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我欲观书画,何处将诗寄水云

2014-05-26赵芳

艺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画作品明代

【摘要】 “吴门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一个绘画派别,主要代表画家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该画派的作品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本文通过解析福建博物院藏八位明代“吴门派”书画家作品,从而深切感受到“吴门派”作品所具有的笔情墨韵,及他们所特有的抒情秀逸的文人书画艺术风格。

【关键词】 文人书画;明代;吴门派;书画作品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明代的文人画,虽然上承赵孟頫及元四家,远接五代董源、巨然开创的文人画传统,然而在明初期始终未能汇成巨流,但其对中后期文人画的发展与壮大却产生着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门派”,从而取代了初期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宫廷院体”与“浙派”。“吴门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徵明,而以文徵明的子侄与学生为创作的中坚力量。“吴门派”书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兼能诗、书、画、印多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有感于仕途的险恶、吏治的腐败,于是淡于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苏州地区富足的经济生活、历史上形成的良好的文化环境,以及吴中鉴赏成风的习尚,都为“吴门派”画家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而自明初以来此地尚意趣、精笔墨的元人绘画传统,则为他们诠释自己的品格情怀铺路,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成为他们书画的共同价值体现。福建博物院珍藏的诸如明代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多位名家作品,可谓“吴门派”中的精品力作。

一、沈周的《为竹西作山水图》

沈周(1427-1509年),明代画家,是“吴门派”的创始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其诗文书画均负盛名,他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有较深的造诣,亦能画人物。沈周早年主要学王蒙,笔法较为细密,多作盈尺小景。中年师法黄公望及宋代诸家。40岁以后,始拓为大幅,风格趋于劲健,追求骨力。沈周的代表作有《沧洲趣图》、《仿董巨山水图》等。

福建博物院藏其所著《为竹西作山水图》轴,纸本设色,尺寸为纵83厘米,横30厘米。画作结构严谨,整个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用笔沉着,墨色沉厚,表现秀丽、滋润的江南山色景致。图中近景村舍错落、树木繁茂。中景碧水潺潺。远景山峰连绵起伏,青山耸秀,树木葱茏,山侧有楼阁或隐若现。茅亭下有两位老者盘膝而坐,自得其乐,表现了文人放逸闲适的生活状态。

图首有杨一清、吴宽等五人题跋及作者自题款:“陆机莫话东头竹,君子于今居竹西。斗酒有诗三百首,琅琊高处自留题。”“成化癸卯岁孟秋一日因赵君□美求赠”,末署“竹西柱史姑苏沈周上”,钤有朱文“启南”、白文“石田”方印各一方。

此画作于成化癸卯(1483年),作者时年56岁,处于中晚年时期,笔健皴简,苍劲浑厚。此画构图丰满,苍润雄逸的画面,配上清新质朴的诗句和挺拔苍劲的书法,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文人画的意趣特色,该画充分体现了沈周的笔墨和技巧的浑然天成。画中隐约而朦胧的树木枝叶,以及从雾中看见的葱郁山岭,感觉都是一挥而就的神来之笔。画面色调深沉、表现手法细腻,也体现了沈周在师法传统的基础上对文人水墨写意山水画的独到体验。

二、文徵明的《兰竹图卷》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杰出书画家。名壁,字徵明,44岁后改字为名,改字徵仲,祖籍衡山,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是“吴门派”的代表人物。其画作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史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他的传世作品较多,如《湘君湘夫人图》轴、《烟洒叠嶂图》轴等。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的《兰竹图卷》是目前发现的第三件文氏兰竹作品(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院各藏一卷)。图以淡墨写兰竹石,竹与石结合,石有奇质,竹有丽态。一浓一淡、一高一低两竿修竹,竹叶上挺,姿态生动,笔意清绝。浓淡相宜,笔墨潇洒,精练且苍秀,画风细致温雅,使人有意韵清淡飘然之感。该兰竹,将赵子固之繁茂、赵子昂之笔墨韵致熔于一炉,兰竹间杂以荆棘,伴以怪石、小草、流水,空插苍松,意境清幽。

图卷引首是嘉靖年间王榖祥大篆题字“楚畹余香”。卷首有文徵明自题诗:“清真寒谷秀,幽独野人心。结意青霞珮,含情绿倚琴。俭馨堪自进,道味许谁深。一笑歌璃树,春风雪满襟。”他的题画诗道出了其画家的甘苦和追求,书法配兰竹,浑然一体,以诗寄情,将人、情、事紧密结合。而诗、书、画融为一体也是文徵明画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如清代画家郑燮在《题兰竹石》中自云:“请君莫作画图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

