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供应量M2的预测分析模型研究
2014-05-26寇冠
寇冠
【摘要】了解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其推动作用不论对投资者还是民众都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从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贸易以及国内民生三个角度对中国M2的供给运用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M2;中介目标;预测分析;克强经济
一、引言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大体上等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变动率之和;以弗里德曼为核心的货币主义流派倡导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既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同时弗里德曼也指出引起货币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1973年,Mckinnon提出M2/GDP比率表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地相对水平,此后在金融发展实证研究和货币理论研究中被不断提及以衡量金融发展和金融深化的程度。而国内学者对于M2的研究大多基于M2/GDP指标以及基于统计层面分析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殷剑峰认为当前不断上升的M2/GDP蕴含着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但是它更多地反映了信用总量的过快膨胀和经济中杠杆率水平的过快上升;汪洋和党印(2011)综述了我国近年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认为流动性过程的实质即货币供应量过剩,这种资金的过剩在事实上导致了我国一般性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刘明志(2006)认为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在于为货币政策确定一个调控方向和调控幅度。为达到实现最终目标的目的,可以在年度中间不断对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不断修订中介目标。
二、模型研究
1.假设条件
(1)国家将货币供应量M2作为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以实现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2)假设上证综和指数增量能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状况。
(3)假设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量反映国际间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
(4)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国内民生状况。
(5)整体的货币流通速度大致不变。
2.理论分析
由于我国从1996年开始执行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到现在已逾16年,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实现对经济的调整亦卓有成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假设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依据也是经济变化情况和物价波动情况,并且通过调整以实现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一个合理的物价水平。但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是一个中介目标,需要在年度中间不断的调整以达到实现最终目标的目的,所以经济增长不可用年度GDP的数据来简单衡量。为此我们把经济增长的情况分为国内和国际间两部分来进行分析。
用上证综和指数是国作为国内经济状况的衡量标准,因为作为国内经济形势的晴雨表,股票指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票指数波动改变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对货币供应带来影响,使货币供应的存量和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股市的增长较大地依赖着货币的供给量,所以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宏观调控国内的经济状况。由于国内经济增长过快会带来物价指数的过快增长以及较为强烈的通货膨胀,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经济衰退又会导致通货紧缩,国力衰退,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国家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的计划。所以维持一个持续平稳的增长是尤为重要的,而货币供应量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会实行过度货币宽松和过度信贷扩张政策,央行将保持“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意味着即便是如今中国货币供应量节节攀升的态势也是在央行的控制范围之中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月度之间,根据上一月的数据,当国内经济表现较好时,央行会减少M2的供给;当股市显示经济低迷时,央行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以刺激经济恢复增长。
用外汇储备作为衡量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变化指标,因为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国际化货币,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一般依靠作为国际间结算货币的美元、欧元和日元。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基本上是此三种货币。近年来,我国持续贸易顺差使得国际间对于人民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维持我国汇率的相对稳定,我国不断向市场上投放人民币购买外汇,导致外汇储备在持续膨胀。而我国为了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性这一政策目标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外汇储备的攀升必然会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
介于稳定物价,做好民生工程是每一届政府所承诺的,所以我们认为在物价波动较大时,央行会物价波动情况反向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物价的稳定,实现温和的通货膨胀。
3.模型建立
首先我们根据各月度数据直接引用并利用eviews 5.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得出R^2=0.981599,并且联合解释变量以及所有单个解释变量都非常显著的通过了检验,拟合效果较好,说明了股票指数,外汇储备以及价格指数的变化对货币供给量M2影响显著。
但是当局对于货币供给量的中介目标设定是提前进行调整的,而不能通过当月的数据进行计算估计。事实上,从政策角度来说,央行对于每月货币供给量M2的设定需要通过上一月的各经济数据来拟合,进而调整该中介目标。
因此,需要将解释变量的数据通通向前推进一个月来对当月M2进行估计,调整原来的模型:DM2=αDSMIN(-1)+βDFR(-1)+γDCPI(-1) +ε。(其中DSMIN(-1)DFR(-1),DCPI(-1)为原来经济指标向前推进一个月的数据,ε为随机扰动项。)根据调整后的模型用同样的数据重新利用eviews5.0进行拟合估计。
由上述软件分析结果来看,所有检验指标都变得更好了,说明模型更加优化,拟合程度相当高。同时在理论上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由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ARCH检验,得到其probability约为零,表现出显著地异方差性,所以需要对原模型进行异方差性修正。此处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当做残差平方和佴i^2关于解释变量的回归时,发现只有DFR(-1)与残差有显著性相关关系,所以设修正权序列为w=q/ sqrt(exp(0.0006345*DFR(-1))),完成最小二乘估计,消除异方差性。
由此得到修正后的回归方程:
DM2=19.45375-0.267307DSMIN(-1)+0.333988DFR(-1)-3.8609 38DCPI(-1)
三、总结
综上分析以及实证检验,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率的确符合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供给率大致等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变动率之和。央行通过将M2的供应作为中介目标来实现宏观调控。当股市变现过好时,通过减少M2的供应来控制国内经济的过快膨胀;当股市反映萧条时,通过增大M2的供应来实现经济的刺激。由于国家需要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M2变动率与外汇储备变动率在数量上表现为同向变动的关系。同时,央行也根据物价变动率来适当调整M2供应的幅度,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因此,以这三方面的因素来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确是在央行的可控范围之下,为了实现国家社会与经济的稳定而不断增长的M2供应量,是顺应国情以及市场环境,而不是无节制的,并不存在西方学者所担心的竞争式印刷货币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注:以上所有数据均来自BvD-EIU Coutrydata
参考文献:
[1]刘明志.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J].金融研究,2006
[2]宋琳,应晓芸.货币供应量与我国股票指数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03)
[3]王红,童恒庆,毛新娜.外汇储备增长与物价变动[J].统计与决策,2005(10)
[4]戴晓兵.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04)
[5]余玢.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关系[D].江西财经大学,2012(06)
[6]张晓锋.对中国M2/GDP问题的再思考[D].山东大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