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期刊对农家书屋建设研究的关注分析
2014-05-26董明陆爱勇
董明 陆爱勇
关键词:图书馆学期刊;农家书屋
摘要:文章对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发表的关于农家书屋的论文进行统计,从论文数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被引频次、研究主题、文献作者和发文单位系统进行解读。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095-05
收稿日期:2014-01-14
作者简介:董明(1977-),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陆爱勇(1979-),中国计量学院讲师,博士。
*本文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家书屋建设质量跟踪研究—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AHSK11-12D236。文章拟通过对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发表的关于农家书屋的论文数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论文被引频次、研究主题、文献作者和发文单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阐明图书馆学期刊在农家书屋建设和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学界研究农家书屋提供相关信息。
1论文总数与年度分布
通过CNKI,在检索控制条件“来源期刊”检索项中以“图书”为检索词,在内容检索条件中“篇名”检索项中以“农家(村)书屋”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图书馆学期刊自2007~2012年发表有关农家(村)书屋文章或信息243篇(条),研究论文236篇,约占检索文献总数的97%;新闻、简讯等7篇,约占检索文献总数的3%(见表1)。
表1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发表有关
农家书屋研究论文统计一览表
年度1200712008120091201012011120121总数论文(篇)131131261661711571236由表1可知,自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发表关于农家书屋的研究论文自2007年的3篇增至2012年的57篇,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是文章数量增长的黄金时期,2011年达到了峰值71篇,关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研究受到了图书馆学期刊的高度关注。
2图书馆学期刊分布
236篇论文共分布在26种图书馆学期刊中,《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发文48篇,位居图书馆学期刊载文总量首位,约占载文文献总数的20%;《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分别为21、18、17、11和10篇,均在10篇以上,各约占载文文献总量的8.9%、7.6%、7.2%、4.7%和4.2%(见表2)。上述期刊发的论文水平和质量都比较高,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就期刊分布地来看,其中北京3种, 江苏、广东、湖南各2种,安徽等其他17个省、自治区各1种。福建、河北等10个地区没有期刊入选。可见,农家书屋的研究论文还没有引起部分地区图书馆类期刊的重视。表2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载文分布表
期刊名称(所在地)1论文数量1期刊名称(所在地)1论文数量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北京)1481四川图书馆学报(四川)16图书馆学刊(辽宁)1211山东图书馆学刊(山东)16图书馆学研究(吉林)1181图书与情报(甘肃)15图书馆论坛(广东)1171公共图书馆(广东)15图书馆杂志(上海)1111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安徽)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宁夏)1101当代图书馆(陕西)15图书情报工作(北京)191图书馆(湖南)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天津)191图书馆界(广西)14河南图书馆学刊(河南)191图书情报论坛(湖北)14图书馆建设(黑龙江)181国家图书馆学刊(北京)13图书馆研究与工作(浙江)181新世纪图书馆(江苏)13江西图书馆学刊(2013年更名为《图书馆研究》)(江西)171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江苏)12西域图书馆论坛(新疆)171高校图书馆工作(湖南)11董明,陆爱勇:图书馆学期刊对农家书屋建设研究的关注分析*董明,陆爱勇:图书馆学期刊对农家书屋建设研究的关注分析*3论文被引频次
论文被引频次的多少是衡量一种期刊和一篇文章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7月5日9时10分,在236篇论文中,有167篇论文被其他文章引用过,被引频次共计1,053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约6次,被引2次以上的论文121篇,单篇论文最高被引频次为57次(见表3)。表3图书馆学期刊发表单篇农家书屋论文被引15次以上一览表
作者1文章名称1发表刊物及时间1被引频次刘丽1“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1《图书馆杂志》2008.2157刘亚晶、阚立民1“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1《图书馆学研究》2008.2144牛振恒1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图书馆杂志》2008.11139丛湘平1“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探析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36李英1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1《图书情报工作》2010.1133尚庄1农家书屋热潮与长远发展思考1《图书馆杂志》2007.7133蔡莉静等1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工程——我馆参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图书馆杂志》2008.4131朱川连1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1《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129刘孝文、 和艳会1农家书屋的特性及发展策略1《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126王宗义1农家书屋建设与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研究——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发的思考1《图书与情报》2010.4124井继龙1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微山县农家书屋建设为例1《图书馆论坛》2009.3116顾正葆1“农家书屋”巩固和发展之管见1《图书与情报》2008.5116向文强1试论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能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15表3中的论文选题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比较关注的话题,诸如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与其他类项图书馆合作与交流等,如《“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被引57次、《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39次。不同地区的农家书屋具有不同的地域建设特色,因此,具有实证特点和典型案例剖析的文章也受到读者的青睐,被引频次也很高,如:《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工程—我馆参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被引31次、《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微山县农家书屋建设为例》被引16次,这些论文在一定时期内引领了这一主题研究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4研究主题的关注和分布
依据研究重点内容和主题词,文章将236篇论文分为10个专题(见表4)。
