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体会
2014-05-26李丽韦
李丽韦
[摘 要]教无定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信心,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无定法;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欲望不强等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正课前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针对同学发言,发表评价;再如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
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記忆创造条件,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主要是模拟直观,它是通过对实际事物的各种摸拟形象而进行,包括实物、各种教学图片、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等。语文各册的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图像,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画面,可以收到自然感受染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利用电脑制灵活多样的课件,以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意味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是意味索然,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听起来有点头痛”。魏书生老师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五、尽最大的可能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即语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所学的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死的知识的储备。学习好的学生只是在教师提问时最快的将所储备的东西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在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会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如在区分“诫”与“戒”这两个字时,对于“戒”的理解联系“猪八戒”的名字中“八戒”与佛教中的“戒除五荤三厌”的“戒”含义加深对“革除嗜好”这一义项的理解。
六、类似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知识也易于接受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的,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处处与我们同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联系学生生活,因势利导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发现语文的乐趣,增进学好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1.利用课堂学习的契机,向学生介绍有关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发现,去收集和积累。如:在学习《美猴王》一文时,我事先向学生介绍并推荐吴承恩的《西游记》,让学生有一种整体感知整部名著作品后在回头来品位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内容的欲望和冲动,养成课前、课后乐于看书、讨论、争辩的习惯,丰富和拓展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从而对语文产生浓郁的兴趣。
2.充分利用图书馆、墙报、板报、学习走廊、校园通讯站等各种教育设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园地。
3.经常组织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比如:读书小组、辩论会、校园小记者采访活动、演讲比赛、戏剧表演、影视影评等等,使学生从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从有限的课本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以运用实践,转化为技能,真正地走进无穷无尽的知识天地。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信心,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