该作品有徐邦达、启功、林散之、张伯驹、黎雄才、谢稚柳、伊秉绶、郭琦等名家题跋:

“师文待诏墨兰,殊不能似,惭愧何如?”(张伯驹)

“春云骀宕楚天高,遂使玲珑润彩毫。奇境不教幽谷擅,国香无际满江皋。翠墨浓挥四座风,三湘景物最葱茏。沾来拂日凌云笔,写得竿头万玉丛。”(启功)

“二赵风流迹已遥,停云继接楚臣骚。应知八法通心印,翠袖幽香一例描。”(徐邦达)

“元人好写兰竹,以赵孟坚、赵孟頫为最著,且于兰二人风貌相似。此衡山先生所写其兰,则出于二赵也。”(谢稚柳)

文徵明自然淡泊的文人旨趣,使他的画显得逸放、自然,且意境深远,而在审美意识中他对高古、古意特别讲究,这对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兰竹图在笔墨、布局上追求繁中求简,乱中见整,熟中求生,寓巧于拙,平中见奇,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足以澄人心神而发其志意也。

三、祝允明的《草书轴》

文徽明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文徽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著名画家,弟子中则有钱谷、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才济济。“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祝允明(1460-1526年),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能诗文,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祝允明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祝允明一生留下了很多诗文杂稿。《明史》本传称“著诗文集六十卷,其他杂著百余卷”,其中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最为有名。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的祝允明的《草书轴》,纸本,尺寸纵129厘米,横33.5厘米。该书释文:

“襄阳墨径未曾乾,十里潇湘五尺宽。极径不禁苔露滑,渔衰长带水云寒。澄澄僧眼连天碧,淡淡娥眉隔雾蜒。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看。”

“逃暑应能暂闭关,未消两托古玄攀,并抛杯酌方为懒,少事篇章恐碍闲。风隆一庭隣与叶,云开半面归城山。浮生只说闲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枝山。”

《草书轴》下钤印二方(朱文)“允明”、“祝枝山印”。

该书法作品自然流畅,大小字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虽矫迈翻腾,却不剑拔弩张,大起大落之间,只觉有古雅恢弘之气,章法参差错落,上下左右呼应顾盼连成一气,行距字距不甚清晰,细看却又中心分明。只有学识涵养深厚的文人、技法炉火纯青的书坛巨匠,才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境界。

四、王宠的《小楷折扇面》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号雅宜山人,吴县(在今江苏吴县)人。其诗文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合二成雅,自成一格。后人将他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为“明代三书家”。

现藏于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的明王宠《小楷折扇面》,金笺本,尺寸为纵23厘米,横49厘米。扇面释文:

“舞衣初裁如白雪,满堂香气吹氤氲。游龙惊燕迥不群,朱颜微酡酒半醺。银筝促柱斜斜分,鸾吟凤语未始闻。秋风萧萧水沄沄,玉杯澹泻青霞文。余光翻映桃花裙,高阳酒客心如焚。瑶钗挂缨日欲曛,邯郸才人何足云。”

“双旗欲度河荧荧。长空万里倒列星。玉箫声断锦瑟停,七襄宛转云冥冥。美人飘飘翔紫庭,中宵露坐罗围屏。举觞属君君试听,愿为枝上双鵁鶄。当筵一笑千黄金,高堂烛灭风不宁。众宾已醉淳于醒,今夕何夕谐百灵。”

扇面款题:右《七夕戏作白苎词》二首,书于净明轩,雅宜山人王宠。钤印二方:朱文“□斋”、白文“王履吉印”。

此小楷书于金笺扇面,从整件作品看,字的大小、粗细虽然变化细微,但笔画之间结构脱落,很多笔画只写一半,笔画之间不相接搭,字体之内侵入很多空白,笔与笔之间有一种似连非连、若有若无的感觉,具有“疏淡、空灵”的文人情怀。其结体分散之中有凝聚,方正之中有倾斜。行笔缓,笔势稳,笔画圆润,笔与笔之间有顾盼,但从不放纵,起笔和收笔很平稳,给人以工稳、缓慢又显得空阔疏朗,笔势精妙又感到洁净、超逸的美感。整幅作品显得朴拙内敛,秀逸婉丽,小巧而又雅致。

五、文彭的《行书折扇》

文彭(1498-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为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

文彭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长子,家学渊博,才华出众,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被后人尊为我国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

文彭的《行书折扇》,金笺本,尺寸为纵23厘米,横51.1厘米。折扇释文:

