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品设计角度解析消费教育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014-05-26李委委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消费消费者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产品设计,消费品的设计、生产、消费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解铃人”。本文针对以上三者存在的问题,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论述消费教育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费教育;消费方式;生态设计;绿色生产1消费、产品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产品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诸多要素和学科,是由人、社会与生态环境组合而成的综合体系活动。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无不经过设计而成,这使得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任何要素考虑不周全就会导致对环境的影响。据研究表明,产品性能的70%~8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完成成本的10%,如果再考虑环境因素,该比例还会增大,因为产品设计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远大于由设计过程本身对生态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所以,只有在设计阶段按照“绿色产品”设计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才能保证产品的“绿色”特性。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行为。消费贯穿于生命的始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消费、产品设计、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生态链关系(如图1),消费需求决定设计与生产,产品设计以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消费品消耗、用完之后最终进入生态环境。在消费、产品设计、生态环境三者之间,人是设计主体和消费主体,对设计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同时人的消费和设计行为最终会影响生态环境。因而,对人的消费教育有利于改善消费、设计、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消费教育的内容包括:消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消费技能教育、消费方式教育、消费环境知识教育、可持续教育、消费伦理价值观教育、国内外消费方式借鉴教育等。

图12消费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进而影响设计观念

人的消费源于人们的需要,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指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并且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归纳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需要由对生存的满足转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需要。那种崇尚节俭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已经转变,消费观念已由“废旧淘汰”转变为“审美淘汰”。在当今社会,消费占据了主要地位,人们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被消费操纵和引导,不断刺激人的欲望,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符号消费等纷纷出现。这些消费方式最终导致了消费异化,影响人们的消费价值观,使原本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转向向他人表达经济实力、权利、地位等自我满足的消费。同时,这些消费方式也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大大降低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两者是相輔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设计是为消费服务,并围绕消费展开。消费是产品设计的动力和归宿,消费对产品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作用,产品设计在开发之前,要对消费者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需求,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二,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消费的是物化了的设计。全国有12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其三,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对消费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设计通过不断地改良与创新产品,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欲望,唤起隐性的消费欲望,使之成为显性消费。从这方面来看,设计不仅是一种造物行为,又是一种影响和塑造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例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通用公司为刺激汽车消费,使汽车的样式设计至少每两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三到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计划废止制”。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但在美国却形成一种“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基于消费与设计的相互关系,通过消费教育,对消费者传播消费经验、消费知识、消费技能、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旧消费方式的不足,摒弃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树立文明、健康、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进而影响设计观念的转变。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导向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但一旦被人们认可接受,就会形成一股持久强大的社会力量。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我的认识都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其动机与行为,这种动机和行为最终会影响产品设计。例如,北欧诸国的消费者提倡平实简朴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排斥奢侈和炫耀消费,因而在产品设计方面,人们非常注重产品的生产方法、废旧处理,以及产品的生态设计、环保设计。

3消费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品设计的绿色制造

设计、生产、消费都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品的制造由设计和消费决定,制造原料来自生态环境,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能耗以及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同时产品在废旧之后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我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在世界名列第四位,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50%左右。然而,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基础之上,产业竞争力弱,比较优势低。这种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物料废弃物、能源废弃物、产品终结后的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目前,许多产品生产商家缺乏环境意识或环境意识不够,导致资源过度利用,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者开展消费知识、生态环境知识以及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消费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消费教育,生产商的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得到普及,有利于提高生产者依法经营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促进企业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积极开发和运用一些节约资源的工艺技术,以及节省能源和环保型的工艺技术,提高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制造质量,以及降低成本,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另一方面,对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引导生产,生产则是产品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过程。企业能够树立绿色生产观念是生态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例如,近几年在汽车行业兴起的“绿色设计”,汽车除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之外,在制造过程与废弃过程中,都会形成较大的环境负荷,如制造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有机化学物质、有害气体的排放、废旧车体与部件的处理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是低消耗、轻量型的新型汽车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新工艺与新材料相结合的方法。

4消费教育有利于规范和提升“山寨”产品设计

近几年“山寨”产品在市场非常流行,对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山寨产品是指那些通过盗版、仿制、克隆等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的特點,产品涉及通信产品、数码产品、日用品等领域。山寨产品存在质量差、缺乏质量监管与设计创新、产品粗制滥造、安全性差、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山寨产品与正规品牌厂家生产的产品相比,其生命周期更短,产品淘汰频率更快,这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山寨产品是一种非绿色设计,不利于可持续设计的开展。

鉴于山寨产品对消费者、环境造成的危害,在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开展消费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是山寨产品的主体,前者掌控着产业市场,后者掌控着消费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开展消费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掌握有关商品和消费知识,掌握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使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将更理性化,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者心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支配,消费者对消费知识了解得越多,对消费品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越大。通过消费教育,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消费选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那些质量差、售后无保障、产品粗制滥造、安全性差的山寨产品将被消费者和市场淘汰。山寨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将产品规范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售后服务等。

对生产商开展消费教育,生产商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得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鼓励人们自由模仿;另一方面,对不正当模仿行为实施法律制裁。对产品设计而言,产品的知识产品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山寨产品模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复制型模仿”,是对品牌产品毫无创新的加以模仿、复制,这种模仿形式无疑损害了原创者的正当利益,是对原创者知识产权的侵害,是非法的。另一种是“创新型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设计,这种模仿一般是合法的。通过消费教育,正规品牌的生产商将加强企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复制型模仿”的山寨产品将面临转型或逐渐退出市场,而“创新型模仿”的山寨产品面临走自助创新设计之路,有待成为市场的未来之星。因而,进行消费教育有利于促进生产商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促使山寨产品自觉守法和转向正规生产。参考文献:

[1] 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01231.

[2] 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0119.

[3] 刘志峰.绿色设计方法、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4564.

[4] 刘淑华.论山寨手机的模仿与创新[J].北京:知识产权,2011(7):4449.作者简介:李委委,女,硕士,梧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消费消费者
智能产品设计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冷·暖》
《教堂之夜》
40年消费流变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