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景德镇民间陶瓷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2014-05-26晏波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制陶手工艺景德镇

晏波

摘要:作为有形物质文化的陶瓷,一般不在非物质文化讨论的范畴。但景德镇民间陶瓷工艺通过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传承过程无不包含着各种非物质文化的元素。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景德镇民间瓷艺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因子,再结合相关的抢救和保护景德镇民间瓷艺的现状,提出“救人救环境”,保持景德镇民间瓷艺的“活态”发展是抢救和保护景德镇民间瓷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民间陶瓷工艺;保护与传承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1]作为有形物质文化的陶瓷,一般不在非物质文化讨论的范畴,但景德镇民间陶瓷手工艺仍多是以口传的形式在传承,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以及自珍的心态,那些“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2]的民间陶瓷制作的工艺,仍然是通过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活形态在传承延续。

1景德镇艺术陶瓷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素

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需要依靠口头传承而延续的传统文化。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的景德镇民间传统手工艺亦是历经世代而传播至今的口头创作,包涵着景德镇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点。即使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性决定了景德镇民间瓷艺不论是在其形成过程和抢救、保护过程都蕴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因子。众多景德镇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都是以人为载体,以传人为主体,以非物化、非静态和记忆、技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而存在。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手工艺从釉料的配制和方法、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火烧及装饰工艺等工序,[3]体现了景德镇民间制陶人的智慧火花,其制陶手工艺承载了制陶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景德镇民间制陶工艺所烧出的陶瓷,造型精美,陶釉晶莹温润,刻花印花工艺独特,纹样图案具有奇特的艺术气息,受到贵族与庶民等各阶层的喜爱。景德镇民间瓷艺以墨黑色和青花最佳,其刻花工序是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其施釉工序是将坯浸入釉盆里,当口沿与釉面平齐时立即提出,或将釉浆注入坯内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釉上彩是瓷器釉面上艺术加工,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等,绘画分动物、花卉、人物、山水等。这些独特的民间工艺往往是依靠民间制陶艺人或师徒,或父子口头传承得以保存至今,他们传授自己独有的宝贵技能的过程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口头传统”和陶瓷手工艺中的“口头传承”所表述的内容是相同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口头传承。也就是说,陶瓷手工艺的形成过程蕴含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景德镇艺术陶瓷手工艺的抢救与保护现状

陶瓷工艺文化遗产有脆弱与坚韧的两重特性,家族传承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制陶手工艺的传承,此乃其坚韧特性;或遭战乱,或遇祝融,或家族组织遭到破坏,又或现代科技的冲击,都可能导致制陶手工艺的灭亡,此乃景德镇民间瓷艺脆弱性的体现。特别是现代社会,陶瓷文化产品不断商品化,对景德镇民间瓷艺形成了巨大冲击,景德镇窑煤火烧造工艺和刀刻绘画技艺经不起快捷社会的挑战,使得景德镇传统制陶手工艺偏离传统,程序日趋简略,直至消亡。而像花釉瓷、素胎黑花瓷、香黄釉、月白釉瓷、兰花瓷、铁锈花等这样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种釉瓷的烧制工艺,如不对其采取特别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扶持,也将面临失传。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加大了传统工艺的保护力度。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明确指出:“国家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4]景德镇的烧制技艺精湛,尤以宋代刻、印花青瓷为最,装烧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明显符合国家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标准。国家从1999年开始,通过对景德镇各个民间制陶作坊的采访、收集,取得了大量的口头与视频文献资讯,并最终制作成具有视听效果的音像文献,抢救和保留了大量的民间陶瓷手工艺及其制陶过程,这种抢救工作最大的价值就是保留了民间制陶人对制陶过程的深层理解及更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文化因素,给我们以“整体保护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的启发。当然,由于国家保护资金预算不足,以及存在的官僚作风现象,特别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不完备,还是造成景德镇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部分传统瓷品的烧制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急需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3救人救环境:抢救和保护景德镇瓷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口头传承是景德镇民间瓷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方式。表现在传承载体是“活体”的人,传承内容是发展变化着的“活性”的民族智慧、心理诉求和价值观念,传承过程是传承者与传承对象共同参与的互动的“活动”过程。传承人是景德镇民间瓷艺的重要传递者和承载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景德镇民间瓷艺的知识进展技艺。因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景德镇民间瓷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针对国家队传承人保护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景德镇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一是借鉴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加强和完善中央、省、市、县四级“景德镇民间瓷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并在物质和津贴上加大倾斜力度,并给予传承人足够的社会荣誉感。二是鼓励技艺精湛的景瓷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多收徒带徒,以带徒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导师福利津贴,并鼓励各个师门徒弟之间进行瓷技艺大赛,提高“师带徒”的热情,提高制瓷艺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后续人才的培养,建设景瓷人才梯队。有很多民间陶瓷艺人不想把他们的独家秘籍或配方外传,往往造成后续人才匮乏,并有绝技失传的危险。政府应该承诺保护其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在其家族或徒弟中选择优秀的承传人,并给予优渥的津贴待遇,形成一个师、徒互相选择的机制。

景德镇民间瓷艺始终在动态发展中完善,始终以师徒方式传授,始终是人作为传承的载体,总是蕴藏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中。博览会作为这种文化传承的实体之一,就是这种文化生态体系的最佳模式。在目前,博览会、各地的陶瓷学术研究机构等文化实体是民间瓷艺向高级流传的平台,陶艺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存续。另外,政府要提供制度环境支持,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法律性保护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打击侵权行为,尽可能为景德镇陶瓷工艺的传承提供保护,切实推进民间陶瓷手工艺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4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景德镇民间瓷艺的表征是民族的身份和民族的标志,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抢救和保护。抢救和保护景德镇民间瓷艺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保护好瓷艺传承人及传承地区的自然生態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对其进行“整体保护”和“生态保护”,以保证景德镇民间瓷艺的动态基因和文化源头。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

[2] 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71.

[3] 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2004:47.

[4]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38916.htm.

猜你喜欢

制陶手工艺景德镇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景德镇颂歌
不忘你,景德镇
问一声,景德镇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