生物气发生桶才是有效地运用资源的方法。

以村、乡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建设虽较农户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佳,因为在村的范围内,决策者可以对土地利用作出规划,也可以对某些资源作出优化分配。然而,因为规划地区的范围始终有限,容易造成土地割裂的问题。在分配土地的时候,优质土地的数目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此外,村、乡式的生态农业建设也难经得起较大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相对比较脆弱。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应该由户、村的层次向县的层次发展。

2问题二:农民接受程度

生态农业建设能否成功,除了取决于本身设计的优劣外,农民的接受程度亦是关键所在。农民是否愿意接受生态农业建设,往往是从短期的经济效益出发,看看能否即时为他们增加收入。无可否认,沒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建设肯定是失败的,因为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建设的原动力。单一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环境,虽然在短期内收入可能会增长,但当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化后,经济效益亦不可避免地大倒退。当很多问题出现时,最后损失的还是农民自己。相反来说,若经营者能多注重环境和生态的效益,虽然在短期内经济效益较低,但随着环境和生态条件得到改善,环境的效益便能转化成经济效益,不但总体经济效益会大大提高,经济的动力亦得以维持并持续发展下去。在具体规划上,作物的结构和布局必须合理,要兼顾到长期效益项目和短期效益项目的配合问题,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为解决温饱问题当然要优先考虑发展一些有即时效果的项目,但在实施这些项目的同时,应以不损害现有环境为底线原则,并积极安排具有中、长期效益的项目,实行优化的土地利用,为农村持续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3问题三:资金

资金短缺是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另一大困难。现今,很多生态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财政未能独立,只有依赖国家补贴来支持。可是,国家现时的整体经济实力仍弱,补贴有限,以致很多生态农业建设未能全面地展开,部分项目迟迟未能付于实行。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生态农业建设一天未能独立运作,国家便要不断给予补贴。无可否认,解决的方法不外有二:节流和开源。有关资金的开源节流问题,外国(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供借鉴参考。

六、结论

人们从两条途径探索其方法:一是研究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总结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种植结构,如间套复种多熟制;二是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即从生态目标出发建立具有明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农业三元结构(农业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经济)中农业生态与农业技术之间交叉产生的新兴领域,它并非等同于威廉·阿尔布雷克特于1971年提出的生态农业,而是指一系列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业技术和技术体系。从植物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农业技术的种植结构,如农作物的间、混、套作和轮作技术,林农间作和胶茶间作等农林业技术。我们认为,这种以提高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多样性,调整和创立合理的时空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的农林生态系统才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模式——三维立体农业循环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三维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湘教通[2012]402号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现代农业赚钱的新模式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