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识别设计在CIS课程中的教与学
2014-05-26周阳张帆
周阳 张帆
摘要:企业形象设计是当今各大中小型企业树立其形象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视觉识别设计是CI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形象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现有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在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都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视觉设计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本研究根据互动学习的原理对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强调真实任务情境的设计与合作学习的管理,充分利用角色模拟等手段,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视觉识别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设计;交互CI设计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IBM公司首开先河,采用这一差异化战略取胜市场开始,半个世纪以来CIS风靡世界,被欧美、日韩等国际企业所普遍采用,成为创立国际名牌的现代经营策略。自从二十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由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导入CIS为起点,几十年来,已在国内为广大企业所接受并成为发展潮流,涌现出海尔、长虹、康佳、格力、科龙、健力宝等众多国内著名品牌,成为振兴民族经济的杰出代表。
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CI战略的导入在国外有着相对成熟的体系,国外各高校在设计教学的模块运作上,更强调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编排设计等基础型设计,由此也可以看出,CI设计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当然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教学方式上也会存在差异性,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I教学模式,是此次研究的主体。对于国外教学方式的有益部分可以作为研究和学习的主要目标,强调调查研究,着重企业理念的探讨,重视实践,联系当前经济实际,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CI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在CI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沿袭、照搬美国与日本的CI教学模式,脱離我国CI设计的现实需要,是一种近似盲目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近期对学生的认知需求调查显示,80%的学生上完CI课程之后,仍然惯常的从网络上下载设计模块,只是从形式上完成设计手册,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CIS设计与经济、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虽然教师在课程之初一再强调CI设计的综合性、特殊性,但一个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会简单地将VI手册作为标志设计的延伸,往往结果是大多数高校培养出的设计人员不仅没能改变CI面临的困境,还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并且对这样一个实战性强、和企业密切相关的课程重视程度也不够。现在CI设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CI设计的社会需求稳定增长,对CI设计人才的需求也稳定增长。客户趋于理性,不追求爆炸性的结果。设计者不再恶性操作,扎实推进。这些均对CI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CI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能够改变目前对于CI的一些错误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在我国,CI理论的引入最初是从设计界开始的。作为设计师,由于受到其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影响,往往会认为在CI设计中,VI部分的设计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忽视了MI、BI,在实际操作中产生MI、BI与VI脱离的情况。甚至还有的学生不仅认为CI只要将标志部分设计好了,其他的视觉设计部分只要将标志放置于特定的模板之中,这样的设计就完成了,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设计一下子就变成了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不仅在思想上轻视这门设计,还在行为上处理得过于草率。另一种趋势是脱离中国现实,只是将国外成功的方案作为自己设计的模板,不会为客户量身定做,不对客户进行深入的调研策划,从而使得最终的CI设计缺乏个性,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当然也无从给客户带来新的利润。由此分析,针对目前的CI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处理好视觉识别与CI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强调视觉识别只是CI的一部分,在进行视觉识别设计之前,必须对所要设计的对象有个详细而周密的调研,了解设计对象的理念根本,做出更加贴合于设计对象,并且别具特色的策划报告。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是视觉识别的头和手,缺一不可,只有光鲜的外表是不能长久的。这是在整个课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必须给学生强调的。在学时的分配上也会适当增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念识别在CI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
(2)课题的设置缺乏实战性。由于目前教学的局限性,往往一些教师会自拟课题,或让学生虚拟课题,这样很难达到课题训练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课题的选择上我会选择实战性更强的课题。当然,课题的选择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以真实案例为根本,或寻找自己更感兴趣的项目,或教师制定课题,或根据招标征集选择真实课题,也可以虚拟课题等,这样课题选择方式的多样化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选择,教师把关,有利于整个课题的完成。
(3)团队合作训练缺乏。在以往的教学中,选择团队合作训练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对于最终成果难以界定,也无法有效地完成训练的效果。因此可以选择自由组合形式,模拟CI策划小组,由教师监督管理,明确和细分小组成员分工,将团队合作的优势发挥最大化。
(4)应用设计部分模块化明显。往往只是重点放在基础系统部分,应用部分容易模块化,只是简单的加入标志、色彩、字体等基础元素,毫无设计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应用设计部分各个不同设计门类的设计重要性,比如广告、服装、包装等既是VI设计中的整体,又可以作为单独的设计完成。
因此,希望通过目前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式,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努力将此类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不仅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员,还能培养出具备综合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遵循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采用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注重课程时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 庞黎明,庞博.CIS设计教程[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 饶德江.CI原理与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磐耸.企业识别系统[M].台北:艺风堂出版社,1990.
[4] 许俊基,张百清.CIS发展与国别模式[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饶德江,杨升初.企业形象塑造[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6] 汪文博.中外名牌与企业形象策划[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7] 叶万春,万后芬,蔡家清.企业形象策划[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