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迷雾中开年
2014-05-26牛方
牛方
2014年一开年,纺织工业就迎来了第一个好消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也就是说,今年棉花市场正式确定不再实行收储,直接对棉农进行直补。虽然棉纺呼吁了几年的直补终于算是落地,但是市场对于新政的实施究竟会作出如何反应?未来一年棉花价格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棉农对于每亩补贴380元的方案是否买账?2014年度棉花市场又会存在哪些不确定?这一系列问题又成为了坊间讨论的焦点。
“下跌”的声音
从2011年国家实行收储政策开始,棉花价格的走势就已经基本脱离市场,政策面表现浓重。郑棉期货的走势也基本是随着国家政策而起伏,首创期货分析师告诉记者:“2013年郑棉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月,郑棉指数从19000上涨到20500左右,此轮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家在年初宣布本年度以20400元继续敞开收储,二是上年度收储量超过600万吨,造成了郑棉期货市场仓单数量很少,近月合约走出了软逼仓行情。第二阶段是4~7月,郑棉指数围绕19600~20400区间波动,市场缺乏消息面刺激,主要等待新年度政策明朗。第三阶段是8~12月,由于国家在2014/15年度不再继续收储消息逐步明朗,郑棉指数持续走低,从20000一路下行至18500附近。”
从郑棉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到,直补政策对于棉花期货价格的影响是“下跌”的。而该分分析师表示,除了直补政策的实施,全国棉花的高库存也是诱发今年棉价下跌的主要因素。
目前,高库存俨然已经是一个及其烫手的山芋。美国农业部最近发布的供需报告中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预计2013/14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将小幅增长至2388万吨,中国消费量预估与上年度持平,主要消费增长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消费量预计将首次突破500万吨大关。库存方面,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增至2099万吨,其中中国期末库存为1247.8万吨。
能够对全球棉花市场价格变化造成巨大影响的,应该就是库存。按照历史上正常的1200万~1400万吨水平左右来看,目前有将近1000万吨左右的库存需要消化,如果在正常的经济年份,仅这1000万吨就不是小数字。然而,该分析师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恐怕很难出现快速复苏的局面,缓慢复苏可能仍然是主基调,因此棉花需求也将难以出现显著增长。”需求难以增长,库存数额巨大,供应如果要减少还有缓和的余地,但是供应方面,未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综合看来棉花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预计棉花价格下跌不止一人。中国棉花网登载德国商业银行的消息指出:“如果中国用直补方式取代收储,中国棉花进口量会继续减少,支撑国际棉价的支柱因素会大大减弱,但如果中国实际产量因早霜低于预期,那么棉价下跌会相对缓慢。考虑到中国政策可能转向,2014年美国棉花供应看增以及全球棉花供应充足,2014年棉花价格将会下跌。”
但是市场变化谁也无法准确的估计,需要综合考虑。永安期货分析师表示:“目前,大额的仓储费用和损耗费用确实使国储面临着较大的抛储压力。而且棉花基本面存在着下游纺织需求疲软和内外价差过大的矛盾,因此,失去收储支撑的棉花价格下跌空间较大。但是国家可通过储备棉投放价格和数量调控棉花市场实现较平稳运行,而且明年棉花减产预期方兴未艾,因此不可过分看空棉花。”
“稳中有变”
显然2014年棉花市场面临着多种改变,中国棉花市场受政策面影响更是巨大。短期而言,之前影响国内棉市的各项政策短期仍将主导市场。例如收储、抛储继续进行:2014年储备棉投放从2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并且“不限量”。今年的收储也于2月17日再次启动,同时还有配额和滑准税政策。虽然市场普遍对棉花价格持下跌看法,但由于这些政策在未来数月仍将主导国内市场,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下跌空间还有待检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疆棉农直补政策预计9月实施,新政不会造成今年前9月国内棉价大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近日召开的中纺圆桌论坛上也表示:“区别于中国纺织业2013年‘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2014年可以用‘稳中有变来概括。尤其是在原料层面。”高会长指出:“目前,确定在新疆实施棉农直补试点,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棉农直补政策的推行将导致国内棉价下跌,我认为可能不会,原因是今年的棉花政策还有诸多变数。在储备棉抛储端,我认为储备棉消化库存掌握的唯一有效政策手段是进口配额,将抛储与进口配额搭配,除此之外的相关政策也可能导致棉花市场变数。”
“稳中有变”应该说非常准确的概括了未来一年中国棉纺织行业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但是棉价下行的呼声此起彼伏确实对棉农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疆内媒体报道称:“兵团一线职工普遍反映,直补不如国储棉政策放心,是否按往年的模式种植棉花有待定夺。实行国储棉政策的几年间,棉花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7元/千克左右,大部分职工都有收益。但是,实现直补后,职工担心棉花价格下跌幅度会较大。兵团职工初步测算,如果棉花价格下跌到5元,就基本失去盈利可能。”
棉花收购价格对植棉是否盈利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植棉成本居高不下,可压缩的空间基本没有,另一方面,棉花单产提高难。对比约为2000元/亩的棉花成本,380元/亩的补贴似乎看起来有些不给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380元/亩的补贴可以使棉农成本下降20%左右,即就算简单点来看,当前4000元/吨上下的内外棉价差完全消失,国内棉价下跌也不过20%左右,更何况,国内外棉花4000元/吨的价差回归并不会一蹴而就,因此想要靠直补一项政策就解决棉花价格问题,这也许是我们的期望值过高了,这需要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
而且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棉花总产677万吨,同比降12.5%;另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棉花进口同比降19.2%。尽管国内棉花产量和进口均同比大幅减少,但棉花供给仍不是问题,因为我国棉花库存高达千万吨,已经占全球棉花库存的一半以上。巨大的库存将保障我国棉花市场充足的供给。因此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问题反到不必担心。 目前市场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关于直补的各项细则。
4月初棉种就要开始发放了,最晚3月底补贴细则将出台,一季度之后,随着直补细则的确定,棉价的走势也许就会更加明朗。