表4图书馆学期刊发表农家书屋
论文研究主题分类统计表研究主题1论文数量1所占比例农家书屋发展的建议与对策170129.7%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问题144118.6%农家书屋可持续性发展问题136115.3%农家书屋的调研分析12118.9%农家书屋与“三农”问题11415.9%农家书屋管理体制与队伍建设问题11315.5%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11215.1%农家书屋发展模式构建11114.7%农家书屋与地方高校图书馆关系问题1913.8%农家书屋的综述1612.5%备注:由于部分文章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涉及问题也较多,因此,本文的研究主题的分类主要依据其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分类,仅供参考。4.1农家书屋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该主题文章70篇,约占论文总数的29.7%。研究人员通过对农家书屋建设的过程、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建设措施,体现了研究人员对农家书屋建设的热切关注,也为农家书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例如,彭绮文、刘朝红提到“民间出资办书屋”的举措[1];姚启玮提出设立分馆,为农家书屋设置馆外服务点的建议[2];王登佐提出了以副养文农家书屋模式、个人独资农家书屋模式、民办公助农家书屋模式、民办民助农家书屋模式、公办民助农家书屋模式等借助社会力量办书屋的5种途径[3],这些建议和措施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4.2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和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关系问题
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如何进行合作是许多人较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图书馆学期刊较为欢迎的文章。关于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问题,有人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和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4],向文强指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的功能就需要县级图书馆从资源协调、业务管理到读者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参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献信息借阅需求”[5];蒋焕琴指出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资源、人才、管理等优势助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6];樊会霞、姚秀敏指出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建设的专业化援助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援助,而是有计划、有行为目标、有后续发展措施和模式的援助[7],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责无旁贷。
如何利用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办好农家书屋,也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蔡莉静等指出,高校具有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联系渠道畅通、时间又保障等特点,可以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对口支援[8];樊会霞、贾秀军指出,农家书屋在农民素质教育方面有优势,但也有不足,地方高校可以在建立图书流动站、举办专题讲座、创新农民素质教育平台上和农家书屋进行密切合作[9];祝方林、周劲提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学、农学和法学等学科优势方面具有对杂居民族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10],可见,如何利用好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也是农家书屋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4.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家书屋的建设并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个需要有长期规划的惠民工程,必须确保农家书屋的建设长久、益民、规范、有序。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提出发展投入要持续、管理体制要完善和文化功能要拓展等几点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1],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何菲、曹湘平指出农家书屋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在优化组合各级文化资源、科学管理农家书屋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上下工夫[12];李英从农家书屋建设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着手分析,指出农家书屋建设必须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家书屋资源配备管理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13];袁世香从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资金、共享等方面对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4]。上述文章对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
4.4农家书屋的调研分析
不同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时对各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总结和分析对于做好农家书屋的下一步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类调研分析报告有21篇,约占论文总数的8.9%。如李继光、 邵雄斌《桃源县农家书屋调研报告》、傅钰等《北川灾后农村文化信息需求与农家书屋相关服务状况调查报告》朱川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微山县农家书屋建设为例》,这些调研报告摸清了农家书屋建设的现有状况,找到了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整改方案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5农家书屋与“三农”问题
农家书屋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如何通过农家书屋的建设来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就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问题。韦艺芬指出农家书屋具有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可以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条件[15];杨靖、黄京华通过对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和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后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获取与理解能力、信息审视与批判能力、信息生成与发布能力和信息反哺能力需要全面提升,而“根植于西部农村社区的农家书屋是提升留守儿童信息素养的重要平台”[16];虎晓萍指出农家书屋有利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异、利用和整合基层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因此,农家书屋建设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功不可没[17];李雪仙指出农村图书流通点的建设为农民的信息需求和技术增长提供了积极的帮助,成效显著[18]。
