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的再思考

2014-05-26刘现波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定义

刘现波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把握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昔,再次思索更好实践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路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正式提出的,探析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有助于深入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

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或者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或者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中国的实际不仅包括空间地域所承载的实际,也包括时间阶段所处的实际。理解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把握。

(一)为什么是“中国特色”

从空间的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地域上。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时说“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多苦头,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1]这就鲜明地指出了为什么社会主义在中国就必然带有中国特色,强调了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矢”同我国的具体国情之“的”有机结合起来。从时间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阶段上。邓小平在1987年8月29日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这同样是坚持实事求是,强调要科学把握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二)为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1984年6月30日第二次同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代表团谈话时说“中国搞资本主义道路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1]中国近代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1]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立足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扎实基础。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就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当然分配中还会有差别,但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出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1]由此,邓小平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和力量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发展历程。

二、30多年在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质量大为改善,中国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

与此同时,正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所预料的那样,“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错误小一点,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1]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践中凸显了一些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相偏差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 [3]这些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问题,虽然是世界各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的普遍问题,但还是引起了一些人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的不解和疑虑。

三、更好实践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义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牢牢把握中国国情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更好践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牢牢把握我国国情实际,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分析和解决,扎扎实实,稳步协调地发展。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三)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在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情势下,要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3]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替代资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以制度创新挖掘稳定的内需替代投资和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5]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最大限度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完善和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更好地践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3-03-05.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8.

[5]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等.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定义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红色读物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