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5-26左菊
左菊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有效教学提供氛围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本文强调的这些,也正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二、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1.备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要摸底,熟悉学生掌握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还对哪些知识还存在疑难点。正如医生给病人把脉,要切准,然后才可以开方子。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身份与之对话,从交流中摸清学生的“底细”。
2.备学生的认知情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对于教学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把握他们对数学课的热爱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教师课堂上洋洋洒洒,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如何培养学生的“乐知”情感,首要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是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兴趣,认知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要调动学生对课的兴趣,其前提又是对教师人格和学识的情感认同,从这个层面讲,教师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以过硬的“本事”取得学生的佩服,从而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结果。
3.备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我们一般习惯于用成年人的认知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知方法,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做法。更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是在学习中重视结果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参与的过程训练。青少年的认知有其年龄特点,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从内心里喜好通过参与来表现自己,来求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主动驾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为有效教学提供“弹药”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固定不变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夠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地去驾驭教材、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因此,教师应该有新的教材观,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旨出发,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课思路,可以对教学内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内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开发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地位,进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弹药”。
四、设计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初中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
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独立操作,必须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作事前的各种规定,如: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样;怎么摆,怎么看,怎么想等。教师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本身就是不允许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第四,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一定范围的协调、交流。第五.调整课堂教学板块结构,为有效教学提供定制新的基调。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推促、启发,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师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的桥梁;而主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不同层面、异类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要经营好一个课堂,做一道既营养价值高又口味好,使学生们都爱吃的“菜”,我们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懆的数学妙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怕数学老师的学生喜欢起你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