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4-05-26张琪
张琪
[摘 要]植物保护是研究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的科学。这里要强调说明两点:第一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虫草鼠鸟兽,但主要是病虫草鼠。由于鸟兽害研究在学术及其结构上与病虫草鼠差别较大,固相对独立。因此,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就是病虫草鼠害。 第二:对有害生物只能是综合治理,应是一个由多种技术和方法组成的技术体系或技术平台, 而不是某一单向技术所能解决的。至于植保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所有种植作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都是研究的对象。具体地说,有粮棉油,菜麻桑,糖烟茶,果药仓,另加林花草菌,共十六类作物或产品上的有害生物。从这方面说,植物保护的涵盖范围是很宽泛的。
[关键词]植物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生物灾害每年造成了巨大损害,常年发生灾害面积超过30亿亩次,损失粮食15%、棉花25%以上,严重制约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是一个综合性和专业性密切结合的复杂问题。论文以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为重点,从农业减灾、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现代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等多角度对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草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研究与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与植物保护技术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重点的回顾、总结和评述,对当前国际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提出了生物技术应用空前加速、数字化发展全面渗透、技术的环保性和效益性要求更加严格、GMO安全性和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问题异军突起、“一地多灾”综合灾变机理研究己现端倪、区域性多对象多目标可持续控制势在必行等国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我国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的现状
有关建国以来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回顾,张宗炳、邱式邦、蒲蛰龙、李光博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曾经先后对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与治理、害虫防治的策略与方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生物防治技术、作物害虫管理数学模型与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生物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和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等问题作过专门的系统探讨和研究。本论文主要着眼于近年来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自列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计划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己使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由“六五”期间以单病虫为对象,发展到以单作物主要病虫害、杂草和害鼠群体为对象,按特定生态区围绕特定作物组建以多病虫、杂草或害鼠为对象的综合防治体系,并在20多万公顷示范区开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示范,在660多万公顷农田上进行单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我国的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不仅在研究深度、广度和规模上都处于国际前列,而且在研究中更注重问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技术体系又回到实践中检验,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补充完善和提高,因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二、技术研究与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生物灾害种类最多、成灾频率最高的国家。由于农业生物灾害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突发性,特别是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起伏变化复杂、致灾频率高,加上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栽培制度不断变更,同时又受异常气候的影响,农业有害生物即农作物病虫草鼠灾害预防与控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0世纪80年代约1/3,暴发的病虫种类和次数逐年增多,防治难度加大,生面积。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发660多万公顷,损失稻谷损失小麦26万吨;1991年稻飞虱特大发生,面积达到2320多万公顷,250万吨;1992年棉铃虫特大暴发,发生危害面积400万公顷,损失棉花150万吨;1993年南方稻区稻瘟病大流行,危害面积达到600万,同年北方棉区棉花黄萎病暴发成灾, 发病面积260多万公顷,损失棉花过1300多万公顷,1994年后小麦蚜虫连年大发生,每年发生面积超1997年玉米螟大发生,仅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就发生160多万公顷,占全省種植面积的70%以上,损失粮食100万吨;1998年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大流行,发病面积分别达到530多万公顷和1000万公顷;小麦吸浆虫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控制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又严重回升,发生面积己达330多万公顷。此外,近几年水稻和玉米纹枯病、玉米病毒病、玉米弯抱菌叶斑病、东亚飞蝗、土蝗、草地螟、甜菜夜蛾等病虫相继暴发危害。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速,一些次要杂草逐渐成为主要杂草,多年生杂草和难治、恶性杂草发生危害加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北方农田、草原的鼠害问题也逐年上升,鼠灾周期缩短、延续发生时间长、危害程度加剧,如1995年发生面积达到创纪录的2840万公顷。
三、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防治策略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内涵越来越丰富。目前我国已初步和基本摸清了一些重大病虫害的生物学规律与机制,一批关键防治技术初步实现升级换代和更新,研制开发出一批新的生物防治制剂和品种,初步建立了主要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这些成就中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控害减灾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九五”以来,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反复成灾的现状而设立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灾变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作物病虫害与农田草鼠害种群动态及关键防治技术的研究,完善提高了相应的综防技术体系,开展了微生物杀虫、杀菌的研制和天敌工厂化的研究,在重大病虫变异趋势、消长动态规律、测报技术以及有效控制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组装配套和应用推广,已在生产中发挥出防害减灾增产的积极作用,整体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并在褐稻虱迁飞机制及长期预测原理、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棉铃虫综合防治等部分研究方面位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曾士迈、庞雄飞《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1990
[2] 李晓阳、黄承志、黄新华《只有生物技术能挽救世界--转基因工程与基因调控》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