4.6农家书屋管理体制与队伍建设问题
农家书屋建设质量的高低与体制管理和工作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问题是影响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鄂丽君等指出,农家书屋具有资源危机、人才危机、管理危机、服务危机和安全危机等特征,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要求具有危机管理意识,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危机预案手册,积极开展危机事件管理和危机后续管理[19];詹庆云提出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措施有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解决后续管理经费无保障的问题、建设稳定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制定管理规程和明确的操作细则等[20];张细言指出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要注重寻求法律支持保障、构建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农家书屋发展空间[21];薛调等提出“书屋管理员是农家书屋出版物的管理者、硬件设施的维护者、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对书屋管理员进行继续教育、积极联系到高校图书馆的援助、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来提高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22]。
4.7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
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相对落后,农家书屋的建设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为该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农家书屋建设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宦咏梅、杨玉麟指出,西部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存在图书配备方式单一、联系实际不够、图书数量有限、建设主体不明、领导体制不顺、发展基础薄弱等局限,建议从实际需求规划和建设农家书屋,建立面向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将农家书屋纳入立法范畴[23];林曦、赵大志提出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要创新服务思路,在宣传报道服务方式、发放便民科普资料、定期播放视频资料、开办别具特色的“乡土讲坛”上下工夫[24];李开明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书屋建设体系、运行高效的服务能力提升机制、长效的书屋资源扩大机制[25]。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家书屋建设不同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举措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建设。
4.8农家书屋发展模式构建
农家书屋的建设如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许多学者纷纷构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罗昌娴提出农家书屋与农家茶馆结合的模式,但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26];罗昌娴、梁秀玉提出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27];程大立提出“村校共建”模式[28]。这些农家书屋建设的模式构建有的虽然还不完善与成熟,但是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文献作者统计
据统计,在236篇论文中,第一作者发文数量最多为5篇,有188人仅发表1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限为N=0.749(ηmax)1/2,其中ηmax为最高产第一作者的论文数。关于农家书屋主题的研究论文中第一作者的5篇论文为最多,因此,ηmax为5,N =0.749X2.24≈1.7,按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为2。因此将发文2篇以上(含2篇) 的22位作者列为图书馆学期刊关于农家书屋研究的核心作者,他们共发文48篇。又据普赖斯定律,只有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1/2时,学科的高产作者群才可以形成。22位核心作者仅发表48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0%,低于普赖斯定律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学期刊领域农家书屋研究稳定的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这需要图书馆学期刊和图书馆学界的研究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努力。
6论文作者所属单位系统分布
236篇论文中,图书馆共发文128篇,约占论文总数的54%;高校发文93篇,约占论文总数的39%;党校、社科院、科学院以及其他单位发文数量较低。高校93篇论文中,所属图书馆机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有69篇,约占高校发文总数的74%;党校7篇文章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发表文章3篇。可见,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领域的工作和研究人员。而其他单位的论文数量极少,其中以农家书屋为署名单位的仅1篇,为湖北省英山县农家书屋办公室叶雨霞的《实现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在贫困山区的共建共享思考——以英山县实践为例》。可见,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的主体是图书馆和高校,而高校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则是主要研究群体。来自其他单位的研究论文较少,表明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还没有引起其他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学科交叉研究不足。同时,在农家书屋建设岗位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发表论文极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群体的文化素质总体不高,还不能将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局限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仅列举了发表在图书馆期刊上的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情况,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他期刊发文作者所属单位的情况。总体来说,关于农家书屋建设和研究的主要作者群归属学科领域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家书屋的建设研究。
7结论
通过对2007~2012年图书馆学期刊关于农家书屋论文的统计分析,论文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表现了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关注和热情,对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积极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期刊发表论文情况来看,期刊分布地域存在一定差距,重复研究现象普遍存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不足,来自工作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的成果缺乏,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上述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彭绮文,刘朝红.从云煜书屋看办“农村书屋”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3):164-165.
