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
2014-05-26吴永双
吴永双
[摘 要]宋词是都市文学,它生成于都市文化语境之中,它的大部分文本也形象鲜明地表征着都市文化。都市文化的内涵绝不限于都市商业功能、政治功能或与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社会风俗的一端,而是在更为深厚层次上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和社会风俗文化的交融
[关键词]都市文化视域;宋词研究
作为“一代之胜”的宋词,生成于宋代城市长足发展和商品经济兴盛的文化氛围中。宋词吸纳与表现的是有宋一代的全部文化气息,与其他作为社会上层意识形态的儒学意识、释道意识相比,宋词更为生动、典型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全景。词体文学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将其置于文化视域进行文化学、发生学的观照,将是阐释宋词“文学—文化”意蕴的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事实上,将唐宋词放置在时代的文化场中,以文化与文学的相互生发来评判词人词作的价值,这种视角肇始于宋人。
一、宋代都市繁盛状况论略
有宋一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呈现出了显著的时代特色,这不仅表现为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大大超越前代,而且也表现为一些传统的政治功能城市越来越多地融入商业经济、文化休闲的因素,从而成为了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的都市,与此同时,宋代的商品经济之风,还直接催生了大批工商业镇市的勃兴。据统计,宋代一些州县的城市,户数大都在万户以上。宋代尚有数以千计的镇市。这些以大都市为中心,以镇市、乡村墟市环绕四周的城市群,构成了宋代城市分布的基本风貌。宋代有三大区域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它们分别是四力}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和江汉平原,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手工业城市大多坐落于这三大区域。四川平原自秦汉以来即是较为发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是传统的人口稠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区域濒临渤海、黄海,物产丰饶,交通方便,北宋时仍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密度和较发达的经济水平。达的地区,时至宋代,该区域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宋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面积最广阔的经济中心区域,该区域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的户数均超过百万户,淮南东路、淮南西路的人口密度也超过北宋全国平均水平。
二、都市的消遣与狂欢中的宋词研究
我国古代的歲时节日在汉代已经定型,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传统的岁时节日活动因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除了节日所包含的饮食、服饰习惯,敬神祭祖仪式的民间信仰,亲友往来的社会礼俗,各种形式的游艺杂技活动等传统节日程序中的主要文化内容之外,宋代的岁时节日活动加入了浓厚商业文化的色彩。正是商业活动的推波助澜,使得宋代都市的节日庆典直接演变成了一场世俗狂欢的盛宴。作为一代之文学,宋词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词体本身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愉悦,而且在于它以新的抒情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宋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丰富深邃的时代人文精神。与传统诗、赋相比,宋词在表现对象和抒情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的现实生活的市情百态,对宋代民俗生活有了更广泛、更深邃的展现与吸纳。在宋词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画卷中,显得尤为突出的,是宋代的节日民俗。元宵观灯,上巳拔楔,寒食禁火,清明祭祖,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守岁,诸种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无不形诸笔端
三、宋词中的都市游赏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都市游赏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都市游赏中以民俗旅游最具特色,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首先,都市游赏规模大、人数多。北宋时汁京城每年正月十六日“贵家车马,自内前鳞切,悉南去游相国寺”。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中庭两庆可容上万人,商品交易都集中在这里。皇帝也常在此游景、祈祷。除相国寺外,“其余宫观寺院,皆放百姓烧香”。每到此时,游人如织,异常热闹。元夕过后,城市内的大型游玩活动又随着季节的逐渐变暖,开始由城内转向城外,“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宋代的岁时游赏是社会生活中都市娱乐的新形式。从参与者来看,它们走出了前代个别文人与文人群体的局部范围,成为了封建君王与民同乐的社会各阶层参与的活动;从社会功能来看,它与我们上文所论公共园林的诗意栖居、酒楼茶肆的风流潇洒、瓦舍勾栏的市井意趣、岁时节俗的休闲享乐具有一致性,那就是市民阶层世俗情欲的宣泄。宋词作为宋代都市生活的表征,从世俗情欲出发体味人生,是其创作的主要心理动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宋代都人贯穿一年始终的节俗游赏活动,无疑为词人拥抱现实生活,创作词曲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契机。
四、结语
以都市文化来界定宋词生成的文化场,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这一概念既指明了宋词发生地域的空间形态,生活在这一空间形态中听歌赏曲的既有各级官僚士大夫也有为数众多的市井细民,这一概念也能兼容这两类词学主体的文化内涵。因此,探讨都市文化与宋词之关系,是一个新的解读宋词的视角,站在既有的宋词研究成果的高度上,以这样新的视角再一次来审视宋词,或许可得到一鳞半爪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村上哲见著,杨铁婴译. 唐五代北宋词研究[M].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