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鼓戏演唱技巧对湘籍民族唱法演员群的影响

2014-05-26何益民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谷一花鼓戏歌唱家

课题项目:本文为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课题《对当代中国歌坛“花鼓戏现象”的声乐研究》(08DD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花鼓戏作为湖南民间戏曲艺术,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花鼓戏体现出强烈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表演生动,富有活力,受到广大人民的推崇和喜爱。花鼓戏独特的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的演绎带来了正面影响,很多湘籍知名歌唱家都曾经灵活借助花鼓戏润腔方法来演唱民族歌曲,并带来了成功的效果。这说明花鼓戏的演唱技巧与民族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花鼓戏演唱技巧对湘籍民族唱法演员群的影响。

关键词:花鼓戏;演唱技巧;湘籍民族唱法;演员影响民族歌曲以其优美的韵律、圆润的唱腔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我国诞生了一大批民族歌唱家,为人们演绎了一幅幅生动、唯美的民歌。纵观中国著名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就会发现,很多都曾接受过花鼓戏歌唱的训练和熏陶,而且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表明:这些民族唱法的歌唱家正是因为拥有良好的花鼓戏演唱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在歌唱事业中崭露头角。由此可见,花鼓戏演唱技巧与民族唱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歌唱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同花鼓戏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相关性为广大民族歌唱家提供了良好的歌唱条件。

1花鼓戏演唱技巧对民族歌唱的正面影响

花鼓戏作为湖南地区的戏曲艺术,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系统化、理论化的演唱技巧,其演唱气息、共鸣腔以及行腔等方面都对民族歌唱产生了积极影响。

(1)花鼓戏气息的影响。众所周知,唱好歌的前提是调理、控制好气息,因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花鼓戏演唱在气息的运用方面有着吸气深、存气多、运气足、用气活的特点,演唱时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一点同民族歌曲唱法如出一辙,和民族歌唱类似,演唱花鼓戏要求演员能够根据旋律的变化,在高、低音之间运用自如,运气自然、灵活、富有变化性。总的来看,花鼓戏的演唱需要掌握“气息技巧”这也是花鼓戏最具挑战的地方,众多知名的湘籍民族歌唱家正是因为掌握了花鼓戏的气息技巧才在民歌演唱中大显身手。例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演唱中,大量运用了一些花鼓小调的运气方法,使其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旋律更为优美,情感更加真切。专业的声乐研究者经过实际研究表明:李谷一老师因为有过花鼓戏表演的基础,也因借助了花鼓戏的气息技巧,使其演唱更具完美,演绎了众多经典的声乐作品,如《我和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等,其運气方法同花鼓戏几乎相同。

(2)花鼓戏中交替共鸣的影响。花鼓戏有自身的旋律特征,那就是一般伴随大跳音程,同时歌曲初始处有转弯。因此,会唱花鼓戏通常能够灵活调用“交替共鸣”方法来演唱,这一演唱技巧对民族歌曲演唱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体现在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歌曲演唱。

李谷一老师在民歌演唱中善于灵活运用交替共鸣、真假声灵活运用等技巧,这就十分明显体现出其花鼓戏演唱功底。例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中句头的几个字“边疆的”是真声歌唱,然而接下来的“泉水”却转换为假声,余下的“清又纯”则依托胸腔共鸣技巧,仔细聆听李老师的歌唱,就会发现其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交替共鸣模式,这些同花鼓戏中的演唱技巧是密不可分的。

(3)润腔是花鼓戏演唱中较为常见的演唱方法,在花鼓戏中常见的润腔方法大概有18种,根据专业人士研究表明:其中木棒腔、刀把腔、上坡腔在民族歌唱中发挥了鼎力相助作用,演员善用这些润腔法来调节、控制气息,从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木棒腔:直音、没有颤音。一般来说,调式的主音以及下属音都要用到木棒腔,不需要颤音,花鼓戏的演唱就要求演员根据音调的特征来调整润腔方式。需要木棒腔的地方绝对不能唱出颤音。刀把腔:通常先有颤音,然后再有直音。通常用在散板。在花鼓戏演唱中有很多体现。上坡腔:音乐术语中的渐强。为了情绪、气氛或某一语气的需要所采取的力度变化,可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润腔法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得到了积极地运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雷佳的代表曲目《山寨素描》演唱过程中就有刀把腔润腔法,其中“桑树上”中的“上”字;而首次出现的“山寨醒来了”则运用了木棒腔来润色。

花鼓戏中的装饰音也通常润色了歌曲,增添了民歌演唱活力,典型的装饰音技巧就体现在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知音》的演唱中,其中的“山青青,水碧碧”就运用了“吟音”,其中的一些字则运用了“倚音”,如“水”,也有一些字运用了揉音,如“碧”等。

著名湘籍歌唱家雷佳的名曲《水姑娘》中也曾用到装饰音来润色。花鼓戏中的这些润腔方法在民族歌曲演唱中发挥着鼎力支持作用,湘籍众多知名歌唱家灵活巧妙地运用花鼓戏演唱技巧来演绎民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民歌歌唱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2湘籍民族歌唱家与花鼓戏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的民族歌唱家都出生在湖南,而且接受过花鼓戏培训,以此为基础发展起了民族歌唱,并取得了辉煌的歌唱成就。众多知名的湘籍民族歌唱家,在民歌领域尚未做出成绩之前,很大一部分都接受过花鼓戏专业训练。例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就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就曾在专门的艺术机构从事花鼓戏表演,而且在十多年间完美地演绎了几十个跨越不同时期,角色性格各异的花鼓戏艺术作品,最具代表的就是《补锅》,这部花鼓戏电影为李老师带来了名气,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春晚上,李谷一演唱的花鼓戏《刘海砍樵》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著名歌唱家张也同样在20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南省艺术学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接受过花鼓戏训练,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雷佳、王丽达也曾于20世纪末毕业于该校花鼓表演专业,她们在各种文艺演出中都演唱过花鼓戏曲目,如《洗菜心》《瓜子红》等等。其他的一些湖南民族唱法歌唱家,如宋祖英、吴碧霞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接受过专业的花鼓戏训练,然而,在其歌唱生涯中都曾与花鼓戏结缘,间接地受到他人的影响。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花鼓戏对湘籍民族歌唱演员的演唱事业带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很多知名歌唱家最初是从演唱花鼓戏出身的,丰富多样的花鼓演唱技巧与生动传情的戏曲表演艺术,为他们日后的演唱事业打下了良好的音乐表演基础,她们声乐演唱中对花鼓技巧的巧妙运用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称道的骄人成绩。由此可以判断出:花鼓戏演唱技巧对湘籍民族唱法演员群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参考文献:

[1] 欧阳觉文,刘赵黔.湖南花鼓戏名剧名段选[M].湖南人民文艺出版社,2005.

[2] 梁瑛.湖南花鼓小调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艺海,2010(7).

[3] 杨仲华.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学术定位[J].中国音乐,2011(3).

[4] 陆颖.论民歌艺术的当代发展及其文化价值——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1.

[5]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作者简介:何益民(1965—),女,湖南长沙人,教育硕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主任,国家一级演奏员,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李谷一花鼓戏歌唱家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小歌唱家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歌唱家与报晓员
草丛里的歌唱家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