[2]姚启玮.拓展馆外服务 给力农家书屋-射阳县图书馆设置分馆为“农家书屋”服务的尝试[J].重庆图情研究,2012(4):41-43.
[3]王登佐.基于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2(10):7-9.
[4]刘炜红.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江西省九江地区“农家书屋”调研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3):162-163.
[5]向文强.试论县级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08-110.
[6]蒋焕琴.公共图书馆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金华市农家书屋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2(12):41-42.
[7]樊会霞,姚秀敏.从图书馆专业化援助看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6):69-72.
[8]蔡莉静,穆丽红等.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工程-我馆参加“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8(4):41-44.
[9]樊会霞,贾秀军.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合作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2):132-134.
[10]祝方林,周劲.民族高校图书馆面向散杂居民族信息服务研究-以恩施州民族乡的农家书屋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4-97.
[11]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47-49.
[12]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1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04-107.
[14]袁世香.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办好农家书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4-106.
[15]韦艺芬.农家书屋与农民素质提高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5):131-135.
[17]虎晓萍.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彭阳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100-102.
[18]李雪仙.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衢州市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98-100.
[19]鄂丽君,程文艳等.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96-99.
[20]詹庆云.“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34-35.
[21]张细言.试论“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由广东省中山市实践工作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3):59-61.
[22]薛调,雒秀华等.农家书屋管理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88-92.
[23]宦咏梅,杨玉麟.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的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图书馆,2011(2):62-64,77.
[24]林曦、赵大志.西部地区农家书屋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探析-以攀枝花市农家书屋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73-77.
[25]李开明.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以洪雅县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学报,2009(6):45-48.
[26]罗昌娴.农家休闲屋——农家书屋与农家茶馆结合的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99-100.
[27]罗昌娴,梁秀玉.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3):81-83.
[28]程大立.农家书屋“村校共建”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0):99-101.
(编校:马怀云)
[11]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47-49.
[12]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1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04-107.
[14]袁世香.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办好农家书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4-106.
[15]韦艺芬.农家书屋与农民素质提高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5):131-135.
[17]虎晓萍.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彭阳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100-102.
[18]李雪仙.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衢州市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98-100.
[19]鄂丽君,程文艳等.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96-99.
[20]詹庆云.“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34-35.
[21]张细言.试论“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由广东省中山市实践工作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3):59-61.
[22]薛调,雒秀华等.农家书屋管理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88-92.
[23]宦咏梅,杨玉麟.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的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图书馆,2011(2):62-64,77.
[24]林曦、赵大志.西部地区农家书屋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探析-以攀枝花市农家书屋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73-77.
[25]李开明.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以洪雅县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学报,2009(6):45-48.
[26]罗昌娴.农家休闲屋——农家书屋与农家茶馆结合的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99-100.
[27]罗昌娴,梁秀玉.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3):81-83.
[28]程大立.农家书屋“村校共建”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0):99-101.
(编校:马怀云)
[11]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47-49.
[12]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1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04-107.
[14]袁世香.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办好农家书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4-106.
[15]韦艺芬.农家书屋与农民素质提高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5):131-135.
[17]虎晓萍.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彭阳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100-102.
[18]李雪仙.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兼议衢州市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的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98-100.
[19]鄂丽君,程文艳等.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96-99.
[20]詹庆云.“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34-35.
[21]张细言.试论“农家书屋”的后续管理-由广东省中山市实践工作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3):59-61.
[22]薛调,雒秀华等.农家书屋管理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88-92.
[23]宦咏梅,杨玉麟.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的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图书馆,2011(2):62-64,77.
[24]林曦、赵大志.西部地区农家书屋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探析-以攀枝花市农家书屋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73-77.
[25]李开明.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以洪雅县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学报,2009(6):45-48.
[26]罗昌娴.农家休闲屋——农家书屋与农家茶馆结合的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99-100.
[27]罗昌娴,梁秀玉.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3):81-83.
[28]程大立.农家书屋“村校共建”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0):99-101.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