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剪纸与现代社会
2014-05-26王小璇
摘要:传统手工艺,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又富于民间特色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表现密切结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以剪纸为例,分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民众生活的联系,为传统剪纸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剪纸;现代设计;传统手工艺;发展创新传统剪纸,顾名思义,肯定联系到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又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传统手工艺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一定程度上已被人们遗忘,忽视。但是在最近,一股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浪潮席卷而来,让人们幡然醒悟。剪纸作为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今天我们就以剪纸为例,探讨一下传统剪纸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部分老工艺一样,受到国家扶持。国家前所未有的提倡“手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手艺”再一次凸显出独特、不可替代的意义。成了经济和文化,创意和生活新的衔接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产业实践空间。手艺创造财富,创造的不只是物质的财富,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财富。然而,在商品经济的今天,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我们在锦里街上看到的剪纸作品多数以商品形式出现,虽然各个地方的剪纸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了当地的民俗方式和生活文化。但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表面看,好像是题材与风格发生了变化——唐老鸭与圣诞老人进入了剪纸,迪斯科的动律渗入了民族舞蹈。其实远非如此。從深层看,民间艺术中那种自发的,淳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取而代之则是涂红摸绿,添金加银,着力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限地夸张,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因为商品化的数量多,利润大,大多数剪纸艺术家们变得注重数量和速度,而忽略作品的精致和艺术性。商品化是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这种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不能背离传统,没有传统,传统工艺会失去自我个性,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传统剪纸还有一种现状存在,很多手工艺人主动保护的意识不强。很容易丢掉传统的东西,老艺人的技艺没人学,伴随老艺人的去世,技艺也就没有了。这种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确实急需保护。很多老手艺人对此认识不明确,很容易改变和放弃代代相传的东西,受美术教育的影响,用最新的美术观念创作,却破坏老手艺的原生态。手工艺人是手工艺品的创作主体,但是现在拥有绝活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传统手工艺市场日渐缩小,政府确实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民众对手工艺人的认识。因此,保护和传承老手艺,坚持材料的传统性和原生性尤为重要。补救剪纸艺术对传统记忆的生活功能和生活情趣的原始作用更为重要。
以胶州剪纸为例,500多年的传承历史,它曾经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被中国文联授予胶州市“中国剪纸之乡”称号。那民风淳朴,它的地方剪纸特点是以心造型,重在传神,不求形似,把心里想的东西可以直接通过图样表达出来。以窗花“八仙”“四季花”“双狮”为例,和其他邻县的剪纸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它们不但给人以结构完美,华而不浮的美感,而且还充分体现了胶州人老成厚道,质朴豪爽的性格。再拿山东高密剪纸为例,以精巧见长,造型稚拙,风格纯朴,题材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融合当地生产生活习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传统纹样中的“意”的传达体现了民情,民俗,民风,是纹样的灵魂所在,更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当地文化部门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剪纸艺人进行剪纸生产,已经带动当地农民积极开展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活动了。可见,手艺创造财富,不仅可以使老艺人脱贫致富,还可以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了解这种技法,更好地让剪纸艺术得以发展。
在关注古今剪纸艺术的对比同时,也不要忽略中外的对比。中国传统的剪纸和外国的剪纸,风格迥异,中国传统剪纸多偏向于吉祥美好的寓意,造型古朴,元素万变不离其宗。而国外的剪纸,造型偏向于像毕加索油画类型的抽象立体的风格。外国艺术家利用剪纸进一步发展了绘画作品中那种装饰风格的优美韵致,他们的剪纸,富于幻想的情调,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如梦似幻的境界。剪纸创作跳动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明朗而欢快。他们不仅雕刻着色,还剪出不同的形状,再把这些形状拼贴成一张巨大的图片,这样大胆出色的成果接近抽象派的作品。
图1剪纸《百鱼图》 作者:王小璇图2剪纸《花开富贵》 作者:王小璇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变”与“常”是对立统一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又变化多端。两者从来都是在不断融合,相互渗透着的。传统艺术元素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传承和变化必须对举。以剪纸为例,传统的剪纸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手艺的原生态为主,进行改造、再改造,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合理地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将剪纸艺术中形态丰富的传统图形提取其“形”的元素,结合现代平面设计中所运用的构成手段,如重构,打散,变异,同构,错位,将这些立足在提取民间艺术“形”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设计创造,最终转化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图形,并达到传其“意”,传其“神”的效果,吸取其艺术精髓和营养,将这种对原型重构之后的衍生融合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这样才能使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双重审美特性。为民族艺术的延伸和拓展而努力,传承传统剪纸元素,创新视觉表现,将技术手法艺术性,作品更具有装饰性艺术性。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吕胜中的剪纸作品——“小红人”,就是把传统的中国剪纸和西方现代的形式美感、构成艺术相结合,体现了当代剪纸新的发展方向。他用的剪纸方法并不复杂,既保留了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非物质遗产”概念的提出,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今天的民间艺术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为传统手工艺人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环境,现在随着全社会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淡漠、遗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让传统剪纸重新浮出水面,重新得以发展。传统工艺不是绝技的展示,不是千篇一律的传统纹样,我相信在现今社会,它也得以发展,有了更新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民众爱上这种艺术,全民参与,共同传承。
何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只是手工艺,它总是要和这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总是要发展变化的,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改变,必然使这些文化现象,包括传统手工艺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变”是不可避免的,是传统工艺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为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必须主动地采取一些变革。
传承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手工艺与民众生活联系,与现代设计联系,它不再是阳春白雪的那种欣赏而存在的,让更多的价值应该是实用的,是一种和民众生活、民众文化、信仰活动密切结合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如果在设计中可以沿用会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所以,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剪纸的影子;她正在向世界覆盖,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参考文献:
[1] 潘鲁生.手艺创造财富——2009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国际论坛[M].山东美术出版社.
[2] 丁朝虹.变常有道——以宁波骨木镶嵌为例谈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2).
[3] 李姗姗.花腰彝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溯源初探[Z].作者简介:王小璇(1992—),女,本科,研究方向: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