“仲夏新晴事事宜,定炉香热海南奇。闲临淳化羲之贴,细读开元杜甫诗。石鼎飕飑时斗茗,松枰剥啄试围棋。新篁脱粉芭蕉绿,不怕星星两鬓丝。”

扇面款题:文彭;钤印:朱文“文寿承氏”。

该行书作品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雅致秀美,兼其父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显示出文人书家所特有的修养与学识。

六、钱谷的《山水折扇》

钱谷(1508-1587年?),字叔宝,号馨室。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少孤贫失学,成年后追随文徵明,工画山水、兰竹,意趣古淡,疏朗清新,风格近其师,其画风苍润浓郁,而更为质朴粗重。工书法,笔力见功夫,挥洒自如,有屋漏之痕、折钗之势。钱谷主张绘画师法造化。他曾说:“丹青者,熔以法,模以天。”其代表作品有《竹亭对棋图》、《虎丘小景图》等,

现藏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的钱谷的《山水折扇面》,设色,金笺本,尺寸为纵22.5厘米,横 49厘米。扇面题识:钱谷;钤印:“叔宝”(白文);钤收藏印:岚英心赏(白文),积翠园主(白文)、陈英(朱文)。

该扇面作品远处山峦起伏、点苔浓密,近景坡石上树木挺秀、山峦树木墨色浓淡相宜,远山近水生机盎然,中间平缓的河流上飘着一叶小舟,一位老人坐在舟上独自划行,神情悠闲。整幅作品雅逸文静,富有文人情趣。

七、陆治的《桃花燕子折扇面》

陆治(1496-1577年),字叔平,号包山子,明诸生。善山水、花鸟,为文徽明弟子,其山水画尤长于构图,自成一家,花鸟画工写兼能,所画笔墨细秀,设色淡雅妍丽,风格清秀,开创文人画工笔花鸟新格。其传世作品有《花卉册》、《竹林长夏图》等。

现藏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的明代陆治的《桃花燕子折扇面》,设色,金笺本,尺寸为纵21.5厘米,横48.3厘米。扇面钤印:白文“陆氏□平”、“□□□”;钤收藏印:岚英心赏(白文),积翠园(白文)、陈英(朱文)。

该画作工写结合,扇面有鲜丽的桃花二支,枝下有一飞鸟,正张开翅膀,张嘴高鸣,显得简洁、质朴又富有生气,特别雅致秀美。明代画论家对其花鸟画评价甚高,王世贞曾赞:“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厅,以与古人角。一时好称之,几与文先生埒。”

八、钱贡的《对奕图扇面》

钱贡,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禹方,号沧洲,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善山水、人物,文徽明弟子。山水出入于文徽明,尤长人物,继承南宋刘、李一派及唐寅画法。

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藏《对奕图扇面》,该画作设色, 金笺本,尺寸为纵21厘米,横47厘米。扇面款题:钱贡;钤印:“钱贡之印”(朱文)。

该画作工写结合,描绘山坡中的三棵古松树下三位老人,两位老者盘坐对弈,一位扶杖立于旁观看,其杖上悬挂葫芦一个。三位老者神情自若,聚精会神,以平顺柔和的细笔来描绘文士景象,显示出文人置身于世外的追求与高雅的情趣。该画构图适宜,远景近景处理得当,生意盎然。

以上“吴门派”作品,属于文人画体系,作品中所注入的文学性与诗意风格使作品散发着文人特有的书卷气息,是具有笔情墨韵的文人书画精品,它们以诗书画结合的方式表达人生的启示。画作中蕴涵着诗意的柔和气氛与淡淡的乡愁,给观者以感染。这是与该画派的书画家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的陶冶、注重自我品格的修养与完善、塑造清高的人格精神分不开的,同时它们也为这一时期的苏州绘画赋予了特殊的神采与风韵。“吴门派”书画家具有丰茂英发的才情,在创作思想上,主张以书画抒发胸臆、怡情养性,强调作品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重视艺术形式的审美意味,形成了抒情娟秀的书画趣味,具有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书画风格。这些都是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并在时代变化的条件下,加以更新和发展的结果。“吴门派”的大师们能够将人文精神中的个人情感融合于绘画作品之中,引发人们的想象,在体味情感的同时,通过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来进一步品味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趣味的世俗化。因此,可以说“吴门画派”虽然崛起于明代中期,却是明一代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

参考文献:

[1]高居翰.江岸送别[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薛永年.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鲁力.书画鉴真[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4]杨仁恺.中国书画[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王楠,张佩如.书画情缘[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赵芳,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书画作品明代
少儿书画作品4幅
少儿书画作品4幅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少儿书画作品8幅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